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乾嘉儒学的义理建构与思想论争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乾嘉儒学的义理建构与思想论争
  • 孙邦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2372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444页
  • 主题词:儒学-研究-中国-清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乾嘉儒学的义理建构与思想论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绪论 乾嘉儒学的思想意蕴与研究现状1

一 清代儒学的两次转型及其阶段性特点2

二 乾嘉儒学的思想意蕴与新近研究进展12

三 对乾嘉儒家哲学思想的诸种诠释及其不足之处21

四 研究方法与整体思路36

第一编 乾嘉儒学的经典诠释及其义理建构43

第一章 惠栋的学术思想与乾嘉考据学范式的奠立43

一 尊经好古:“若经学则断推两汉”45

二 识字审音:“经之义存乎训,识字审音乃知其义”47

三 别立新疏体例:唐疏《易》《书》皆不足传50

四 理欲相兼:“理字之义,兼两之谓”53

第二章 戴震哲学思想的理论架构及其形上学基础——兼对现代新儒家对戴震哲学批评的一个回应60

一 现代新儒家对于戴震哲学的严厉批评61

二 清代形上思维的衰降与戴震的反应66

三 道赅理气的天道一本论72

四 “仁义之心,原于天地之德者也”的自然合目的论80

第三章 戴震的人性论及其对孟子性善论的诠释86

一 “人能明于必然”的人性论86

二 “果实之白,全其生之性”的性、命、才关系论90

三 “心之所喻则仁也”的心性关系论95

四 “知而无蔽”与“容光必照”的智识主义97

五 “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至善追求102

第四章 戴震的絜情理论及其普遍正义原则104

一 “合血气、心知为一本”的一本论104

二 “情”之两层含义:“情欲之情”与“絜情之情”108

三 “使人自求其情”的反身性原则111

四 “以我之情絜人之情”的公平原则113

五 “推诸天下万世而为准”的普遍正义原则115

六 从“共遂其生”到“得理合义”的义务论特质118

第五章 王鸣盛的经学考证与史学理论121

一 经学考证中的崇郑立场与泥古倾向122

二 “议论褒贬皆虚文”之实证史观之辨析126

三 “以不议为议”的史学化境之追求136

四 经史研究与历史语言学方法139

第六章 赵翼的历史哲学与史学解放145

一 赵翼与乾嘉考证史学146

二 “不著一议而人品自见”的历史书法147

三 “义理必参之以时势”的历史哲学150

四 “所欲咸得遂”的伦理学思想与史学解放155

第七章 乾嘉儒学的“新道论”形上学162

一 清代中前期易学对于“理为太极说”的解构性批评163

二 乾嘉学者道、理二分的“道一理殊”论166

三 乾嘉新道论哲学的思想史意义170

第二编 乾嘉儒学的思想论争及其分化流变177

第八章 扬州学派与戴震语言典章度数之学的发展177

一 戴震后学与扬州学派178

二 扬州学者对戴震“因声求义”小学思想的深化182

三 扬州学派的名物典章制度之学185

四 扬州学派的数学与科技史研究187

第九章 扬州学派与戴震哲学思想的发展191

一 汪中的荀子学与人道主义思想191

二 凌廷堪的“以礼代理”说193

三 阮元的“相人偶”说与“节性”论193

四 焦循的“能知故善”论196

五 对扬州义理之学的几点反思199

第十章 汉宋之争与乾嘉儒学的自我总结——以江藩与方东树之争为例202

一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与方东树《汉学商兑》202

二 义理、考据与辞章之间的竞争213

三 “训诂明而后义理明”与“义理明而后训诂明”223

四 “汉学”与“宋学”之间的“新清学”230

第十一章 儒释之争与乾嘉心性之学的多元开放意识——以龚自珍为中心236

一 生命、思想与文字上的人性论238

二 乾嘉心性论的多元取向240

三 佛学与心学的复兴与会通243

四 龚自珍心性之学的异端取向247

五 龚自珍心性之学与佛教心性论的会通254

第十二章 经史之争与乾嘉儒学的知识分立运动——以章学诚与龚自珍的六经皆史论为中心260

一 乾嘉经史之争与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论261

二 章学诚综贯“尊德性”与“道问学”两大知识门类的学术史贡献267

三 “毅然破乾嘉之门面”:从章学诚到龚自珍271

四 “其运实为道问学”:龚自珍论乾嘉学术知识的独立与分化274

五 经、子皆史与龚自珍重整经学体系之努力279

六 经学“分裂而入数科”:经史之争的最终结局283

第十三章 中西之争与乾嘉儒学的近代命运——以傅斯年与乾嘉学术为中心287

一 “始于疑而终于信”——疑古与信古的平衡288

二 “用的都是科学的方法”——乾嘉史学及其方法的科学化293

三 “史学便是史料学”的本土渊源299

四 “哲学乃语言之副产品”——乾嘉考证学与历史语言学派305

第三编 乾嘉儒学的学术生态与社会政治观念311

第十四章 清儒“道治合一”论的政治含义及其内在困境311

一 清代“君师合一”论的形成313

二 清代“道治合一”论的政治含义318

三 儒家“治道合一”政治理想的内在困境325

第十五章 清代儒学对君臣关系与忠君伦理的多元省思330

一 “天子皆人”与“天子一位”论中的政治祛魅意识331

二 “君臣义合”与“君臣人合”论中的政治自由意识334

三 “君臣师友论”中的公共意识339

四 “杀一不辜号为忠臣,君子为之乎?”——为忠君伦理设限343

五 结语346

第十六章 乾嘉士大夫阶层的治生问题与学术生态——以章学诚和龚自珍等人为中心348

一 忧道亦忧贫:“避席畏谈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348

二 道德理想主义的颠覆:“为彭泽解嘲”351

三 自树其职与安贫乐道:“学问在我,原不是折本的买卖”356

四 学与术并重:“君子不难以学术用天下,而难于所以用其学术之学术”360

五 出处之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63

六 “吾悲蚊虻无肝肠”的道德拷问367

第十七章 明清儒学的护生观念与动物保护实践374

一 明清劝善运动与通俗善书中的护生观念375

二 明清护生运动中的果报观379

三 明清儒学的护生观念及其对果报观的反思381

四 明清时期西方动物保护观念的传人与论争386

五 几点结论388

结语 乾嘉儒学的义理建构与思想论争391

一 打破“道统”,重建“道论”393

二 乾嘉儒学的多维理性与启蒙精神395

三 乾嘉儒学的思想论争与自我裂变405

四 乾嘉儒学的理论缺陷及其现代意义406

参考文献408

一 古籍类408

二 近人著作414

三 研究论文424

后记4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