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怀荣,宋亚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6680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36页
- 主题词:乐府诗-文学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上编 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沿革与歌诗生产7
第一章 三国及西晋乐府官署的演变与清商乐的早期发展7
第一节 曹魏及吴、蜀乐府官署的演变8
第二节 西晋乐府官署的演变11
第二章 东晋南朝乐府官署的简化与清商乐的新变14
第一节 东晋乐府官署的简化14
第二节 南朝乐府官署的演变16
第三章 北朝及隋代乐府官署的变革与胡乐的流行20
第一节 北朝及隋代乐府官署的变革20
第二节 胡乐的流行25
第三节 清乐与胡乐由各领风骚到融合汇流28
第四章 曹魏及西晋的歌诗生产与消费32
第一节 朝廷礼仪中的歌诗创作与表演——以西晋元会礼为例33
第二节 帝王对歌诗的爱好与歌诗创作35
第三节 贵族阶层的歌诗消费38
第四节 文人的音乐修养和歌舞活动42
第五节 歌舞艺人在歌诗传播中的贡献45
第六节 民间歌诗的发展47
第五章 东晋南朝的歌诗生产与消费49
第一节 帝王的歌诗活动50
第二节 王公贵族的歌诗活动54
第三节 士人的音乐修养与歌诗60
第四节 艺人的歌舞技艺与民间歌诗活动64
第六章 北魏的歌诗生产与消费67
第一节 北魏帝王的赋诗和歌诗活动68
第二节 宗室子弟和士人的歌诗创作70
第三节 北魏诸王的歌诗活动73
第四节 艺人的歌舞技艺和歌诗表演75
第七章 北齐、北周及隋代的歌诗生产与消费77
第一节 北齐至隋帝王的歌诗活动与胡乐77
第二节 北齐至隋贵族与士人的歌诗活动与胡乐79
第三节 北齐至隋的民间歌诗82
第四节 北齐至隋的歌舞艺人与胡乐84
小结87
中编 魏晋南北朝歌诗艺术生产的个案考察91
第八章 西邸交游、齐梁士风与梁武帝对歌诗的推动91
第一节 西邸交游与梁武帝学养的形成91
第二节 齐梁士人博学能文的风尚97
第三节 声酒之好、宴会赋诗与梁武帝的文人政策107
第四节 梁武帝的歌诗创作及对梁代文人歌诗的影响116
第九章 梁武帝制礼作乐与歌诗之关系129
第一节 齐代的礼学热与梁武帝的礼学修养130
第二节 齐代议礼、制礼活动与梁武帝制礼的盛举135
第三节 梁武帝制礼作乐与歌诗之关系138
第十章 葬礼、挽郎与挽歌创作157
第一节 葬礼中的挽歌157
第二节 葬礼挽歌的表演与挽郎170
第三节 挽歌的创作182
第十一章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歌诗创作189
第一节 曹魏和西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歌诗的影响190
第二节 东晋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对歌诗的促进193
第三节 北魏迁洛后的社会经济与歌诗的兴盛196
小结200
下编 艺术生产与歌诗艺术成就的重新审视205
第十二章 邺下后期的公宴雅集与建安歌诗之关系205
第一节 邺下后期的宴集活动206
第二节 邺下后期宴集活动在诗文中的反映208
第三节 公宴雅集对建安歌诗和诗歌的影响212
第四节 宴集活动与建安风骨的形成217
第十三章 西晋故事体、代言体歌诗的特点及其与后代说唱文学的关系223
第一节 汉代演述故事的歌诗和俗赋224
第二节 西晋故事体歌诗的特点227
第三节 西晋故事体歌诗与后代说唱文学之关系233
第四节 代言体歌诗的表演性及其与戏曲关系的推测241
第十四章 创作背景与表演要求对清商曲辞的制约243
第一节 南方民歌的产生背景与清商新声的早期形态244
第二节 南方情歌的歌唱特点及对清商新声的影响246
第三节 清商新声的音乐体制对清商曲辞的影响252
第十五章 鼓吹乐的南传及对南朝文人创作的影响258
第一节 鼓吹乐与横吹乐259
第二节 北方鼓吹乐与横吹乐在南方的传播264
第三节 鼓吹乐和横吹乐的表演效果270
第四节 鼓吹乐和横吹乐对南朝文人创作的影响277
第十六章 哀挽活动与挽歌的艺术特征283
第一节 哀挽活动与挽歌283
第二节 丧葬风俗与挽歌293
第三节 哀挽活动与葬礼挽歌的艺术特征296
第四节 哀挽活动与非葬礼文人挽歌的艺术特征301
小结309
结语:魏晋南北朝歌诗研究的理论意义和价值311
主要参考书目314
后记318
热门推荐
- 2394114.html
- 1860626.html
- 3490279.html
- 2744445.html
- 1094321.html
- 737843.html
- 3137542.html
- 1059862.html
- 692009.html
- 25508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89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17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73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14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40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54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41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31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9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