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针法大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富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4817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805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836页
- 主题词:针灸疗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针法大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针 法篇3
第一章 针法的起源与发展3
第一节 针法的起源3
第二节 针法的发展4
一、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4
二、两晋时期针法的记载6
三、唐宋时期针法的记载7
四、金元时期针法的记载7
五、明清时期针法的记载9
六、近代医家对针法的贡献12
七、现代医家对针法的贡献13
参考文献16
第二章 针法基础18
第一节 毫针构成和规格18
一、毫针的构成18
二、毫针的规格20
第二节 针刺的基本功20
一、腧穴的定位20
二、基本训练24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25
一、患者的体位25
二、腧穴的揣定27
三、毫针的检查27
四、消毒28
第三章 针刺基本手法30
第一节 持针法30
一、刺手与押手30
二、持针姿势30
第二节 进针法31
一、进针手法31
二、进针技术33
第三节 针刺的角度、方向与深度35
一、针刺的角度35
二、针刺的方向36
三、针刺的深度36
第四节 治神与守神37
一、治神37
二、守神38
第五节 得气39
一、患者得气40
二、医者得气41
三、守气43
四、得气的意义43
五、影响得气的因素44
六、促使得气的方法46
第六节留针法47
一、静留针法48
二、动留针法48
三、守气留针法48
四、留针时间49
第七节 出针法49
一、直接出针法50
二、补泻出针法50
参考文献51
第四章 行针手法53
第一节 基本手法53
一、提插类53
二、捻转类54
第二节 辅助手法55
一、作用于人体的手法55
二、作用于针体的手法56
参考文献58
第五章 针刺补泻手法59
第一节 单式补泻59
一、徐疾补泻法59
二、迎随补泻法60
三、提插补泻法63
四、捻转补泻法65
五、开阖补泻法70
六、呼吸补泻法70
七、九六补泻法72
八、阴阳补泻法74
九、营卫补泻法76
十、三刺补泻法78
第二节 复式补泻79
一、烧山火法79
二、透天凉法82
三、青龙摆尾法84
四、白虎摇头法86
五、苍龟探穴法88
六、赤凤迎源法90
七、阳中隐阴91
八、阴中隐阳93
九、运气法95
十、纳气法96
十一、留气法96
十二、交经法97
十三、龙虎交战法98
十四、子午捣臼法99
十五、龙虎升降法100
十六、汗吐下三法102
十七、子母补泻法103
十八、纳支补泻法105
第三节 平补平泻108
一、概述108
二、操作方法108
三、临床应用109
参考文献109
第六章 微针疗法112
第一节 头针112
一、概述112
二、定位与主治115
三、操作方法118
四、注意事项122
五、临床应用123
参考文献136
第二节 眼针138
一、概述138
二、定位与主治139
三、操作方法141
四、注意事项142
五、临床应用142
参考文献148
第三节 耳针148
一、概述148
二、定位与主治149
三、操作方法154
四、注意事项156
五、临床应用157
参考文献167
第四节 鼻针法168
一、概述168
二、定位与主治169
三、操作方法171
四、注意事项172
五、临床应用172
参考文献174
第五节 腕踝针法174
一、概述174
二、定位与主治174
三、操作方法177
四、注意事项178
五、临床应用178
参考文献186
第六节 第二掌骨侧针法187
一、概述187
二、定位与主治187
三、操作方法188
四、注意事项188
五、临床应用189
参考文献190
第七节 手针法190
一、概述190
