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腰痛辨证论治 历代文献荟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腰痛辨证论治 历代文献荟萃
  • 杨将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62280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腰痛辨证论治 历代文献荟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腰痛基础理论的形成(战国、秦、汉、公元前475年—公元220年)1

第一节 概论1

第二节 腰痛的解剖学因素2

第三节 腰痛的整体观念6

第四节 肾与腰痛11

第五节 经络学说与腰痛17

第六节 外感与腰痛23

一、寒邪23

二、湿邪23

三、热邪24

四、燥邪24

五、寒湿24

六、湿热24

第七节 外伤劳损与腰痛25

第八节 四诊与腰痛27

二、闻诊28

一、望诊28

三、问诊29

四、切诊29

第九节 情志与腰痛31

第十节 五味与腰痛32

一、生理上32

二、病理上32

四、预防上33

三、治疗上33

第十一节 腰痛的性质和预后34

一、腰痛的性质34

1.折腰34

2.腰脊强34

3.腰脚重痛35

二、腰痛预后35

第十二节 腰痛的治疗36

一、导引按摩疗法37

(一)针刺疗法39

二、针灸疗法39

①虚者补之40

②满者泻之40

③不盛不虚,以经取之40

④循经取穴41

⑤表里经选穴41

⑥上下选穴41

⑦左右、远近选穴41

⑧取穴的先后41

⑨针具的选择42

(二)灸法42

①因人施灸43

②灸法功效43

③灸法种类44

④灸法补泻44

⑤施灸忌宜44

⑥华佗夹脊灸45

⑦小结46

三、熏疗与内服药疗法46

第十三节 小结51

第二章 腰痛诊断和治疗的进步(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581年)53

第一节 概论53

第二节 腰痛的脉学理沦进展54

一、改进脉法54

二、腰痛脉象的辨别方法56

三、腰痛脉象的经脉分类58

四、腰痛脉象的外因分类59

五、腰痛脉象的虚实分类59

1.虚证腰痛59

2.实证腰痛59

六、腰痛的脉、证、治并论60

七、脉象与腰痛预后61

1.完发善内经的腧穴排列62

一、腰痛的针剌疗法62

第三节 腰痛的针灸进展62

2.腰痛的辨病、辨证选穴65

3.腰痛的针刺注意点68

二、腰痛的灸疗法69

第四节 腰痛的用药进展70

一、腰痛与酒剂70

二、腰痛治疗提倡简便73

三、腰痛的节度用药75

四、腰痛的选择性用药77

五、腰痛药物的食物禁忌88

六、腰痛的食物疗法89

七、腰痛的分型论治92

1.肾虚寒腰痛92

2.肾虚腰痛92

7.妊娠腰痛93

6.气滞痰湿腰痛93

5.风湿腰痛93

3.肾着腰痛93

4.瘀血腰痛93

8.急性腰痛94

9.慢性腰痛94

10.黄汗腰痛94

第五节 小结95

第三章 腰痛辨证论治的形成(隋、唐、五代十国,公元581—960年)96

第一节 概论96

一、病因分类学97

第二节 腰痛的分类97

二、腰痛的经络分类99

三、腰痛的虚实分类100

1.实证腰痛100

2.虚证腰痛100

四、腰痛的急、慢性分类101

五、腰痛的特殊分类101

1.月经致腰痛103

六、腰痛的妇科分类103

2.带下腰痛104

3.妊娠腰痛104

4.妊娠与生产105

5.产后腰痛105

第三节 腰痛与肾气不足106

第四节 肾主腰脚110

第五节 腰痛的导引按摩法115

第六节 腰痛的预防和护理120

第七节 腰痛的针灸疗法121

第八节 腰痛的药熨、沐浴、后灌疗法124

第九节 腰痛方药制剂水平的提高127

第十节 腰痛的方药疗法131

第四章 腰痛辨证论治的进展(宋、辽、金、元,公元960—1368年)133

第十一节 小结136

第一节 概论138

一、腰痛三因论139

第二节 腰痛的病因病机学发展139

二、脾、肝、肾皆致腰痛141

三、痰湿腰痛论142

四、对前人病因学的发展143

1.对肾虚腰痛的认识143

2.对寒湿腰痛的认识144

3.对湿热腰痛的认识144

4.对瘀血腰痛的认识145

5.对“仔主腰脚”的认识146

