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专科护理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临床专科护理 上
  • 巫向前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ISBN:754283525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9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护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专科护理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内科篇3

第一章 护理程序3

第一节 概述3

第二节 评估4

一、评估前的条件准备4

二、收集资料5

三、资料的分析和整理6

第三节 诊断8

一、历史8

二、定义8

三、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9

四、类型9

五、组成10

六、陈述方式10

七、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的区别11

第四节 计划12

一、目的12

二、步骤13

第五节 实施14

一、方法14

二、记录14

第六节 评价15

一、目的15

二、内容15

第二章 常见症状的护理16

第一节 发热16

一、评估要点16

二、护理措施17

第二节 疼痛护理17

头痛17

一、评估要点18

二、护理措施18

胸痛18

一、评估要点19

二、护理措施19

腹痛19

一、评估要点20

二、护理措施20

第三节 咳嗽与咳痰21

一、评估要点21

二、护理措施21

第四节 咯血22

一、评估要点22

二、护理措施23

第五节 呼吸困难24

一、评估要点24

二、护理措施25

第六节 恶心与呕吐26

一、评估要点26

二、护理措施26

第七节 腹泻27

一、评估要点27

二、护理措施27

第八节 便秘28

一、评估要点28

二、护理措施28

第九节 呕血与便血29

一、评估要点29

二、护理措施29

第十节 黄疸30

一、评估要点30

二、护理措施31

第十一节 排尿异常31

一、评估要点31

二、护理措施32

第十二节 尿液改变32

一、评估要点32

二、护理措施33

第十三节 水肿33

一、评估要点33

二、护理措施34

第十四节 意识障碍34

一、评估要点34

二、护理措施35

第三章 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护理诊断36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36

