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产权法律适用的基本问题 司法哲学、司法政策与裁判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知识产权法律适用的基本问题 司法哲学、司法政策与裁判方法
  • 孔祥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4207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89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707页
  • 主题词: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知识产权法律适用的基本问题 司法哲学、司法政策与裁判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1

第一章 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12

第一节 司法保护主导作用的现实性与目标性12

一、司法保护主导作用的现实性12

二、司法保护主导作用的目标性13

第二节 人民法院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14

一、近年来的重要阐释14

二、发挥主导作用的特性16

第三节 司法保护主导作用的要求19

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19

二、司法保护主导作用的几项具体要求20

第二章 当前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策23

第一节 加强保护、分门别类与宽严适度23

一、司法的政策功能与司法政策23

二、宏观司法政策及其依据25

三、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31

第二节 宏观司法政策的基本理解33

一、加强保护是基本定位33

二、分门别类和区别对待是基本方法38

三、宽严适度是基本策略45

第三节 涉文化领域的知识产权司法政策46

一、强化利益平衡观念47

二、强度与高度的协调统一48

三、权利保护、产业发展和信息传播53

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55

第四节 科技领域的知识产权司法政策56

一、适当加大专利权的保护力度56

二、合理界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和强度60

三、等同侵权的适当限制适用63

四、确保有创造性的发明取得专利权68

五、妥善处理专利与标准的关系77

第五节 商业标识保护领域的司法政策78

一、商标司法保护的十六字政策78

二、最大限度地划清商业标识之间的边界79

三、商业标识权利冲突的司法政策82

第六节 驰名商标保护的司法政策84

一、指导思想与政策取向84

二、驰名商标保护的法律定位89

三、加大驰名商标保护力度93

四、继续加强驰名商标司法保护的规范化96

第七节 反不正当竞争司法政策98

一、一种有限的补充性保护98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两条主线99

三、优先、补充与竞合的三重关系102

四、原则规定与特别规定的关系115

五、马达庆案阐述的反不正当竞争基本司法政策116

第八节 知识产权司法政策的理论与实证分析123

一、客体法定程度的差异124

二、有期限限制与无期限限制131

三、权利范围的严格限定性与边界延伸性132

四、重合保护上的不同态度142

五、公共政策与权利保护149

第三章 疑难案件的审判思路151

引言:棘手案件与优秀法官151

第一节 审判思路的意义152

一、从一起案件看审判思路的重要性153

二、审判思路是总体性的裁判方向156

第二节 审判思路的分类157

一、审判思路分类概述157

二、法律思路与政策思路160

三、内在的思路与外在的思路172

四、正向思路与反向思路174

五、明断是非的思路与折衷妥协的思路178

六、直觉的思路与分析的思路185

第三节 选定审判思路的依据186

一、引言186

二、价值取向和裁判导向187

三、公共利益或者公共秩序188

四、公平正义189

五、裁判的效果201

六、是否更符合实际206

七、是否更具有可操作性216

八、司法的职权范围和能力222

九、是否更为机智或者智慧226

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237

第四节 确定审判思路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44

一、尽力维护法治的价值244

二、不同方案之间的优劣对比245

三、善于寻求原则和理论的支撑245

第四章 以创新的思路保护创新246

第一节 增强司法保护的能动性246

一、司法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247

二、权利保护与权利状况的协调247

三、知识产权争议的实质性解决254

第二节 加大司法保护力度255

一、用好制度弹性255

二、加大赔偿力度257

三、充分发挥禁令的作用259

四、重视诉前临时措施的适用259

第三节 科学保护和理性保护260

一、规范与发展260

二、现状与趋势262

三、保护创新成果与维护创新机制265

四、地域性与全球化266

第五章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理论创新270

第一节 以创新的审判理论推动审判实践的科学发展270

一、知识产权司法理念和司法政策层面的理论创新272

二、实现知识产权法律适用标准层面的理论创新274

三、知识产权裁判方法层面的理论创新276

第二节 审判实践中法律适用矛盾的辩证解决277

一、无所不在的矛盾与纠结不已的裁判277

二、以辩证的方法解决矛盾279

第三节 以鲜活的审判实践验证和丰富审判理论281

一、有思考地接受理论281

二、创造和丰富理论282

三、理论与理由284

第四节 审判理论与审判实践的交互作用284

一、理论上的清醒与实践上的坚定284

二、认清理论与实践的差异285

三、审判实践未必固守哪一种理论286

四、理论、理性与对裁判权力的敬畏287

第六章 私权保护与公法调整289

第一节 强化私权保护观念289

一、当前的认识问题289

二、公法和私法与公权和私权291

三、知识产权案件中对于私权属性的考量295

第二节 私权保护与刑法保护的关系299

一、刑事政策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公共政策性300

二、刑事政策与国际交往的需要301

三、刑事政策与各方利益平衡301

四、民事、刑事保护之间的职能分工301

第三节 权利保护与禁止性规定302

一、诸法合体之下的公法与私法保护关系302

二、私权保护与公法保护关系的诸种情形303

第七章 知识产权的功利性、政策性与道德性310

第一节 依法平等保护与克服道德劣势心理310

一、从一篇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评论说起310