二、定位与主治191
三、操作方法193
四、注意事项194
五、临床应用194
参考文献197
第八节 足针法197
一、概述197
二、定位与主治198
三、操作方法201
四、注意事项202
五、临床应用202
参考文献203
第九节 面针法203
一、概述203
二、定位与主治204
三、操作方法206
四、注意事项207
五、临床应用207
参考文献207
第十节 口针法207
一、概述207
二、定位与主治208
三、操作方法209
四、注意事项209
五、临床应用210
参考文献210
第十一节 舌针法210
一、概述210
二、定位与主治211
三、操作方法212
四、注意事项213
五、临床应用213
参考文献219
第十二节 人中针法220
一、概述220
二、定位与主治220
三、操作方法221
四、注意事项221
五、临床应用221
参考文献222
第十三节 尺肤针法222
一、概述222
二、定位与主治222
三、操作方法223
四、注意事项224
五、临床应用224
参考文献225
第十四节 手象针法225
一、概述225
二、定位与主治226
三、操作方法231
四、注意事项232
五、临床应用232
参考文献233
第十五节 足象针法233
一、概述233
二、定位与主治233
三、操作方法236
四、注意事项236
五、临床应用236
参考文献237
第七章 特种针法238
第一节 三棱针法238
一、概述238
二、操作方法238
三、适应证239
四、注意事项239
五、临床应用240
参考文献246
第二节 皮肤针法248
一、概述248
二、操作方法248
三、适应证249
四、注意事项251
五、临床应用251
参考文献256
第三节 电针法258
一、概述258
二、操作方法258
三、适应证259
四、注意事项260
五、临床应用260
参考文献265
第四节 芒针法266
一、概述266
二、操作方法266
三、适应证268
四、注意事项268
五、临床应用269
参考文献273
第五节 埋针法274
一、概述274
二、操作方法275
三、适应证276
四、注意事项277
五、临床应用277
参考文献281
第六节 小宽针法282
一、概述282
二、操作方法282
三、适应证283
四、注意事项284
五、临床应用284
参考文献285
第七节 火针法286
一、概述286
二、操作方法286
三、适应证287
四、注意事项288
五、临床应用288
参考文献292
第八节 水针法293
一、概述293
二、操作方法294
三、适应证298
四、注意事项299
五、临床应用300
参考文献306
第九节 长圆针法308
一、概述308
二、操作方法308
三、适应证309
四、注意事项309
五、临床应用310
参考文献310
第十节 鍉针法311
一、概述311
二、操作方法311
三、适应证312
四、注意事项312
五、临床应用312
参考文献313
第十一节 铍针法314
一、概述314
二、操作方法314
三、适应证314
四、注意事项315
五、临床应用315
参考文献317
第十二节 平衡针法318
一、概述318
二、操作方法322
三、适应证335
四、注意事项335
五、临床应用336
参考文献338
第十三节 浮针法339
一、概述339
二、操作方法339
三、适应证343
四、注意事项343
五、临床应用344
参考文献346
第十四节 项针疗法347
一、概述347
二、操作方法347
三、适应证347
四、注意事项347
五、临床应用348
参考文献349
第十五节 背针疗法349
一、概述349
二、操作方法350
三、适应证353
四、注意事项353
五、临床应用354
参考文献355
第十六节 气功针法355
一、概述355
二、操作方法355
三、适应证357
四、注意事项357
五、临床应用358
参考文献359
第十七节 针刀法359
一、概述359
二、操作方法360
三、适应证362
四、注意事项362
五、临床应用363
参考文献364
第十八节 腹针法364
一、概述364
二、操作方法365
三、适应证370
四、注意事项370
五、临床应用370
参考文献373
第十九节 滞针法374
一、概述374
二、操作方法375
三、适应证375
四、注意事项376
五、临床应用376
参考文献378
第二十节 运动针法378
一、概述378
二、操作方法378
三、适应证380
四、注意事项380
五、临床应用381