一、清理呼吸道无效36

二、体温过高36

三、气体交换受损37

四、低效性呼吸型态38

五、有窒息的危险38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38

一、心输出量减少38

二、活动无耐力39

三、焦虑39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40

一、疼痛40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40

三、腹泻41

四、便秘41

五、体液不足42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疾病42

一、体液过多42

二、排尿型态异常43

第五节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44

一、有感染的危险44

二、有受伤的危险44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44

一、自我形体变化44

二、相关医学知识缺乏45

第七节 神经系统疾病45

一、躯体移动障碍45

二、语言沟通障碍46

三、急性意识模糊46

四、自理能力缺陷综合征47

五、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47

第四章 健康教育49

一、健康教育概念49

二、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50

三、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51

四、护理健康教育的方式51

五、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52

六、健康教育个案52

第五章 内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54

第一节 胸腔穿刺术54

第二节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55

第三节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56

第四节 腹腔穿刺术57

第五节 纤维胃镜检查术58

第六节 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术59

第七节 骨髓穿刺术60

第八节 腰椎穿刺术61

外科篇65

第一章 消毒与灭菌65

第一节 概述65

第二节 无菌技术的应用65

一、易感因素65

二、物理灭菌法66

三、化学消毒法67

第二章 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69

第一节 正常的体液平衡69

一、水的平衡69

二、电解质平衡70

三、酸碱平衡70

四、体液平衡的调节71

第二节 水与电解质失衡71

一、水与钠代谢紊乱71

二、钾代谢紊乱73

第三节 酸碱失衡74

一、常用的化验项目及意义74

二、类型74

第四节 护理76

第三章 营养支持79

第一节 营养状况的评估79

一、人体代谢的营养需求79

二、创伤、感染或手术患者的代谢改变80

三、营养状况的评估80

四、营养支持的指征及途径81

第二节 胃肠内营养81

一、适应证81

二、营养制剂81

三、输入途径与方法81

四、并发症81

五、护理要点82

第三节 胃肠外营养82

一、适应证82

二、营养制剂82

三、输入途径83

四、并发症83

五、护理要点83

第四章 输血85

第一节 概述85

一、输血作用与指征85

二、血液的采集与保存85

三、血型与相容性检查86

第二节 方法86

一、血制品的种类86

二、输血方法88

三、输血途径88

四、输血速度89

第三节 护理89

一、常见的输血反应及并发症的防治89

二、护理90

第五章 休克91

第一节 概述91

一、病因与分类91

二、病理生理变化91

三、临床表现92

四、治疗原则92

第二节 护理93

第六章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97

第一节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98

一、病因与病理98

二、临床表现98

三、处理原则98

四、护理要点99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99

一、病因与病理99

二、临床表现99

三、处理原则100

四、护理要点100

第三节 急性肾衰竭100

第七章 麻醉101

第一节 分类101

第二节 常用的麻醉方法101

一、局部麻醉101

二、椎管内麻醉102

三、全身麻醉103

四、复合麻醉104

第三节 护理105

一、麻醉前准备105

二、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106

三、麻醉后护理107

第八章 外科感染110

第一节 概述110

一、外科感染的特点与分类110

二、常见的化脓性致病菌110

三、临床表现111

四、处理原则111

第二节 浅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112

一、疖112

二、痈112

三、蜂窝织炎113

四、丹毒113

五、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113

六、脓肿114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114

一、脓性指头炎114

二、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及手掌深部间隙感染115

第四节 全身化脓性感染115

一、病因与分类115

二、临床表现115

三、处理原则116

第五节 特异性感染——破伤风116

一、疾病概要116

二、护理117

三、健康教育118

附:化脓性感染的护理118

第九章 损伤121

第一节 损伤概述121

一、病因与分类121

二、病理生理变化121

三、创伤的修复121

四、伤情与表现122

五、现场急救123

六、处理原则123

附:清创术124

第二节 烧伤124

一、伤情估计124

二、病程分期126

三、现场急救126

四、治疗与护理127

第三节 护理130

第四节 咬螫伤132

一、狂犬咬伤132

二、毒蛇咬伤132

三、昆虫螫伤134

第十章 换药室工作136

第一节 设备与管理136

一、设备136

二、管理136

三、常备外用药137

四、引流物的种类与使用137

第二节 换药与拆线138

一、换药法138

二、拆线法140

第十一章 移植141

第一节 概述141

一、概念141

二、分类141

三、移植器官的保存142

四、组织配型与免疫抑制142

第二节 皮肤移植及护理143

一、皮肤移植的种类143

二、方法144

三、护理144

第三节 断肢再植与护理144

一、断肢再植的适应证145

二、肢体离断伤口的急救处理145

三、护理145

第四节 肾移植及护理146

一、肾移植的适应证以及移植肾的选择146

二、护理146

第十二章 外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148

第一节 观摩模拟手术室148

第二节 无菌准备149

第三节 心跳、呼吸骤停及其复苏150

