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八十年的历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俞海洛,王献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SBN:750433953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2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44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八十年的历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顺应潮流 中国共产党诞生1
第一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1
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
二、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尝试4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武装斗争及最后失败5
第二节 中国革命的希望11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及其特点11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以俄为师”12
三、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4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出现19
二、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21
三、中共“二大”召开和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23
四、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24
第二章 主义明确 接受大革命的洗礼28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及其产生的革命新局面28
一、国共合作的酝酿和中共“三大”召开28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31
三、革命新局面的出现33
第二节 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38
一、中共“四大”召开38
二、五卅运动的掀起40
三、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统一45
四、统一战线内部的分化与斗争47
五、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问题的初步探索52
第三节 大革命进入高潮54
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54
二、工人阶级收复英租界和三次上海武装起义57
三、农民阶级对封建势力的猛烈打击58
第四节 大革命的失败61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进行干涉和分化61
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63
三、中共“五大”召开及党内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66
四、大革命失败71
第三章 百折不回 土地革命中坎坷成长74
第一节 走上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74
一、革命低潮中的严峻形势74
二、揭开武装斗争的序幕76
三、“左”倾盲动主义和中共“六大”召开81
第二节 工农武装割据85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85
二、向赣南闽西进军90
三、古田会议90
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93
五、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94
第三节 土地革命进入高潮96
一、苏区土地制度改革的迅速发展96
二、“左”倾冒险主义的出现及被克服98
三、红军反“围剿”的胜利及其作战原则的形成101
四、白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103
五、中国共产党号召武装抗日106
第四节 王明“左”倾路线的形成及其严重危害108
一、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左”倾路线的形成108
二、“左”倾路线对白区党的工作和根据地的严重危害110
三、长征开始117
第五节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119
一、遵义会议的召开119
二、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121
三、长征的胜利结束123
第六节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25
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一二九运动125
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127
三、国共双方对合作的试探130
四、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133
第四章 中华杠鼎 堪负民族抗战重任136
第一节 全国抗战的实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36
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36
二、全面抗战路线和游击战战略方针的制定139
三、敌后战场的开辟141
四、持久战战略方针的提出145
五、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克服党内右倾错误148
第二节 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倒退151
一、相持阶段的到来及国民党抗战态度的变化152
二、敌后游击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154
三、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158
第三节 敌后军民为战胜严重困难而斗争167
一、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167
二、解放区军民反“扫荡”的英勇斗争169
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172
第四节 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179
一、制止国民党的第三次反共高潮180
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败181
三、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183
四、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83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85
一、敌后人民军队开始反攻185
二、中共“七大”召开186
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89
第五章 慨当以慷 推倒三座大山193
第一节 为争取国内的和平民主而斗争193
一、抗战胜利后的形势193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195
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8
四、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加紧部署全面内战204
五、解放区自卫战争的准备205
第二节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207
一、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207
二、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209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式212
第三节 伟大的历史转折216
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216
二、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218
三、“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行动纲领的提出220
四、党在新区和城市中的各项政策221
五、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224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228
一、伟大的战略决战228
二、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235
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238
四、阐述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蓝图241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244
第六章 奔向理想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247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247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248
二、积极应对,经受考验249
三、七届三中全会召开253
第二节 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254
一、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三大运动254
二、“三反”、“五反”261
三、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改造263
四、其它各项民主制度的建立265
第三节 为恢复国民经济而斗争267
一、合理调整工商业267
二、恢复和发展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268
三、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270
第四节 过渡时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72
一、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272
二、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和掀起工业化建设高潮275
三、加强执政党建设278
四、一届人大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281
五、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283
六、外交工作的新突破285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完成287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87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91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92
四、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完成296
第七章 开拓蹊径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98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298
一、提出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298
二、中共“八大”召开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构思301
三、“八大”以后的进一步探索305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308
第二节 思想领域和经济战线中“左”倾错误的出现310
一、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310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兴起315
三、对经济冒进的初步纠正322
四、庐山会议和经济战线上“左”的错误的反复328
第三节 在调整政策、克服困难中进一步探索334
一、整顿人民公社334
二、调整工业337
三、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338
四、检讨总结三年“大跃进”的经验教训341
五、对城镇人口和工农业进一步调整344
第四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47
一、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和武装威胁348
二、同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作斗争350
三、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352
第五节 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和经济上调整任务的完成353
一、八届十中全会对阶级斗争的强化354
二、“四清”、“五反”运动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过火批判356
三、1963年至1965年的三年经济调整360
四、十年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362
第八章 遭遇“文革”努力走出社会主义的误区366
第一节“文化大革命”的发动366
一、“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367
二、两次中央会议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369
三、“全面夺权”引起的动荡375
四、中共“九大”召开379
第二节 林彪集团的覆灭和对“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382
一、林彪集团的覆灭383
二、整顿国民经济388
三、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和中共“十大”召开391
第三节 外交工作的重大成就395
一、中国同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的改善396
二、中国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的不平衡发展399
三、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400
第四节“文化大革命”的结束401
一、“批林批孔”运动和围绕四届人大的斗争402
二、1975年的全面整顿及其反复405
三、“文化大革命”结束409
第九章 别开生面 杜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414
第一节从“文革”结束到改革开放起步的过渡414
一、“文革”结束后的形势和中共“十一大”召开414
二、“两个凡是”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418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421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起步425
一、指导思想上实事求是路线的恢复425
二、加强党建,改革干部制度430
三、调整国民经济432
四、改革开放的启动432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436
一、中共“十二大”召开和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的制定436
二、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439
三、“六五”计划的完成与“七五”计划的制订445
四、整党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446
第四节 经济工作的治理整顿和政治风波的坚决平息451
一、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451
二、对经济工作的治理整顿453
三、平息政治风波与新的中央领导的形成456
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463
五、“七五”计划的完成和十年规划、“八五”计划的开始执行465
第五节 对外关系的调整和统一大业的推进468
一、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关系的方针468
二、外交战线的新突破471
三、“一国两制”的方案和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473
第十章 承前启后 社会主义事业阔步前进476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形成476
一、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476
二、中共“十四大”召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479
三、八届人大召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划48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前进485
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485
二、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487
三、开展精神文明建设488
四、“八五”计划的完成和“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492
第三节 香港平稳回归和邓小平理论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495
一、沉着应对国际风云,打破西方国家的“制裁”495
二、香港平稳回归497
三、中共“十五大”召开,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500
第四节 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经济战略结构504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部署504
二、经受考验,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干扰506
三、改革的突破进展508
四、经济结构调整和西部开发510
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511
六、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扩展514
第五节 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理论的产生515
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纯洁党的队伍515
二、中共“十六大”召开,“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518
三、外交工作和祖国统一大业的新发展520
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523
热门推荐
- 1252089.html
- 1465806.html
- 1621654.html
- 2055791.html
- 3460199.html
- 38663.html
- 1254514.html
- 1642341.html
- 1825393.html
- 10803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7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76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72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30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73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43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71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83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20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