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五大淡水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五大淡水湖
  • 窦鸿身,姜加虎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ISBN:731201537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淡水湖-概况-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五大淡水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自然地理特征及社会经济概况1

第一节 区域范围1

第二节 自然地理特征2

一、多种地貌类型组合2

二、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3

三、水系发达,径流丰富5

四、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6

第三节 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8

表1-1 1998年五大淡水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0

第一节 湖泊形态度量11

第二章 湖泊的形成及演变11

表2-2世界著名大湖形态度量特征12

表2-1 中国五大淡水湖形态度量特征12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水系发育史简述13

第三节 鄱阳湖的形成及演变14

一、成湖前的河网切割平原14

二、湖泊的形成15

表2-3古彭蠡泽与鄱阳湖演化表16

三、湖泊的历史演变17

图2-1 鄱阳湖的历史演变18

图2-2鄱阳湖湖口附近沙洲分布19

第四节 洞庭湖的形成及演变19

一、由先秦时期的浩渺大湖到南朝时期解体为大小不一的湖群19

图2-3南朝时期春汛泛涨时的洞庭湖21

二、唐宋时期湖面拓展22

三、明清时期湖面扩涨进入盛期23

四、清代末期湖泊由盛转衰24

图2-4 清道光时期之洞庭湖25

一、成湖前的地理背景26

第五节 太湖的形成及演变26

图2-5太湖平原湖底沉积剖面27

二、湖泊的形成与扩涨28

三、湖泊由盛转衰30

图2-6清乾隆年间太湖全图32

一、成湖前的地理背景33

第六节 洪泽湖的形成及演变33

二、湖泊的形成与扩涨34

图2-7宋、元时期的洪泽湖35

图2-8清康熙年间的洪泽湖36

三、湖泊的衰退37

第七节 巢湖的形成及演变38

一、湖泊的水位变化及其对河川径流的调节41

第一节 湖泊水情41

第三章 湖泊水文、泥沙与湖水物理性质41

二、湖泊水量平衡与湖区水资源状况47

表3-1五大淡水湖水量平衡计算结果48

第二节 湖泊水动力50

一、湖流50

图3-1 鄱阳湖棠荫站1965年逐月平均流速52

表3-2太湖大浦口湖区湖流特征统计(1986年8月)53

图3-3太湖风速与垂直流速相关曲线54

图3-4 太湖不同方向风速与水平流速相关图54

图3-2 太湖风速与水平流速相关曲线54

图3-5太湖梅梁湾湖区风、流玫瑰图55

图3-6太湖梅梁湾湖区垂直方向湖流流速波谱55

二、风浪、风涌水和定振波57

三、五大淡水湖与江(河)水动力的相互作用61

图3-7数值网格示意图63

图3-8支流与干流汇合示意图65

图3-9洞庭湖区江湖过流断面突然变化示意图66

图3-10洞庭湖水动力模型耦合节点示意67

图3-11洞庭湖1952~1988年淤积对江湖洪水位的影响70

图3-13洞庭湖1952~1988年淤积、围垦共同作用对江湖洪水位的影响71

图3-12洞庭湖1952~1988年围垦对江湖洪水位的影响71

图3-14不同退田还湖方案对1998年长江洪水位影响(最大值)72

表3-3不同退田还湖方案对1998年长江洪水位影响(最大值)72

图3-15不同退田还湖方案对1998年洞庭湖洪水位影响(最大值)73

表3-4不同退田还湖方案对1998年洞庭湖洪水位影响(最大值)73

一、泥沙平衡74

第三节 湖泊的泥沙与沉积74

二、湖泊冲淤变迁76

表3-5洞庭湖1974~1988年、1988~1998年两期泥沙淤积量统计77

图3-16洞庭湖1974~1988年(a)、1988~1998年(b)冲淤变化图77

第四节 湖水的物理性质79

一、湖泊的热力学特性79

二、湖泊的光学性质86

第四章 湖泊水化学与水质污染89

第一节 湖水化学特征89

表4-1五大淡水湖矿化度及变化范围89

一、矿化度和电导率89

图4-1 太湖矿化度多年变化90

图4-2洞庭湖主要湖区矿化度分布(1997年)90

图4-3洪泽湖矿化度与电导率相关关系91

表4-2洞庭湖等湖水电导率91

图4-4太湖电导率与水深关系曲线92

图4-5太湖各湖区电导率(1995年)92

二、主要离子和水型92

图4-7五大淡水湖主要离子所占毫克当量百分数93

表4-3五大淡水湖主要离子含量及占阴或阳离子总量百分比93

图4-6五大淡水湖(巢湖除外)主要阳离子(左)和阴离子(右)含量93

三、pH、Eh、硬度和碱度94

表4-4我国五大淡水湖主要水化学组成与世界上著名淡水湖比较94

图4-8五大淡水湖水体pH、硬度、悬浮物和透明度95

表4-5太湖、洪泽湖等湖泊的Eh7平均值比较95