参考文献382
第二十一节 激光针法382
一、概述382
二、操作方法383
三、适应证384
四、注意事项384
五、临床应用385
参考文献386
第二十二节 微波针法387
一、概述387
二、操作方法387
三、适应证387
四、注意事项388
五、临床应用388
参考文献390
第二十三节 蜡针法391
一、概述391
二、操作方法391
三、适应证391
四、注意事项392
五、临床应用392
参考文献394
第二十四节 陶针法394
一、概述394
二、操作方法395
三、适应证398
四、注意事项398
五、临床应用398
参考文献398
第二十五节 磁针法399
一、概述399
二、操作方法400
三、适应证402
四、注意事项402
五、临床应用403
参考文献404
第二十六节 红外线针法404
一、概述404
二、操作方法405
三、适应证406
四、注意事项406
五、临床应用407
参考文献407
第二十七节 蜂针法408
一、概述408
二、操作方法408
三、适应证412
四、注意事项412
五、临床应用413
参考文献414
第二十八节 锋勾针法414
一、概述414
二、操作方法415
三、适应证415
四、注意事项416
五、临床应用416
参考文献417
第二十九节 粗针法418
一、概述418
二、操作方法418
三、适应证419
四、注意事项420
五、临床应用420
参考文献423
第二篇 针经篇427
第一章《黄帝内经》论针法427
第一节《黄帝内经》论持针、进针法427
一、《黄帝内经》论持针法427
二、《黄帝内经》论进针法427
第二节《黄帝内经》论针刺深度、角度与方向427
第三节《黄帝内经》论九针430
第四节《黄帝内经》论十二刺、九刺、五刺430
第五节《黄帝内经》论缪刺、巨刺432
第六节《黄帝内经》论其他刺法433
第七节《黄帝内经》论针刺补泻433
一、《黄帝内经》论呼吸补泻法433
二、《黄帝内经》论迎随补泻法434
三、《黄帝内经》论徐疾补泻法435
四、《黄帝内经》论捻转补泻法435
五、《黄帝内经》论开阖补泻法435
六、《黄帝内经》论阴阳补泻法436
七、《黄帝内经》论营卫补泻法437
八、《黄帝内经》论三刺补泻法437
第八节《黄帝内经》论行针438
第九节《黄帝内经》论治神与守神439
一、《黄帝内经》论治神439
二、《黄帝内经》论守神440
第十节《黄帝内经》论得气与守气440
一、《黄帝内经》论得气440
二、《黄帝内经》论守气441
第十一节《黄帝内经》论留针与出针442
一、《黄帝内经》论留针442
二、《黄帝内经》论出针442
第十二节《黄帝内经》论针刺与四时气候关系及针刺注意事项442
一、《黄帝内经》论针刺与四时气候442
二、《黄帝内经》论针刺注意事项443
参考文献444
第二章《难经》论针法445
第一节《难经》论持针、进针法445
一、《难经》论持针法445
二、《难经》论进针法445
第二节《难经》论针刺深浅、角度与方向445
第三节《难经》论针刺补泻446
一、《难经》论迎随补泻法446
二、《难经》论提插补泻法446
三、《难经》论营卫补泻法446
四、《难经》论子母补泻法446
第四节《难经》论行针447
第五节《难经》论治神447
第六节《难经》论得气447
参考文献447
第三章《针灸甲乙经》论针法448
第一节《针灸甲乙经》论进针法448
第二节《针灸甲乙经》论针刺的深度、角度与方向448
第三节《针灸甲乙经》论九针450
第四节《针灸甲乙经》论缪刺452
第五节《针灸甲乙经》论针刺补泻452
一、《针灸甲乙经》论呼吸补泻法452
二、《针灸甲乙经》论迎随补泻法452
第六节《针灸甲乙经》论治神453
第七节《针灸甲乙经》论得气453
第八节《针灸甲乙经》论留针与出针453
参考文献453
第四章《针经指南》论针法454
第一节《针经指南》论进针法454
第二节《针经指南》论针刺的深度455
第三节《针经指南》论缪刺、巨刺455
第四节《针经指南》论针刺补泻455
一、《针经指南》论补法455
二、《针经指南》论泻法456
三、《针经指南》论呼吸补泻手法456
四、《针经指南》论寒热补泻手法457
五、《针经指南》论手指补泻手法457
第五节《针经指南》论治神与守神458
一、《针经指南》论治神458
二、《针经指南》论守神458
第六节《针经指南》论得气458
参考文献459
第五章《针灸大全》论针法460
第一节《针灸大全》论进针法460
第二节《针灸大全》论针刺的深度461
