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1世纪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全书 1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21世纪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全书 1
  • 咸立亭主编;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 ISBN:780172021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电子计算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1世纪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全书 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概论3

第一章 信息技术概论3

第一节 什么是信息4

第二节 信息技术基本知识8

第三节 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16

第四节 信息技术的应用25

第五节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38

第六节 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39

第二章 信息技术教育概论61

第一节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61

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育的特征64

第三节 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68

第四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80

第五节 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85

第六节 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87

第七节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现代化90

第八节 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保障92

第九节 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对策97

第二编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设计与教材建设第一章 课程设计111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概念111

第二节 信息技术对课程开发的冲击116

第三节 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124

第四节 课程设计的原则128

第二章 不同阶段的课程设置135

第一节 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重大意义135

第二节 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138

第三节 不同阶段的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安排143

附:基于素质教育的中小学课程改革149

第三章 多媒体教学159

第一节 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及特点159

第二节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方向169

第三节 多媒体教学的课程设计174

第四章 教材的编写与制作220

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220

第二节 电视录像教材的编写228

第三节 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236

第五章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254

第一节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知识254

第二节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264

第六章 信息技术教育与相关课程渗透整合270

第一节 教育现代化中传统与现代的整合270

第二节 教育现代化中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具有对立统一的性质273

第三节 教育现代化中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具有开放性274

第四节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77

第五节 努力实现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283

第六节 面向21世纪其他国家信息技术课程行动284

第七章 课程设计的步骤实例291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步骤291

第二节 课程设计实例292

第三编 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305

第一节 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305

第二节 计算机的应用309

第三节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312

第四节 计算机的数制与信息编码325

第五节 汉字的输入334

第六节 病毒的预防与清除345

第七节 计算机语言简述352

第八节 计算机安全与标准化356

第二章 计算机操作369

第一节 DOS操作系统369

第二节 Windows 98的使用380

第三章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407

第一节 多媒体技术发展史407

第二节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409

第三节 多媒体计算机的主要技术410

第四节 多媒体的基本术语413

第五节 多媒体的发展趋势415

第六节 多媒体系统的分类及标准化416

第七节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418

第四章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421

第一节 计算机硬件421

第二节 计算机软件435

第五章 数据库452

第一节 数据库系统452

第二节 数据库技术501

第六章 程序设计522

第一节 程序教学媒体522

第二节 程序设计语言527

第三节 FOXBASE+程序设计初步527

第七章 计算机网络知识541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发展及组成541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功能548

第三节 网络体系结构553

第四节 当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动向556

第八章 网上通信564

第一节 数据通信564

第二节 因特网(Internet)566

第三节 远程网络通信教学569

第九章 其他计算机技术578

第一节 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578

第二节 自然语言处理579

第三节 虚拟现实技术582

第四节 电子设计的自动化技术591

第四编 信息技术教育设备599

第一章 计算机设备599

第二章 多媒体设备605

第一节 音效卡605

第二节 声霸卡的安装及应用软件609

第三节 视频卡613

第四节 触摸屏617

第五节 综合驱动电子器件卡618

第六节 光盘619

第三章 网络器件625

第四章 光学类教育媒体630

第一节 幻灯机和投影器630

第二节 照相机655

第三节 感光材料710

第四节 暗房设备及常用药品713

第五节 电影727

第五章 电声类教育媒体743

第一节 语言实验室743

第二节 广播750

第三节 收音机771

第四节 电唱机775

第五节 录音机778

第六节 激光唱机798

第七节 有声卡823

第六章 电视类教育媒体824

第一节 电视接收机824

第二节 彩色电视摄像机839

第三节 彩色盒式磁带录像机864

第四节 录像机的使用与维护876

第五节 电视制作的主要配套设备881

第五编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第一章 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903

第一节 信息资源在教育应用中的意义904

第二节 信息资源在科研应用中的意义908

第三节 信息资源在企业应用中的意义909

第四节 信息资源在课堂外教育中的意义909

第二章 信息资源的内容912

第一节 数据库912

第二节 信息系统914

第三节 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的关系921

第三章 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理923

第一节 信息的特性与收集923

第二节 教育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925

第四章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927

第一节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928

第二节 教育信息的开发和利用929

第三节 建立网络,逐步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享932

第四节 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开发933

第五节 充分重视我国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935

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须注意的四个方面941

第五章 信息资源的长远建设944

第一节 信息能力方面的内容945

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育:沸水中跳出的青蛙948

附:江苏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960

第三节 校园网建设971

附:江苏省溧阳中学校园网简介979

第四节 网上教育资源的建设982

附:网络课程开发课题申请指南996

第五节 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问题1002

第六节 虚拟信息服务体系的资源建设1009

第六编 现代远程教育虚拟校园及终身学习第一章 现代远程教育1021

第一节 现代远程教育的涵义、内容、特征及特点1022

第二节 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1027

第三节 远程教育的作用和资源开发1035

第四节 远距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038

第二章 远程教育的市场及模式1046

第一节 远程教育的市场1046

第二节 我国远距离教育模式1053

第三章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1089

第四章 走向终身学习1094

第一节 目标教育终身化发展与中国电大教育1094

第二节 现代远程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第一选择1106

第三节 论21世纪学习环境的走向:从实到虚1114

第五章 网络学校1121

第六章 21世纪的虚拟课堂1131

第七编 信息化社会的教育1147

第一章 信息与教育的发展简史1147

第一节 信息1147

第二节 教育1152

第三节 关于信息教育1156

第二章 信息时代向教育提出的挑战1159

第一节 信息时代的召唤1159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教育1161

第三节 教育如何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1166

第三章 教育推动信息时代的发展1171

第一节 素质教育和信息素质教育1171

第二节 信息意识1178

第三节 信息知识的培养教育1188

第四节 信息能力的教育培养1192

第五节 信息心理的教育培养1217

第六节 信息道德教育1220

第四章 未来社会的召唤1225

第一节 现代教育发展现状1225

第二节 未来教育展望1228

第三节 信息时代的召唤1233

第四节 信息社会人才的培养——教育的使命1238

第八编 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第一章 信息技术平台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1247

