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媒体观:信息化生存时代的思维方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媒体观:信息化生存时代的思维方式
  • 陆小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8408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传播媒介-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媒体观:信息化生存时代的思维方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信息观:运用信息驱动力2

第一节 信息价值:从原生状态到基本资源2

一、信息是什么:不同眼光中的不同价值2

1.信息资源的历史地位2

2.什么是信息4

3.信息定义与思维方式6

二、信息实质是什么:价值挖掘与力量发现7

1.经济与法律视角:信息资源与资产7

2.需求与市场视角:信息产品与信息财富9

三、信息究竟是什么:生命还依赖于信息交换12

1.信息与人:信息的特殊价值12

2.信息与时代:以信息界定时代的特殊寓示15

第二节 信息力量:从随机利用到博弈要素16

一、信息博弈: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决策方式16

1.博弈:一种决策思维的现代解读16

2.舆权博弈:信息化生存的样本18

二、力量发现:一种不自觉与自觉相结合的过程20

1.信息力量与信息权力20

2.最重要的是信息利用能力22

三、案例观察:信息环境与司法权运行24

1.信息环境对司法行为的影响25

2.信息环境与司法权运行27

第三节 信息环境:从区域传播到全球流动27

一、信息环境的变化特征27

1.信息全球流动趋势凸显28

2.信息易得性、丰富性突出31

3.低成本获得和高成本利用重塑信息消费方式32

4.舆论形成机理更为复杂33

二、新信息环境对传媒运作的影响34

1.信息提供方式与信息消费方式互动,驱动传媒形态变化34

2.资源利用能力与信息共享水平提高,体现传媒运作水平35

3.信息处理能力与舆论实施能力强弱,左右传媒影响实力36

4.知识管理水平与规则制定能力高低,决定传媒竞争实力37

5.发展战略选择及执行实施能力的水准,制约传媒长远发展41

第四节 信息消费:从接受选择到选择接受42

一、回到消费还是从消费开始42

1.什么是信息消费模式42

2.信息消费的四个特点43

3.信息消费模式的主要构成44

二、信息消费方式变化的四个特征44

1.信息消费轻松化44

2.关注焦点趋同化48

3.需求吻合利益化49

4.判断形成自主化50

三、信息消费地点与选择权的变迁52

1.向受众转移的信息消费选择权52

2.新信息消费地点——在移动中53

3.从接受选择到选择接受57

4.相应变化的阅读行为58

第二章 舆论观:掌握第一解释权60

第一节 舆论意识:从应对因素到基本资源60

一、原生舆论与舆论力量61

1.自在的舆论影响与自为的舆论力量61

2.舆论是可以引导的61

二、舆论意识是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62

1.政治文化:特殊的博弈过程62

2.不同群体的不同思维方式63

3.舆论意识与执政资源64

第二节 舆论活动:从情境感染到深层渗透65

一、事实与先机:舆论影响最大化的基础65

1.先机蕴藏特殊影响力65

2.事实选择与报道倾向66

3.不可磨灭的力量67

二、感染与渗透:舆论影响的深层递进69

1.舆论的渗透力潜藏于感染力69

2.舆论的渗透力催生凝聚力70

3.舆论的渗透力根基于系统响应能力74

第三节 舆论引导:从强力介入到顺势而为75

一、舆论引导能力的基础75

1.着力于增强系统竞争能力75

2.增强战略领悟力与系统控制力77

二、取势而为:舆论干预的新思维78

1.把握趋势真实:在趋势与方向引导中有所作为78

2.寻求信息强势:从总体上影响舆论存在基础80

3.分析不同舆论场:从差异中寻找针对性81

4.调整思维方式:在深入人心上下工夫83

第四节 舆论力量:从生于共鸣到蕴于解释84

一、生于共鸣:舆论的力量首先在于整合意愿与情绪84

1.整合意愿的思想基础84

2.在注意力时代整合意愿和情绪的方法86

二、蕴于解释:舆论的力量更在于精当解释阐发意义90

1.掌握第一解释权90

2.解释权的基础92

三、强于传播:舆论的力量还在于有效运用新传播手段95