第三节 腰痛的脉学进展148

第四节 腰痛的辨证进展150

第五节 腰痛的妇科进展152

第六节 腰痛的针灸进展153

第七节 腰痛的导引护理进展163

第八节 腰痛的方药疗法进展165

一、腰痛的辨证用药进展165

1.洒剂169

二、腰痛的中药剂型的进步169

2.丸剂171

3.散剂172

4.膏剂173

5.丹剂173

三、腰痛的食治疗法174

四、腰痛的健脾利湿法175

五、腰痛的苦寒滋肾阴法178

六、腰痛的行气活血法180

七、腰痛的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法184

八、腰痛的攻下通里、推陈出新法188

九、腰痛的甘温滋补、脾肾并重法191

十、腰痛的清热除湿、除痰化积法193

十一、腰痛的虫蛇通络、血肉有情法194

十二、小结197

第九节 腰痛外治法进展198

一、腰椎骨折的外治法198

二、摩腰膏的应用199

三、腰痛的药熨法201

四、腰痛的洗浴法204

五、腰痛的蒸法205

第十节 小结205

第五章 腰痛辨证论治的提高(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207

第一节 概论207

第二节 腰痛的病因分类学提高208

一、膀胱病引起腰痛211

二、瘟疫、天花引起腰痛212

三、带脉病引起腰痛212

三、腰软213

第三节 腰痛的八纲辨证215

一、表证215

二、里证216

三、虚证216

四、实证216

六、阴阳217

五、寒热217

第四节 腰痛的外感内伤辨证220

第五节 腰痛的鉴别诊断学222

一、腰酸222

二、腰重223

四、肾着224

第六节 腰痛标本论226

第七节 命门学说与腰痛补肾法228

第八节 气血学说与外伤腰痛235

第九节 腰痛的治疗原则239

第十节 腰痛方药的剂型及服法243

第十一节 腰痛的分型论治247

一、外感腰痛248

1.风湿腰痛型248

2.寒湿腰痛型250

3.湿热腰痛型252

1.气滞腰痛型254

二、内伤腰痛254

2.瘀血停滞型256

3.痰注停积型259

4.虚劳腰痛型261

5.肾虚腰痛型262

第十二节 腰痛外治法的提高263

一、针灸疗法264

二、导引、按摩推拿疗法267

三、腰痛膏贴法268

四、腰痛的综合疗法270

第十三节 腰痛的内病外治法271

一、腰痛揩牙法271

二、腰痛吹鼻法272

三、腰痛目内眦进药法273

第十四节 小结273

第一节 腰痛医案的雏形时期275

第六章 历代腰痛医案导论275

第二节 腰痛医案的发展时期278

第三节 腰痛医案的鼎盛时期285

第四节 腰痛医案的完善时期293

第七章 腰痛病名考312

一、?腰313

二、沥血腰痛313

三、肾着314

四、肾痹(骨痹)314

五、阴痹315

六、肝痹315

七、历节315

八、痹316

九、痰饮(痰积)316

十一、骨痿(痿)317

十、流注317

十二、肾劳318

十三、肾风318

十四、肾水(水肿)318

十五、淋319

十六、疟319

十七、肾咳319

十八、疸(黄病)319

十九、虫积腰痛319

二十、疝320

二十一、胀320

二十二、妇利腰痛320

1.经闭320

6.产后腰痛321

5.生产腰痛321

二十三、食积腰痛321

4.妊娠腰痛321

3.崩漏321

2.痛经321

二十四、瘟疫322

二十五、天花322

二十六、足躄322

二十七、脚气322

二十八、解散323

二十九、寒食散发323

三十、卒腰痛(腰新痛)323

三十一、久腰痛323

三十二、背偻323

三十三、腰重痛323

三十四、腰软323

四十、湿腰痛324

三十九、风腰痛324

三十八、寒腰痛324

三十六、风湿腰痛324

三十五、伤寒腰痛324

三十七、寒湿腰痛324

四十一、湿热腰痛325

四十二、闪挫腰痛325

四十三、肾壅325

四十四、腰疽325

四十五、黄汗325

四十六、肾积325

四十九、环跳痛326

五十、尻痛326

四十七、厥326

四十八、龟背痰326

参考文献328

附录一 古今度量衡对照329

(一)公制与市制计量单位的折算329

(二)古方中特殊度量衡说明330

(三)古今度量衡对照表331

附录二 方剂名称索引3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