第四节 手术前皮肤准备法151

第五节 换药法和拆线法151

第六节 胃肠减压法152

第七节 T形管引流护理法152

第八节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法153

第九节 除颤器操作154

第十节 气管插管术154

妇产科篇159

第一章 生殖系统解剖159

第一节 生殖系统的解剖159

一、外生殖器159

二、内生殖器解剖160

三、血管、淋巴及神经162

四、邻近器官164

第二节 女性骨盆164

一、骨盆的组成164

二、骨盆的分界165

三、骨盆各平面及其径线165

四、骨盆轴165

五、骨盆倾斜度165

六、盆底组织166

第三节 生殖系统生理166

一、各阶段的生理特点166

二、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性激素的生理功能167

三、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169

四、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170

五、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关调节170

第二章 正常妊娠期生理172

第一节 妊娠生理172

一、受精、受精卵的发育与植入172

二、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173

三、胎儿发育175

第二节 妊娠期母体的变化176

一、生殖系统176

二、乳房176

三、血液、心血管系统177

四、呼吸系统177

五、消化系统177

六、泌尿系统177

七、其他方面变化178

第三节 妊娠诊断178

一、早期妊娠诊断178

二、中、晚期妊娠诊断179

三、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179

第四节 孕期妇女的健康评估180

一、产前检查180

二、围生期保健183

第三章 正常分娩185

第一节 决定分娩的因素185

一、产力185

二、产道186

三、胎儿186

四、精神心理因素186

第二节 分娩机转187

一、下降187

二、衔接(入盆)187

三、俯屈187

四、内旋转187

五、仰伸188

六、复位及外旋转188

七、胎儿娩出188

第三节 分娩期的临床经过188

第四节 正常产褥期190

一、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190

二、心理状况的变化191

第五节 高危妊娠的围生期监护192

第四章 妇产科产前诊断及常用检查197

第一节 产前诊断197

第二节 妇科检查198

一、检查前准备198

二、检查方法198

第三节 生殖器官的自然防御功能199

第四节 妇科常见症状的护理199

一、阴道出血199

二、阴道排液199

三、腹痛200

第五节 妇产科常用的特殊检查200

第五章 计划生育与妇女保健204

第一节 避孕方法204

一、药物避孕204

二、工具避孕206

三、自然避孕法207

第二节 女性绝育208

第三节 人工终止妊娠209

第四节 妇女保健211

儿科篇217

第一章 绪论217

第一节 儿科护理的范围217

第二节 儿科护理的特点218

一、儿童身体方面的特点218

二、儿童心理社会方面的特点218

三、儿科临床方面的特点219

四、儿童及其家庭护理的特点219

第三节 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220

一、儿科护理对儿科医疗诊断、治疗起重要作用220

二、生活护理多,操作要求高220

三、教育儿童是儿科护理的必要内容220

四、儿科护理必须得到患儿家长的支持与配合220

第四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221

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221

二、要有丰富的学识221

三、要善于与小儿及其家长沟通222

第二章 儿童保健223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223

一、胎儿期223

二、新生儿期223

三、婴儿期224

四、幼儿期224

五、学龄前期224

六、学龄期224

七、青春期225

第二节 生长发育225

一、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225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226

三、小儿体格生长226

四、小儿感觉、运动、言语的发育228

五、小儿心理活动的发展231

六、小儿发育的评价232

第三节 小儿营养与婴幼儿喂养233

一、小儿营养的需要233

二、婴儿喂养234

三、幼儿膳食238

第四节 儿童保健239

一、小儿各时期的护理239

二、儿童保健的措施242

第三章 儿科医疗机构及护理管理247

第一节 儿科门诊247

一、儿科门诊的设施247

二、儿科门诊的护理管理248

第二节 儿科急诊249

一、儿科急诊的特点249

二、儿科急诊的设施250

三、儿科急诊的护理管理250

第三节 儿科病房设置特点250

第四章 儿科基础护理252

第一节 儿科病房管理252

一、环境管理252

二、预防交互感染253

三、传染病管理253

四、安全管理253

五、家属管理254

第二节 儿科基础护理254

一、膳食护理254

二、皮肤护理254

三、心理护理254

四、睡眠护理255

五、儿科住院护理常规255

第三节 小儿常见症状的护理256

一、哭闹256

二、呕吐257

三、发热259

四、腹泻260

五、畏食260

第四节 小儿用药261

一、小儿用药特点262

二、小儿液体疗法262

三、静脉营养265

第五章 住院儿童的心理护理267

第一节 儿童及其家庭对住院的反应267

一、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对疾病和住院的理解267

二、家庭对儿童住院的反应267

第二节 与小儿沟通的方法268

一、小儿沟通的特点268

二、与小儿沟通的技巧268

第三节 各年龄段患儿的心理护理269

一、影响患儿适应住院的因素269

二、患儿住院的身心反应270

三、重视患儿心理评估270

四、各年龄段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270

五、临终患儿的心理护理272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274

第一节 一般护理法274

一、一般测量法274

二、儿科床使用法275

三、更换尿布法277

四、婴儿盆浴法278

五、臀红护理法279

六、婴儿抚触法280

七、婴儿灌肠法281

八、口服给药法282

第二节 哺喂法282

一、乳瓶喂乳法282

二、滴管喂乳法283

三、鼻饲法283

第三节 协助诊断284

一、留粪便标本法284

二、留尿标本法285

三、取血液标本法285

第四节 协助治疗287

一、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287

二、给氧法288

三、小儿心、肺复苏288

四、蓝光疗法2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