图4-9五大淡水湖硬度与矿化度关系96

五、溶解性气体96

四、悬浮物96

图4-11太湖、洪泽湖溶解氧饱和度月变化97

图4-10鄱阳湖、太湖和洪泽湖溶解氧年内变化97

第二节 湖水生源物质98

一、湖水营养物质及限制性营养物98

表4-6五大淡水湖水体主要生源营养元素含量及范围99

表4-7太湖水体和藻类间营养元素物质平衡关系100

二、氮及其形态元素100

图4-12五大淡水湖氮、磷含量及氮磷比与我国其他湖泊比较100

图4-13太湖历年无机氮含量变化(1960~1995年)101

图4-14鄱阳湖形态无机氮季节变化(1988年)102

三、磷及其形态元素102

图4-15巢湖主要入湖河道水体中形态氮含量(1987~1988年)103

表4-8 1987~1988年巢湖入湖河道磷元素形态组成百分比104

四、硅(Si)和铁(Fe)104

图4-16我国大中型湖泊溶解态磷在总磷中的百分比104

图4-17太湖各湖区TP含量季节变化(1992年)105

图4-19洞庭湖(左)和太湖(右)自然连接湖区SiO2和TFe含量变化106

图4-18太湖SiO2和TFe含量年内变化(1987~1988年)106

一、湖泊主要污染物特征107

第三节 湖泊水质及污染来源107

表4-9我国五大淡水湖主要功能及水质污染状况107

表4-10五大淡水湖水质参数108

图4-20五大淡水湖主要污染物含量109

图4-21五大淡水湖主要有毒有害物质含量109

二、湖水污染状况及评价109

图4-22鄱阳湖DO、CODMn和BOD5年内含量变化110

表4-12巢湖1985年水质监测结果111

表4-11太湖KN各水质类别及超标率(1994~1995年)111

表4-13五大淡水湖单项水质指标评价112

表4-14五大淡水湖水质综合评价结果(20世纪90年代)112

表4-15我国主要湖泊接纳污水量统计113

三、污染物来源113

表4-16鄱阳湖主要污染源氮、磷输入量(1987~1988年)114

表4-17太湖入湖总磷量居前4位河道统计115

表4-20 1987~1988年鄱阳湖、太湖和巢湖主要污染物出入湖量116

表4-19太湖、巢湖及滇池的N、P负荷比较(1987~1988年)116

表4-18太湖、巢湖等流域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情况116

表4-21 太湖主要污染物出入湖量及理论残留量117

第四节 湖泊富营养化及其趋势分析117

一、富营养化状况及其评价117

表4-22五大淡水湖富营养化评分与分级标准118

图4-23五大淡水湖营养程度分布119

二、富营养化时空变化特征120

表4-25太湖各营养类型面积所占百分比变化120

表4-24五大淡水湖营养程度评价结果120

表4-23五大淡水湖有关营养指标(1987~1988年)120

图4-24太湖各时期营养程度评价结果(1987~1995年)121

三、湖泊水质富营养化发展趋势122

表4-26巢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结果122

图4-25太湖CODMn年平均含量历年变化(1960~1997年)123

表4-27洞庭湖水质污染指数及污染趋势计算结果123

第一节 鱼类饵料生物资源126

一、浮游植物126

第五章 湖泊水生生物、渔业及鸟类资源126

表5-2五大淡水湖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年变化127

表5-1五大淡水湖浮游植物组成127

表5-3太湖浮游藻类的数量变化129

二、浮游动物129

表5-4五大淡水湖浮游动物组成130

表5-6太湖浮游动物数量和生物量季节变化131

三、水生维管束植物131

表5-5太湖、洪泽湖、巢湖浮游动物数量和生物量131

表5-8鄱阳湖水生植物的分布面积、频度、生物量比较(1984年9月测定值)132

表5-7五大淡水湖水生维管束植物属、种数和种的百分比132

图5-1太湖水草垂直分布示意图133

四、底栖动物134

表5-9五大淡水湖底栖动物种类数及优势种135

表5-10洞庭湖1997年底栖动物生物量136

表5-11太湖底栖动物优势种及其生物量(1988年)136

表5-12太湖底栖动物的水平分布(1988年)136

图5-2洪泽湖底栖动物数量周年变化137

图5-3洪泽湖底栖动物生物量周年变化137

图5-4太湖河砚密度与水深关系138

表5-13洪泽湖底栖动物现存量的季节变化138

图5-6太湖河砚产量与底质关系139

表5-14东太湖螺类密度、生物量与淤泥厚度的关系139

图5-5太湖螺类密度与水深关系139

图5-7太湖螺类密度与水草生物量的关系140

图5-8鄱阳湖等湖泊面积与软体动物种数的关系140

一、鱼类资源141

第二节 鱼类资源及渔业141

表5-15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其与环境的关系142

二、捕捞渔业142

表5-16五大淡水湖的天然水产品捕捞产量统计143

表5-171980年及其以前五大湖最低、最高年均渔获量和单位面积产量144

表5-20鄱阳湖鲤鱼渔获物群体年龄组成百分比146

表5-18洪泽湖不同时期各种鱼类在总渔获物中所占百分比146

表5-19巢湖不同时期各种鱼类在总渔获物中所占百分比146

三、养殖渔业149

四、渔业资源保护与增殖150

第三节 鸟类资源153

一、鸟类栖息地的自然条件153

二、鸟类的种类和数量154

