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子思与早期儒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孔德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978750873897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子思(前483~前402)-哲学思想-研究;儒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子思与早期儒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一位被遗忘的战国思想家——子思1
第一章子思的时代与使命10
一、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形势11
二、孔子:仁礼之间14
(一)士阶层与文化传承14
(二)“学而时习之”17
(三)孔子的魅力19
(四)修身的困境26
(五)做一个仁者28
(六)天命的依托31
(七)仁礼之间33
三、“后孔子时代”的儒家学派36
(一)早期儒家学派的形成36
(二)“七十子”的分化39
(三)“修己”派与“安人”派42
第二章子思的生平与主要事迹47
一、陪伴孔子晚年的聪颖少年48
(一)《孔丛子》的价值48
(二)有关子思生年的三种说法51
(三)颜回、伯鱼的卒年与子思生年问题53
(四)孔子晚年的精神慰藉59
二、子思学术思想的来源60
(一)传承孔氏家学60
(二)学于曾子64
(三)子思之儒68
三、游历诸侯72
(一)困于宋74
(二)居于卫76
(三)游于齐79
四、鲁穆公的政治顾问81
五、刚毅的品格85
第三章 考古新发现与《子思子》89
一、《子思子》的源流90
(一)先秦时期的子思著作90
(二)从《子思》到《子思子》97
(三)辑本《子思子》的出现101
二、出土简帛与子思“新著”104
(一)马王堆汉墓中的子思《五行》篇104
(二)郭店竹简中的《子思子》107
(三)上博简与《子思子》115
三、《礼记》中的《子思子》119
(一)竹简本《缁衣》与《礼记·缁衣》文本的比较119
(二)“《礼记》四篇”的结构122
(三)《子思子》中的“子曰”123
(四)简本《缁衣》的启示127
四、子思与《中庸》128
(一)从《孟子》、《荀子》看子思与《中庸》的关系129
(二)对欧阳修疑问的再认识132
(三)对崔述质疑的解答136
(四)子思作《中庸》143
第四章 子思五行学说及其意义148
一、寻找子思“五行说”149
(一)依据传统文献的研究149
(二)简帛《五行》的发现154
二、子思五行学说的来源158
(一)《洪范》的意义159
(二)孔子论“五行”161
(三)曾子的贡献162
三、子思五行说之建构167
(一)为什么要“形于内”167
(二)如何“形于内”172
(三)德行之后179
四、“慎独”与“金声玉振”180
第五章 中庸——子思人道思想的核心188
一、人道政治中的君、臣、民189
(一)“君心民体”之喻189
(二)贤臣与典范政治191
二、“人能弘道”195
(一)“道不远人”196
(二)民可,使道之;不可,使知之198
三、从“忠恕”到“中庸”201
(一)夫妇与忠恕之道201
(二)历史、现实与中庸之道206
(三)天道思想的回溯210
第六章子思与早期儒家的“神道设教”思想213
一、从“神道设教”到人道教化214
(一)商周时期的“神道设教”215
(二)春秋时期人道思想的崛起217
二、孔子以“人道”为核心的“神道设教”219
(一)修己安人之路220
(二)“敬鬼神而远之”221
(三)《周易》与“神道设教”223
三、墨子的“神道设教”思想228
(一)至善之“天”229
(二)赏罚之“鬼”231
(三)“神道设教”与民本思想235
四、子思的“神道设教”思想236
(一)“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237
(二)周代尚文之风与“神道设教”238
第七章思孟学派与早期儒学的发展241
一、思孟学派的由来242
二、思孟学派的学术关联248
三、“尊德性”与“道问学”252
(一)“四行”与孟子的性善论253
(二)仁政与孟子的政治理想257
(三)“性恶”与“劝学”261
(四)荀子的礼治主张264
(五)荀子与思孟学派的思想差异267
附录271
附录一《中庸章句序》271
附录二《中庸章句》原文273
附录三 郭店竹简《五行》篇释文281
附录四《曾子子思子全书》进表284
附录五《曾子子思子全书》序286
附录六《四库全书·子思子全书》提要288
附录七《子思子辑解》序言289
附录八《礼记子思子言郑注补正》序291
参考文献293
热门推荐
- 577239.html
- 2422803.html
- 3379283.html
- 293349.html
- 665350.html
- 1670015.html
- 3299454.html
- 3263908.html
- 3474619.html
- 28015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71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97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67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66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70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00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01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84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83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