第三节《针灸大全》论九针461
第四节《针灸大全》论缪刺、巨刺461
第五节《针灸大全》论针刺补泻462
一、《针灸大全》论呼吸补泻法462
二、《针灸大全》论迎随补泻法463
三、《针灸大全》论捻转补泻法463
四、《针灸大全》论开阖补泻法463
五、《针灸大全》论阴阳补泻法463
六、《针灸大全》论三刺补泻法464
七、《针灸大全》论九六补泻法464
八、《针灸大全》论烧山火法464
九、《针灸大全》论透天凉法464
十、《针灸大全》论龙虎交战法465
十一、《针灸大全》论子午捣臼法465
十二、《针灸大全》论龙虎升腾法465
十三、《针灸大全》论纳气法465
十四、《针灸大全》论留气法465
十五、《针灸大全》论抽添法465
十六、《针灸大全》论子母补泻法466
十七、《针灸大全》论纳支补泻法466
十八、《针灸大全》论阳中隐阴法466
十九、《针灸大全》论阴中隐阳法466
二十、《针灸大全》论青龙摆尾法466
三十一、《针灸大全》论白虎摇头法467
二十二、《针灸大全》论苍龟探穴法467
二十三、《针灸大全》论赤凤迎源法467
第六节《针灸大全》论行针法467
第七节《针灸大全》论治神468
第八节《针灸大全》论得气468
第九节《针灸大全》论留针与出针469
一、《针灸大全》论留针法469
二、《针灸大全》论出针法469
参考文献469
第六章《针灸聚英》论针法470
第一节《针灸聚英》论持针、进针法470
一、《针灸聚英》论持针法470
二、《针灸聚英》论进针法470
第二节《针灸聚英》论针刺的深度、角度与方向471
第三节《针灸聚英》论针刺补泻471
一、《针灸聚英》论呼吸补泻471
二、《针灸聚英》论迎随补泻472
三、《针灸聚英》论捻转补泻472
四、《针灸聚英》论开阖补泻473
五、《针灸聚英》论三刺补泻473
六、《针灸聚英》论子母补泻法473
七、《针灸聚英》论平补平泻475
第四节《针灸聚英》论行针476
第五节《针灸聚英》论留针与出针477
一、《针灸聚英》论留针法477
二、《针灸聚英》论出针法477
第六节《针灸聚英》论特种疗法478
一、《针灸聚英》论三棱针法478
二、《针灸聚英》论火针法478
参考文献479
第七章《针灸问对》论针法480
第一节《针灸问对》论进针法480
第二节《针灸问对》论针刺的深度、角度与方向480
第三节《针灸问对》论针刺补泻481
一、《针灸问对》论针刺补泻481
二、《针灸问对》论候气法482
三、《针灸问对》论三才法482
第四节《针灸问对》论行针483
参考文献485
第八章《针灸大成》论针法486
第一节《针灸大成》论针刺的深度、角度与方向486
第二节《针灸大成》论九针486
第三节《针灸大成》论针刺补泻487
一、《针灸大成》论单式补泻手法487
二、《针灸大成》论复式补泻手法488
第四节《针灸大成》论十二字手法492
第五节《针灸大成》论下手八法493
第六节《针灸大成》论得气494
参考文献495
第九章 其他针经论针法496
第一节《针灸资生经》论针法496
第二节《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论针法497
一、《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论持针、进针、行针手法497
二、《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论得气498
三、《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论针刺补泻498
四、《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论留针与出针499
参考文献499
第三篇 针 误篇503
第一章 针误的历史与现状503
一、秦汉时期503
二、魏晋时期503
三、唐代504
四、宋代504
五、金元时期505
六、明代505
七、清代505
八、现代506
参考文献508
第二章 针误的原因与分类509
第一节 针误的原因509
一、术者的原因509
二、患者的原因510
第二节 针误的分类510
一、反应性损伤510
二、物理性损伤510
三、化学性损伤510
四、生物性损伤511
第三节 针误的预防要点511
一、加强责任心511
二、提高业务水平511
三、注意严格消毒512
四、遵循操作常规512
参考文献512
第三章 针刺宜忌513
第一节 治疗时间的宜忌513
一、治疗时机513
