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语言学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语言学教程
  • 游汝杰,邹嘉彦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6537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社会语言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语言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社会语言学的边界和研究对象1

一、描写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2

二、社会语言学与唯理语法、生成语法3

三、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4

四、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8

第二节 社会语言学的诞生和经典研究成果9

一、社会语言学的诞生9

二、城市方言学10

三、小城镇社会方言研究11

四、言语民俗学12

第三节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13

一、多人次抽样调查13

二、快速隐秘调查法14

三、定量分析15

四、社会网络的调查研究17

五、配对变法20

第四节 社会语言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20

第二章 语言变异与语言变体24

第一节 社会方言25

一、阶层变体和性别变体25

二、城乡差异和年龄变体30

三、语域变体和职业变体32

四、地方戏曲语言变体34

第二节 语言分化与语言转用39

一、语言分化39

二、方言的系属层次和地理层次39

三、方言岛及其成因41

四、语言转用42

第三节 语言演变的社会、文化原因44

一、人口变迁和语言的宏观演变45

二、移民方式和方言地理分布类型的关系47

三、方言历史演变的宏观取向49

四、权威方言变易的社会文化原因49

五、语言微观演变的社会、文化原因50

第三章 双重语言和语言忠诚55

第一节 双重语言和双层语言55

一、双重语言现象55

二、双层语言现象56

三、双重语言和双层语言的关系58

四、双重语言的成因和发展趋势60

五、多语现象和多语社区的共同语63

第二节 民系、方言与地方文化64

一、民系、方言和地方文化的层级性64

二、语言使用场域的地理层级性66

三、语言社会功能的层级性66

四、强势方言和弱势方言73

第三节 语言忠诚和语言态度——香港个案分析74

一、香港华人各民系概况74

二、少数民系的语言忠诚79

三、影响语言忠诚的因素80

四、结语83

第四章 言语交际84

第一节 言语社区和言语交际能力84

一、言语社区84

二、言语交际能力85

三、礼貌语言87

第二节 会话和语码转换89

一、会话结构和会话分析89

二、精密语码和有限语码92

三、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92

第三节 语言或方言的可懂度研究95

一、方言间词汇接近率的计量研究方法95

二、两个新的课题和新的研究方法97

三、关于可懂度的两点思考107

第五章 汉语的形成、发展和华人社会108

第一节 汉语的历史源头和地理扩散108

一、南方各大方言的形成及其历史层次108

二、域外方言111

第二节 语言演变和社会、文化的关系113

一、方言的据点式传播和蔓延式扩散113

二、历史行政地理与方言地理的关系115

三、文白异读和科举制度116

四、方言扩散和语言融合117

第三节 海外汉语分布和华人社会118

一、海外汉语形成的原因118

二、海外汉语方言和华人社区的共同特征119

三、海外汉语方言社区的由来和分布121

四、官话和粤语在海外的地位126

五、方言社区的语言标志127

六、语言接触和文化同化128

第六章 基于语料库的社会语言学研究131

第一节 海内外汉语词汇的差异及其社会背景131

一、各地中文异同比较和共时语料库131

二、中文和日文新词的衍生和词汇重整133

三、各地中文词汇重整的几个特点144

第二节 当代汉语新词的多元化趋向和地区竞争146

一、新词地区分布的统计146

二、各地新生外来词的竞争和发展趋势147

三、华语各地区新词接近率比较153

第三节 报刊词汇和社会文化演变154

一、新闻媒体与社会文化154

二、地名词见报率的变化157

三、复合地名的演变160

四、结语161

第七章 语言与文化162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共生、共存162

一、语言与文化共生162

二、语言与文化共存164

三、语言发展滞后于文化165

四、语言结构与文学体裁167

五、汉语和汉字文化170

第二节 亲属称谓的文化背景171

一、亲属称谓的分类171

二、亲属称谓与民间忌讳心理172

三、亲属称谓与婚姻制度173

四、亲属称谓与宗法观念174

五、亲属称谓的演变及其文化原因175

第三节 语言与民间心理176

一、语言禁忌176

二、语言巫术179

三、语言迷信180

四、语言和民俗181

第四节 人名和地名的文化内涵183

一、人名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183

二、地名的文化特征187

三、地名演变的文化原因191

第八章 语言接触194

第一节 语言同化和文化同化195

一、语言同化的五个阶段195

二、海外华人社会的语言和文化同化202

三、结语208

第二节 语言接触和词汇传播208

一、词汇的借用和文化的散播208

二、文化对“词汇输入”的兼容和制约211

三、音义混译词和音译义注词的结构制约217

四、词汇输入的原因221

五、外来词的本土化222

六、结语223

第三节 语言融合223

一、合璧词224

二、洋泾浜语224

三、混合语和混合型方言227

四、语言接触和句法结构的输入229

五、底层语言、上层语言和傍层语言231

第九章 社会发展与语言竞争234

第一节 香港的语言竞争235

一、香港语言历史背景述略235

二、语言转移和身份认同238

三、英语的社会地位244

四、结语247

第二节 台湾的语言竞争247

一、台湾各民系和方言247

二、高层语言之间的竞争251

三、低层语言之间的竞争253

第三节 内地的语言竞争255

一、顶层语言255

二、粤语、吴语和闽语的竞争力比较257

三、地区性强势方言的竞争263

第四节 新加坡的语言竞争265

一、新加坡社会发展和语言使用概况265

二、顶层语言的竞争268

三、华人社会高层语言的竞争270

第十章 社会语言学的应用275

第一节 语言计划275

一、语言地位计划275

二、语言本体计划279

第二节 语言教育和教学语言290

一、语言教育290

二、双语教育290

三、第二语言习得296

附录:中英对照社会语言学术语2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