表5-21鄱阳湖等鸟类种数统计154

表5-22鄱阳湖几种珍禽的食性和栖息地155

三、几种珍稀鸟类的生物学特性155

五、以鸟类为重点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对策157

四、湿地类型与鸟类分布157

图5-9鄱阳湖典型生态断面鸟类分布示意图158

第六章 湖泊资源开发与洪涝灾害治理162

第一节 湖泊资源的特性162

一、湖泊资源是复合式的自然资源162

二、水资源是湖泊资源中的基础资源或母体资源163

三、湖泊资源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163

四、湖泊资源具有两重性164

五、湖泊资源的形成和变化与其流域内自然环境变迁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165

第二节 史前期的开发利用167

一、太湖地区167

二、洞庭湖地区168

三、其他湖区169

一、围垦169

第三节 历史时期的开发利用169

二、水利171

表6-1历史时期长江水灾统计173

三、湖区农业开发的成效与禁垦176

第四节 建国后湖泊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179

一、湖区农业、渔业、水利之间的矛盾179

表6-2鄱阳湖各典型年洪峰水位抬升的围垦效应计算结果180

图6-1鄱阳湖1954年实测洪水位过程及不同围垦规模的围垦效应180

表6-3东太湖瓜泾港不同年代流量变化181

表6-4太湖等湖泊围垦对芦苇面积、产量的影响182

二、湖泊污染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183

表6-5太湖等五大淡水湖水质综合评价结果183

三、水情恶化,洪、涝、旱灾害频繁,灾害损失增加184

表6-6鄱阳湖都昌站不同年代最高水位、不同级别水位出现年数及出现频率P185

图6-2太湖水位过程线(1954年、1991年和1999年)186

表6-7洞庭湖洪水位上涨率(1951~1996年)及持续天数演变186

表6-8洞庭湖城陵矶高洪水位(1954年、1996年和1998年)持续历时比较186

表6-9城陵矶3次最高水位、相应出湖流量及最大组合入湖流量比较187

表6-10洪泽湖特枯年份最低水位(蒋坝)与淮河断流天数189

表6-11建国以来巢湖地区几次洪水比较189

第五节 1998年、1999年大水之后湖区水患治理的思考189

一、洪涝灾害发生的机理和原因189

二、洪涝灾害治理191

第七章 湖区水文化197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水稻文化197

一、稻作农业的最早发源地197

表7-1中国距今4000年(包括4000年左右)以上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炭化稻及其遗迹统计198

图7-1浙江桐乡罗家角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米200

二、“苏湖熟,天下足”与“湖广熟,天下足”201

图7-3金文“农”字形体一斑202

图7-2甲骨文、金文的“田”字形体一斑202

图7-4古籀中的稻字203

图7-5耦犁图(西汉)204

图7-6秧马图205

图7-7耘田205

图7-8龙骨车206

图7-9筒轮206

三、“四大米市”210

四、千秋功过话围垦214

图7-10围田214

图7-11江南捻河泥图217

表7-2太湖地区粮食总产量、净征购与商品率220

五、从“塘、浦、圩田系统”到治理太湖的十大工程223

图7-12垛—塘立体开发生态工程示意图223

六、从野生稻的驯化到杂交水稻的育成,我国稻作农业敢为天下先224

表7-3历代古书所记野生稻的出现情况225

图7-13普通野生稻225

表7-4已鉴定的野生稻分布226

表7-5未鉴定的野生稻分布表227

表7-6芳香型稻品种228

表7-7柔软类稻品种229

表7-9宜酒类稻品种230

表7-8洁白类稻品种230

表7-10宜粥类稻品种231

表7-11滋补类稻品种231

表7-12太湖地区历代优秀水稻品种消长趋势统计231

一、饭稻羹鱼232

第二节 底蕴深厚的鱼文化232

二、陶朱公与《陶朱公养鱼经》233

三、鱼肠剑235

四、稻田养鱼235

五、四大家鱼人工繁殖236

六、银鱼人工移殖238

七、千姿百态的金鱼239

八、三千里飞马递鲥贡240

一、气势恢宏的江南三大名楼245

第三节 历经沧桑而不衰的名胜古迹245

二、沉沦水下的泗州城255

第四节 名人传说和民俗文化257

一、屈原和有关屈原的传说257

二、潇湘二妃的传说258

三、民俗文化259

附录一五大淡水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部分底栖动物常见或优势种类名录267

一、浮游植物267

二、浮游动物269

三、底栖动物(除虾、蟹、螺、蚌类外的部分动物)271

附录二 五大淡水湖水生维管束植物名录272

附录三 五大淡水湖软体动物名录281

附录四 五大淡水湖甲壳动物Clustacea名录285

附录五 五大淡水湖鱼类名录286

附录六 鄱阳湖、洞庭湖和洪泽湖鸟类名录2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