第一节 教师要跃上信息技术平台1247

第二节 推进信息化教育必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1250

第三节 教职员工的信息素养1256

第二章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作用1264

第三章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1270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职业的影响1270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培训的意义和任务1274

第三节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1278

第四节 教师培训的国际趋势与我国的现状1281

第五节 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要求1289

第六节 关于我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设想1293

第七节 教师的在职培训1305

第八节 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培训1364

第九节 中小学教师计算机知识教育1370

第十节 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1379

第四章 教学方法的更新1380

第一节 更新教学方法1380

第二节 现代教学方法1383

第三节 信息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1390

第四节 几种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法1399

第五章 教师课堂组织能力的培养1407

第一节 课堂教学控制能力1407

第二节 教学节奏把握能力1409

第三节 课堂教学应变能力1411

第四节 信息能力1412

第六章 教师的其他修养1413

第一节 教师的人际关系1413

第二节 信息伦理道德修养1428

附:教师的权利和义务1431

第七章 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1463

第一节 学校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的基本素质1463

第二节 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修养的途径1465

第三节 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1466

第九编 信息技术教育与提高学生素质第一章 21世纪对新型人材的需求特点1471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对新型人材培养的重大意义1477

第三章 信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1494

第四章 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1504

第一节 怎样培养小学生学电脑的兴趣1504

第二节 中小学生应注重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1506

第三节 小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1510

第五章 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1514

第一节 对创新教育的思考和认识1514

第二节 以创造性思维为目的——面向21世纪的大学教改新方向1517

第三节 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1527

第四节 发展儿童的创造活力1535

第五节 推进创造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1540

第六章 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1543

第七章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548

第八章 素质教育中的多媒体教学1551

第十编 信息技术教育评估1559

第一章 信息技术教育评估的意义与指导思想1559

第一节 教育评估的概念和由来1559

第二节 现代教育教学评估的目的和意义1560

第三节 现代教育教学评估的指导思想1561

第二章 信息技术教育评估的原则1564

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与标准1567

第一节 评估的指标体系分类1567

第二节 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及其等级评估标准1567

第四章 信息技术教育评估的程序过程及方法1575

第一节 评估的程序及过程1575

第二节 现代教育软件的指标体系及其内涵评分方法1576

第三节 现代教育课的评估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方法1583

第五章 信息技术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范例1589

第一节 综合评估指标体系1589

第二节 单项评估指标体系1600

第三节 现代教育软件评估指标体系范例1602

第四节 某校教师电教职技达标考核条例1603

第六章 教学技术的评估1606

第一节 学习目标的检测体系1606

第二节 课堂考评1625

第三节 教学效果的分析1627

第七章 教材的评估1641

第八章 电化教育评估1644

第一节 电化教育评估的概念1644

第二节 电化教育评估的目的和意义1645

第三节 电化教育评估的指导思想1647

第四节 电化教育评估的基本原则和对象1649

第五节 电化教育评估的组织机构1653

第六节 电化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1657

第十一编 信息技术教育经验汇编第一章 各科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典型案例1667

第一节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1667

第二节 多媒体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的尝试1687

第三节 WWW网络技术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1691

第四节 运用电教媒体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1699

第五节 物理课的导入教学1703

第六节 中学化学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与使用1706

第七节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713

第八节 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及自然教学1718

第二章 各科多媒体优秀教学设计1725

第一节 《耳朵》的教学设计与评析1725

第二节 《地球上不同的生活环境》的教学设计1734

第三节 《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1739

第四节 《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设计1743

第五节 《初中英语句型总复习》的教学设计1747

第六节 《圆周角定理及推论的证明》投影片的设计与制作1751

第七节 《少年闰土》的教学设计1754

第八节 《火烧云》的教学设计1759

第三章 浅谈信息技术课新教材1766

附:我们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思路和作法1771

第四章 多媒体课件的编制1778

第十二编 相关法律法规汇编1787

第一篇 计算机软件保护1787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八十三次常务会议通过)1787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1992年4月6日机械电子工业部发布)1796

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1997年12月30日新闻出版署发布)1806

软件产品管理暂行办法(1998年3月4日电子工业部发布)1826

关于制作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1999年12月9日国家版权局发布)1831

第二篇 网络监管1833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修正)(1996年2月1日国务院发布,根据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的决定》修正)1833

电信终端设备进网审批管理规定(1995年11月14日邮电部发布)1837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口信道管理办法(1996年4月9日邮电部发布)1843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1996年4月9日邮电部发布)1845

专用网与公用网联网的暂行规定(1996年7月24日邮电部发布)1848

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1997年9月10日邮电部发布)1854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1998年2月13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1858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试行)(1999年3月信息产业部发布)1864

关于加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管理的通告(1999年10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1871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2000年7月5日)1873

附件: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1873

第三篇 域名注册1878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1997年5月30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1878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1997年6月3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1884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申请程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1890

中文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1892

第四篇 信息安全1895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4年2月18日国务院发布)1895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1997年12月16日公安部发布)1900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1998年2月26日国家保密局发布)1906

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2000年1月25日国家保密局发布)1910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2000年4月26日公安部发布)1914

第五篇 计算机犯罪19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录)(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1918

公安部关于严厉打击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1995年4月5日公安部发布)19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