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国社会教育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才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2139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8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社会教育-教育史-研究-中国-民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国社会教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本书的研究目的1
二 民国社会教育史的文献和研究状况2
三 本书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13
四 民国社会教育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17
第一章 民国社会教育推进的根由32
第一节“作新民”与“唤起民众”36
一“作新民”36
二“唤起民众”40
第二节 革新教育47
一 学校教育的弊病48
二 社会教育的使命55
第二章 民国社会教育发展进程59
第一节 通俗教育运动时期61
一 通俗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61
二 通俗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62
三 通俗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影响68
第二节 平民教育运动时期68
一 平民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68
二 平民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69
三 平民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影响72
第三节 民众教育运动时期75
一 民众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75
二 民众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77
三 民众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影响79
第四节 战时社会教育80
一 战时社会教育的兴起80
二 战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81
三 战时社会教育的特点83
第三章 民国社会教育行政87
第一节 社会教育行政机构和制度88
一 社会教育行政机构88
二 社会教育制度93
第二节 社会教育目标和中心任务96
一 社会教育目标96
二 社会教育的中心任务99
第三节 社会教育人员102
一 社会教育人员的培养102
二 社会教育人员存在的问题106
第四节 社会教育经费108
一1912 ~1926年的社会教育经费108
二1927~1949年的社会教育经费109
第四章 民国社会教育设施113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114
一 民众教育馆的沿革114
二 民众教育馆的扩充115
三 民众教育馆的设施和工作118
四 民众教育馆的弊病121
第二节 民众学校124
一 民众学校的沿革125
二 民众学校的规程128
三 民众学校的困难131
四 民众学校的弊病134
第三节 图书馆137
一 图书馆事业的两大助力139
二 图书馆事业的管理与规程141
三 图书馆事业的进展143
四 图书馆事业存在的问题157
第四节 博物馆160
一 博物馆的设立160
二 博物馆事业的发展161
第五节 科学馆166
一 科学馆的设立166
二 科学馆事业的开展168
第六节 礼乐馆171
一 礼乐馆的设立171
二 礼乐馆事业的起步172
第五章 民国社会教育事业176
第一节 通俗演讲177
一 民国元年至五四运动前的通俗演讲178
二 五四运动时期的通俗演讲182
三 北伐战争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通俗演讲190
第二节 通俗读物194
一 通俗读物的编印195
二 旧有通俗读物的内容特点及作用209
三 新编通俗读物的内容特点及作用213
第三节 电化教育216
一 电化教育行政217
二 电化教育的开展220
三 电化教育的困境227
第四节 识字教育237
一 文盲问题237
二 识字教育运动的开展248
三 识字教育运动的绩效252
第五节 生计教育257
一 生计教育的种种主张258
二 生计教育事业266
三 生计教育的困境276
第六节 社会体育281
一 社会体育兴起的原因281
二 社会体育的推广287
三 社会体育的流弊与成效296
第六章 民国社会教育总评300
第一节 民国社会教育的成效300
一 通俗教育运动时期的成效300
二 平民教育运动时期的成效301
三 民众教育运动时期的成效301
四 战时社会教育的成效305
第二节 民国社会教育的弊病309
一 社会教育理论尚未系统化310
二 社会教育事业“全面开花”312
三“到农村去”的虚伪313
四 施教方法不当314
第三节 民国社会教育的制约因素317
一 社会经济因素317
二 社会政治因素322
三 社会心理因素326
结语333
一 民本观、民力观——民国社会教育的思想基础333
二 挽救危亡与解放民众——民国社会教育的重心变奏336
三 从臣民到公民——民国社会教育的高端目标340
四 改良与革命——民国社会教育的双重意义348
附录352
一 民国社会教育法令、规章352
二《确定中国社会教育制度系统案》359
三《社会教育法草案》360
四 民国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官员一览表363
参考文献366
后记380
热门推荐
- 2826210.html
- 2115977.html
- 3290633.html
- 3592783.html
- 1537964.html
- 3474728.html
- 1199157.html
- 1850688.html
- 1399176.html
- 14910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57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49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17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9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03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84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30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48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50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7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