1.掌控最新传播手段是战略选择95

2.信息终端的战略价值97

第三章 新闻观:丰富新闻价值取向99

第一节:基本内核:认识新闻观的本质属性99

一、什么是新闻观99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核100

1.两个基本概念101

2.三个基本原则103

3.一个基本要求106

第二节:有机联系:新闻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关系107

一、历史地位107

1.产生于革命斗争历程,又被革命实践不断证明108

2.不断创新与发展是活的灵魂109

3.体现对新闻舆论本质规律的认识110

4.体现对新闻本质属性的认识111

5.体现对人类文明先进成果的吸收与借鉴111

二、现实关系112

1.新闻观与人: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112

2.新闻观与政治:是政治文化的载体115

3.新闻观与舆论意识:体现政党的执政观116

4.新闻观与舆论力量:制约国家竞争、战略较量117

第三节:价值取向:新闻观的丰富时代内涵117

一、科学发展观需要新的新闻价值取向117

1.更有力地体现新发展观117

2.共同施展在新人才观时代118

二、从强化以农为本的价值观开始119

1.必须有更为醇厚的惜农重农意识119

2.五性五感:准确把握建设新农村报道之新121

三、优化新闻价值判断的思想方法122

1.尊重创造就是尊重人本身122

2.超越局限是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123

3.从行政区域思维到区域经济思维125

4.约束性指标与刚性报道要求126

四、丰富新闻观的时代内涵127

1.全球意识的价值取向127

2.节约应当是一种新闻价值取向129

五、增强法律意识与规则意识130

1.强化保护知识产权的新闻价值观130

2.以制度与法律抑制虚假新闻的发生132

第四节 体现方法:实践新闻观的重要课题133

一、效果决定于认识:在实践中坚持133

1.坚持原则性与增强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133

2.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136

3.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139

二、能力依存于素质:五种必备能力139

1.战略眼光与战略领悟能力140

2.舆情意识与舆情分析能力142

3.系统思维与系统化处理能力143

4.策略敏感与报道把握能力143

5.学习本能与持续创新能力143

第四章 媒体观:移动化中变革融合146

第一节 新媒体思维:传媒边界与媒体演变规律146

一、从媒介到传播媒介146

1.一切都是媒介146

2.人类社会的一种自我调控机制147

3.一种自然选择形成而又不断调整的制度安排148

二、从媒体到新媒体151

1.新媒体的史前史151

2.“颠覆”历史的新媒体154

三、新媒体思维:尊重实践与尊重思维方式变革158

1.新媒体的核心运作模式:分享平台158

2.拆细移植集成中的发展机会161

第二节 数字化眼光:传媒形态与传媒聚合路径167

一、数字媒体观与传媒运行模式变革168

1.什么是数字媒体观168

2.数字媒体观的建立与价值评估168

二、数字化进程:在聚合中变革173

1.通信技术发展与传媒发展173

2.聚合基础:技术与人结合176

第三节 移动化取向:传媒演变与传媒融合趋势179

一、媒体移动化:传媒演变的核心特征179

1.媒体移动化是大趋势179

2.媒体移动化的表征181

3.传媒移动化的影响185

二、受众移动化时代:以广播变革为样本187

1.催生受众移动化的三个因素188

2.受众移动化特征与对传媒的影响188

3.广播重新崛起的三个因素190

4.传媒移动化时代广播的竞争策略191

三、伴随媒体化:传媒移动化与受众移动化的互动193

1.最超越想象的变革将基于移动互联193

2.伴随媒体化:对位于正变化着的生活方式197

第四节 融合式变革:传媒技术与传媒经营模式198

一、新媒体时代通讯社形态与服务创新199

1.通信技术手段与通讯社形态199

2.通讯社形态的走向200

3.通讯社形态与服务创新的几个关键词201

二、融合式变革:技术应用作为一种战略203

1.出售服务的运营模式对技术应用的要求203

2.数字技术思维与调整选择205

第五章 运作观:传媒运作的核心问题210