二、依法平等保护311

三、克服“道德劣势心理”312

四、西方历程的启示316

五、要有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眼光320

第二节 道德性、功利性与政策性的关系327

一、知识产权的本质与正当性327

二、知识产权的功利性与政策性330

第三节 合道德性与主观恶意的要件及裁量意义333

一、合道德性与主观恶意的一般意义333

二、合道德性、主观恶意在商标法上的意义341

三、商业伦理标准与一般道德标准353

第八章 私人产权与公共领域的关系355

第一节 如何认识两者的关系355

一、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交织的网356

二、此消彼长的关系357

第二节 司法在处理两者关系中的作用358

一、两者关系的两种布局358

二、司法在处理两者关系中的作为358

三、用好相关的制度设计363

第三节 权利保护与模仿自由的关系371

一、模仿自由必不可少371

二、司法要妥善划定模仿自由的界限374

第九章 技术中立及侵权行为认定的关系385

第一节 技术中立在知识产权侵权认定中的运用385

一、技术与著作权制度的关系385

二、索尼案与技术中立规则386

三、假技术中立之名的侵权行为394

四、我国技术中立规则的司法适用398

第二节 技术标准与法律标准的关系403

一、服务器标准与用户感知标准之争403

二、我国司法实践中采纳的判断标准406

三、两种标准的评价411

第三节 内容提供行为与服务提供行为的划分413

一、流行的划分及其由来414

二、作品提供行为与网络服务提供行为417

三、划分两类行为的法律和法理依据420

四、划分标准:法律标准与技术标准之辨425

五、两种行为划分的制度建构意义428

第十章 知识产权司法中的公平正义431

第一节 公平正义的司法适用431

一、司法与公平正义的天然联系431

二、公平正义的直觉价值432

三、公平正义与个案衡平437

第二节 慎用公平正义442

一、避免“时髦词语”陷阱442

二、审慎地对待公平正义444

三、适当的法律解释与公平正义的实现446

第十一章 知识产权司法的依法性与能动性448

第一节 依法办案的信条与迷思448

一、依法办案与依法条办案448

二、法条供给的有限性452

三、司法是立法的继续458

第二节 依法办案的丰富内涵459

一、依法办案内涵的丰富性459

二、司法中的原则、制度与方法462

三、司法的受约束性465

第三节 识别司法与立法的界限466

一、对号入座之不易468

二、创造性司法及其限度471

三、立法与司法的局限性481

四、司法的有为与不为490

五、关于可操作性问题493

第四节 立法政策与司法政策495

一、两种政策的区分495

二、以商标法的适用为例496

第十二章 知识产权司法中的规则、裁量与平衡500

第一节 司法裁量、利益平衡与司法职责500

一、判断权与司法裁量500

二、裁量性规则与裁量权505

三、上级法院尤其重视裁量506

四、司法裁量的妥协性509

第二节 自由裁量的利益衡量方法509

一、两利相权取其重510

二、以妥协的方式解决冲突514

三、以尝试的方式探索取舍方法516

第三节 司法裁量的拘束性和冲突性516

一、裁量必须有正当依据516

二、裁量与价值取向和司法导向525

三、知识产权保护中的特殊利益平衡机制530

四、透过现象看本质和防止机械司法534

第四节 网络著作权保护中的利益平衡新机制537

一、网络著作权保护中利益平衡的新转向537

二、网络著作权保护中利益平衡的新格局543

三、利益平衡中理念与规则的关系552

第十三章 知识产权司法中历史与现实的关系560

第一节 法律解释中的历史与现实560

一、历史考量的重要性560

二、辩证地处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563

第二节 案件裁判中的历史与现实564

一、裁判中的历史方法564

二、“历史、现状、公平”的裁判模式565

三、面对不完美的世界581

四、不割断历史和不“秋后算账”583

第十四章 知识产权司法的主观性与客观性584

第一节 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矛盾584

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两难584

二、裁判与法官个人喜好587

三、尽力追求客观性589

第二节 主观标准的客观化591

一、以客观化的方式决定主观标准591

二、商业成功与主观标准客观化597

三、避免放大主观标准的作用599

第十五章 知识产权司法的差异性与统一性600

第一节 差异性与统一性的矛盾600

一、司法的差异性与统一性的对立统一600

二、司法的稳定性与统一性601

三、司法需要试验、尝试和探索603

四、试验或者尝试的具体情形605

五、试错与“纠错”607

六、尝试性、自我完善与统一性609

第二节 司法的适应性与调适适用611

一、法律适用的调适性611

二、调适适用实例:驰名商标保护政策614

三、裁判标准的溯及性618

四、法律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620

第三节 原则与例外的关系621

一、原则与例外的相辅相成621

二、例外须作从严把握623

第十六章 知识产权的形式司法与实质司法628

第一节 两种不同的司法观628

一、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628

二、形式司法与实质司法的界定629

三、形式司法与实质司法的区分631

四、形式司法与实质司法的价值和局限634

五、形式司法与实质司法的存在空间635

第二节 我国司法的形式与实质态样637

一、形式性与实质性的兼备637

二、我国形式司法的体现639

三、我国实质司法的体现642

第三节 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实质性司法645

一、抓住问题的实质645

二、透过形式看实质646

三、商业标识权利冲突的实质性解决650

四、专利权利冲突的实质性解决656

第十七章 余论:裁判的境界658

第一节 适用法律的基本态度659

一、技术性思维与价值和政策导向659

二、理想化和完美化的追求660

三、顺从而不盲从时代661

第二节 裁判要追求的境界663

一、法律适用难题的解决663

二、裁判的境界665

第三节 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666

一、矛盾或者辩证的方法666

二、抓住抓好基本问题的研究666

三、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668

附论:司法如何善待民意——从司法的属性看审判与民意的关系670

一、司法的人民性、民主性与尊重民意671

二、司法的开放性与吸纳民意673

三、司法的沟通性与融合民意677

四、司法的能动性与考量民意679

五、司法的检验性与验诸民意681

六、司法的公平正义目标与契合民意683

七、理性地对待民意685

后记6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