二、留针时间513
三、疗程时间514
四、间歇时间514
五、总体治疗时间514
六、四时刺法的变化514
七、时辰刺法的不同515
八、经典文献515
九、现代文献517
第二节 针刺地点的宜忌518
一、治疗场所519
二、治疗地域519
三、经典文献519
四、现代文献520
第三节 病情的宜忌520
一、年龄的宜忌520
二、疾病性质宜忌521
三、状态的宜忌521
四、经典文献521
五、现代文献524
第四节 针法的宜忌524
一、选准针具525
二、重视消毒525
三、操作准确525
四、因人制宜526
五、其他宜忌526
六、经典文献528
参考文献529
第四章 慎针穴位531
第一节 古代慎针穴位531
一、古代慎针穴位的典籍记载531
二、古代慎针穴位的分类533
三、古代慎针穴位的现代认识533
四、经典文献534
第二节 现代慎针穴位与解剖536
一、针刺易伤及胸腔脏器的穴位536
二、针刺易伤及腹腔脏器的穴位544
三、针刺易伤及脑及脊髓的穴位552
四、针刺易伤及血管的穴位557
参考文献558
第五章 针误的预防与处理559
第一节 感染性损伤559
一、针刺感染的原因559
二、针刺感染的预防560
三、经典文献560
四、现代文献560
第二节 晕针561
一、原因561
二、症状561
三、处理561
四、预防561
五、经典文献562
六、现代文献563
第三节 过敏564
一、原因564
二、症状565
三、处理565
四、预防565
五、现代文献565
第四节 经络不良反应566
一、原因566
二、症状567
三、处理567
四、预防567
五、现代文献567
第五节 滞针、弯针与断针568
一、滞针568
二、弯针568
三、断针569
四、经典文献569
五、现代文献570
第六节 血肿571
一、原因572
二、症状572
三、处理572
四、预防572
五、经典文献573
六、现代文献573
第七节 刺伤神经系统574
一、刺伤中枢神经574
二、刺伤周围神经575
三、经典文献575
四、现代文献575
第八节 刺伤心脏579
一、原因579
二、症状580
三、预防580
四、经典文献580
五、现代文献581
第九节 气胸和刺伤气管583
一、气胸583
二、刺伤气管584
三、经典文献585
四、现代文献585
第十节 刺伤肾脏和膀胱589
一、刺伤肾脏590
二、刺伤膀胱591
第十一节 刺伤胃腑592
一、原因592
二、症状593
三、处理593
四、预防593
五、经典文献594
六、现代文献594
第十二节 刺伤肝脏和胆囊594
一、刺伤肝脏594
二、刺伤胆囊596
第十三节 刺伤脾脏599
一、原因599
二、症状599
三、处理600
四、预防600
五、经典文献600
六、现代文献601
第十四节 刺伤肠道601
一、原因601
二、症状602
三、处理602
四、预防602
五、经典文献603
六、现代文献603
参考文献604
第四篇 针医篇609
一、任作田毫针技术609
二、吴棹仙针法技术经验611
三、金针王乐亭透穴针法经验612
四、罗兆琚针灸经验613
五、郑毓琳家传针法经验615
六、承淡安针法经验618
七、杨永璇絮刺火罐疗法经验620
八、焦勉斋毫针刺法经验621
九、管正斋针刺手法经验623
十、陆瘦燕针灸经验625
十一、韩绍康针刺手法经验627
十二、彭静山眼针经验628
十三、朱琏针刺手法经验630
十四、陈大中针刺手法经验631
十五、鲁之俊针刺手法经验632
十六、邵经明五针法经验634
十七、邱茂良针刺手法经验635
十八、任守中家传针刺手法经验636
十九、楼百层针刺手法经验637
二十、司徒铃针刺手法经验638
二十一、郑魁山家传手法经验639
二十二、杨甲三针刺手法经验642
二十三、陈应龙补泻针法经验643
二十四、黄羡明透穴针法经验645
二十五、程莘农程氏针法经验645
二十六、汤颂延头针经验647
二十七、杜晓山改良古代针法技术648
二十八、师怀堂新九针法经验650
二十九、马瑞林针刺手法经验652
三十、肖少卿针刺手法经验654
三十一、于书庄针刺手法经验656
三十二、秦亮甫针法技术经验657
三十三、奚永江针刺手法经验661
三十四、贺普仁“三通”针法经验662
三十五、杨兆民针刺手法经验665
三十六、杨介宾进针调气手法经验667
三十七、冯润身透刺针法经验668
三十八、刘冠军子午流注针法经验670
三十九、张缙针刺手法经验671
四十、蔺云桂针法研究674