第一节 核心观点:从传媒经营到传媒运作210

一、什么是传媒运作210

1.与传媒舆论场相伴生是现代社会特征211

2.传媒运作包括如何运用舆论力量211

3.运作水平集中体现于影响力212

二、传媒运作的核心问题212

1.传媒本身: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信息共享水平212

2.社会层面:舆论影响能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构成214

3.前瞻观察:须把握信息消费方式与信息传播方式216

第二节 效力评估:新闻传播的社会调节功能218

一、新闻传播调节社会舆论的目的219

二、新闻传播社会调节功能的实现途径220

1.调节方式之一:控制信息222

2.调节方式之二:影响舆论223

3.调节方式之三:树立模板224

三、新闻传播调节效果的检验225

1.效度225

2.信度225

第三节 策略样本:新华社的世界性通讯社目标与亚太战略226

一、世界性通讯社目标的阶段重点227

1.实现程度评估与评估方法227

2.走向世界进程的阶段重点229

二、亚太战略及其确定依据231

1.新华社亚太战略的一般描述和基本依据232

2.新闻信息市场格局与亚太市场缝隙233

三、亚太战略实施与结构调整235

第四节 价值分析:报刊市场竞争与渠道运用策略236

一、报刊市场格局与区域市场特点236

1.市场细分化与集中化趋势明显236

2.不同城市、群体报刊消费差异明显240

3.区域市场分化加速,运行方式各异243

4.专业报纸纵向切分市场,增强渗透力244

5.综合性报纸致力于稳定市场,试水零售渠道245

6.期刊市场格局孕育新的调整,机会凸显245

二、国外报纸销售模式与渠道类型247

1.三种报纸销售方式247

2.日本报纸发行模式的几个特点249

3.新加坡报纸发行运作特点251

4.美国报纸发行运作特点251

5.英国《金融时报》发行运作特点251

6.法国报纸发行运作特点252

三、发行渠道价值分析与运用策略252

1.什么是价值分析252

2.邮发渠道价值分析254

3.市场竞争对发行方的基本要求256

4.发行市场竞争度分析261

5.从竞争力角度看发行渠道262

6.增强邮发渠道竞争力的几个建议265

第六章 策略观:从战略层面运用传媒269

第一节 战略定位:舆论影响能力是执政能力重要构成部分269

一、把握人心与意愿:执政能力的体现重点269

1.对执政能力的解读269

2.争取人心、把握意愿:施政实践的历史与现实分析270

二、舆论影响能力:执政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271

1.一直体现为施政重点的信息获取与控制272

2.保持信息强势:现代化进程对执政者的严肃要求274

三、传媒运用能力与发展支撑手段275

1.巩固执政地位:增强传媒运用能力的应有目标276

2.构建和谐社会:增强传媒运用能力的应有结果278

3.和平发展战略:以有效运用传媒作为发展手段281

第二节 策略分析:现代国家治理与传媒力量运用285

一、优化国家治理与执政方式的制度安排287

1.效率与控制力:制度设计与政治智慧287

2.国家治理方式与执政方式优化原则与禁忌289

3.系统设计与分层安排:可行选择291

二、舆论战略设计与治理手段优化292

1.舆论总体战略与传媒力量运用292

2.国家综合实力与传媒力量运用297

第三节 案例解剖:理政热线节目与传媒力量运用300

一、理政热线节目:广播节目与施政手段300

1.理政热线节目的功能与影响300

2.理政热线节目在政府运行中的作用303

二、从更高层面认识法治政府建设与传媒力量运用304

1.法治政府对理政热线节目的要求304

2.传媒力量运用与法治政府运行307

三、理政热线类节目的新使命309

1.什么是理政热线类节目的新使命310

2.从什么层面看新使命311

3.理政热线类节目的新运行模式312

第四节 对策储备:形象塑造策略与舆论危机应对312

一、传媒活动特性分析312

1.传媒人的思维特点和方法特征、运作追求312

2.传媒的分布特征、行为特征和运作特征315

二、着眼于深层影响的形象塑造策略318

1.形象是最值钱的发展资本318

2.着眼于深层影响的四个策略320

三、基于战略判断与系统力量支持的舆论危机应对328

1.领导者易遇到的危机与应对模式328

2.决定舆论危机应对成败的两组主要因素330

参考文献333

后记 思想的天空3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