图书介绍
中国农作物种业 1949-2005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种子协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2391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05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42页
- 主题词:作物-种子-产业-概况-中国-1949~2005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农作物种业 1949-200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55年的主要成就和经验体会1
一、发展阶段1
二、主要成就2
三、经验体会6
第一章 种子机构22
第一节 机构演变11
第二节 品种审定委员会14
第三节 中国种子协会16
第二章 种业的方针、政策与法规19
第一节 方针19
一、就地选留、就地串换、就地繁殖、就地推广19
二、“四自一辅”20
三、“四化一1供”20
四、种子产业化21
第二节 政策21
一、种子工作各环节的政策21
二、农业部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政策22
三、良(原)种场繁殖良(原)种的政策22
四、农作物优良品种评审奖励政策22
第三节 法规23
第三章 种子基础设施建设28
第一节 “四自一辅”阶段(1949—1977)28
第二节 “四化一供”阶段(1978—1995)29
第三节 种子产业化阶段(1996—2005)33
第四章 品种改良与推广36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36
一、种质资源的征集与考察收集36
二、种质资源的保存与繁种更新37
三、种质资源的检测与鉴定评价39
四、种质资源的调查和改良创新41
五、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创新42
第二节 品种区域试验44
一、起步较早,发展不快44
二、两度削弱,步履维艰45
三、走出低谷,前进一步46
四、法律保驾,全面开展46
第三节 水稻48
一、地方品种的评选推广48
二、杂交育种的普及提高51
三、国外引种的鉴定利用55
四、杂交水稻的持续发展56
第四节 小麦58
第五节 玉米71
一、玉米良种的评选和品种间杂交种的应用71
二、双交种的选育和国外引种71
三、单交种异军突起,得到迅速推广72
四、育成和推广的六代玉米单交种73
五、玉米株型改良和品质改良75
六、因地因种制宜,全面推广玉米良种77
第六节 大豆77
一、大豆良种的整理与推广利用78
二、东北春大豆的改良和推广利用78
三、黄淮海夏大豆品种改良与推广80
四、南方多熟制大豆品种改良与推广81
五、菜用大豆品种的引进改良和利用82
六、优质大豆品种改良与推广82
七、大豆品种抗逆性改良与推广83
八、育种骨干亲本和国外品种的引进和利用84
九、杂交大豆的研制和利用前景85
第七节 高粱85
一、优良地方品种评选86
二、系统选育和杂交选育86
三、杂种优势利用87
四、主要农艺性状的改进91
第八节 甘薯92
一、甘薯品种选育的历史92
二、甘薯育种目标的调整93
三、甘薯品种选育与良种推广95
第九节 马铃薯97
一、品种资源收集鉴定保存和引进品种鉴定推广98
二、抗病丰产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99
三、以新型栽培种为资源进行品种选育和杂种优势利用100
四、优质专用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100
五、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和无毒种薯的推广应用101
第十节 棉花101
一、棉花良种的效果102
二、棉花品种的改良104
三、棉花良种繁育与推广105
四、棉花品种更新换代107
第十一节 油菜108
一、油菜品种型变革促成了油菜生产的第一次飞跃109
二、高产品种变革加速了油菜生产的第二次飞跃110
三、优质品种变革推动了油菜生产的第三次飞跃111
四、油菜种业发展态势112
第十二节 蔬菜113
一、调查、整理、推广地方蔬菜优良品种和引种国外良种113
二、以蔬菜杂交育种为主的蔬菜新品种选育及推广114
三、以杂种优势利用为主的新品种选育及推广115
四、以抗病育种为主的蔬菜新品种选育和推广116
第五章 种子生产119
第一节 良(原)种场的建立与发展119
第二节 三级良种繁育体系120
一、常规种121
二、杂交种122
第三节 专业化种子生产基地122
一、专业化种子基地的形成和发展122
二、西北制种基地的兴起124
第四节 异地育种繁种125
一、异地繁育种的研究125
二、异地繁育种的发展情况126
第六章 种子检验131
一、起步阶段(1950—1973)131
二、标准先行阶段(1974—1978)132
三、初步发展阶段(1978—1989)133
四、改革调整阶段(1989—1996)135
五、进入规范发展阶段(1996—2005)136
第七章 机械加工141
一、起步阶段141
二、“四化一供”阶段141
三、种子工程阶段145
四、推广种子包衣技术146
第八章 种子经营147
第一节 发展历程147
一、农业部门试办种子公司经营种子(1950—1953)147
二、粮食、商业(供销)、农业3个部门分工办理种子经营工作(1954—1957)148
三、农业部门种子公司(站)统一负责种子经营工作(1958—1986)149
四、实行许可制度,多渠道经营(1987—2005)151
第二节 主要做法153
一、种子生产、收购、供应实行“三个预约”153
二、种子收购、调拨实行种、粮挂钩,种子供应采取以粮换种153
三、调拨种子实行审批、检验、检疫制度154
四、实行良种加成的价格政策154
五、经营原则155
六、种子公司(站)享受的优惠政策155
第三节 主要成就156
一、种子公司(站)供种量40年翻了六番156
二、扩大了经营范围,拓展了供种渠道157
三、显著提高了经营综合能力157
四、种子公司(站)成为国家推广良种的主要渠道158
第四节 贮种备荒158
一、贮种备荒的重大作用158
二、贮种备荒,固定基地,提供适于灾区抢种的优良品种158
三、贮种备荒,实行分级贮备制度159
四、贮种备荒,粮食、农业两部门密切合作,分工办理159
五、贮种备荒的资金和购销价格政策160
第九章 种子的国际交流、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162
第一节 国际交流162
一、与原苏联的种子交流162
二、与东欧等国家的种子交流163
三、与其他一些国家的种子交流163
四、改革开放后种子的国际交流164
第二节 政策和措施165
第三节 引进品种的利用166
一、直接利用的品种167
二、间接利用的品种资源170
第四节 中国品种资源在国外农业上的利用171
第五节 对外贸易172
一、改革开放前的种子对外贸易172
二、改革开放后的种子对外贸易173
三、实行种子进出口代理制174
第六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174
一、合作制种174
二、技术转让175
三、建立合资公司175
第七节 加入国际贸易组织176
一、加入国际种子组织176
二、参加亚太地区种子协会176
三、举办海峡两岸种苗企业合作研讨会177
附录:种子工作大事记(1949—2005)178
后记205
热门推荐
- 2762936.html
- 1332550.html
- 2516306.html
- 2598114.html
- 485818.html
- 2553074.html
- 3017840.html
- 3146318.html
- 2392713.html
- 21474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51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82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19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52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74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61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48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76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43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9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