四十一、方吉庆凤凰展翅手法经验675
四十二、钟梅泉梅花针经验676
四十三、靳瑞“靳三针”经验677
四十四、阮少南针法经验680
四十五、陈全新“飞针”及针法经验681
四十六、魏稼针法经验683
四十七、杨楣良钩针疗法经验684
四十八、王岱“跳动穴”针法经验685
四十九、谢国荣针法技术经验686
五十、罗庆道针麻镇痛经验688
五十一、盛灿若针法技术经验690
五十二、张家维针刺手法经验692
五十三、石学敏“醒脑开窍”针法经验694
五十四、焦顺发头针经验696
五十五、纪青山“小树林”针法经验697
五十六、管遵信耳针疗法经验698
五十七、孙申田针法经验700
五十八、于致顺头针治疗经验703
五十九、朱明清头针经验704
六十、武连仲舌针及针刺手法经验706
六十一、薛立功长圆针法经验708
六十二、王文远平衡针法经验709
六十三、朱汉章小针刀经验711
六十四、东贵荣五脏俞针法经验712
六十五、薄智云腹针疗法经验713
六十六、田从豁针刺手法经验714
六十七、杨华元针法量学研究经验716
六十八、李万瑶蜂针疗法经验717
六十九、王富春针法经验718
七十、冀来喜透刺针法经验722
七十一、田维柱眼针疗法经验723
七十二、符仲华浮针疗法经验724
参考文献725
第五篇 针 研篇731
第一章 针刺手法的时效量效关系研究731
第一节 针刺手法的时效关系研究731
一、留针731
二、间隔时间733
三、针灸时效过程研究734
参考文献735
第二节 针刺手法量效关系的临床研究737
一、针刺手法刺激量737
二、针刺深度741
三、补泻手法的量效753
四、影响针刺手法量效的因素759
参考文献762
第二章 针刺手法的机制研究767
第一节 针刺手法的基础研究767
一、针刺手法对皮肤温度的影响767
二、针刺手法对血管运动的影响768
三、针刺手法对血流量的影响769
四、针刺手法对生化指标的影响770
五、针刺手法对免疫功能的影响771
六、针刺手法对环核苷酸的影响773
七、针刺手法对酶的影响773
八、针刺手法对能量代谢的影响774
九、针刺手法对痛阈的影响774
十、针刺手法对生理电信号的影响775
十一、针刺手法对脑功能的影响776
十二、针刺手法对运动力学及其皮肤阻抗的影响777
十三、针刺手法对循经感传的影响778
参考文献778
第二节 针刺手法的临床研究782
一、针刺手法对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观察782
二、针刺手法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观察783
三、针刺手法对循环系统疾病的临床观察786
四、针刺手法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观察786
五、针刺手法对运动系统疾病的临床观察792
六、针刺对妇科疾病的临床观察798
七、针刺对其他疾病的临床观察799
参考文献801
热门推荐
- 950122.html
- 328798.html
- 3514956.html
- 386407.html
- 1410011.html
- 2669292.html
- 3182220.html
- 3374486.html
- 2381893.html
- 38124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99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6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50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52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7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52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60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64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