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朱传耿,仇方道,孟召宜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3069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国;省-社会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内涵1
一、边界及边界区域1
二、省际边界及省际边界区域1
三、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5
第二节 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进展6
一、国外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进展6
二、我国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进展7
三、我国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存在的问题9
四、我国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展望10
第三节 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11
一、行政区边界经济理论11
二、区域竞合理论14
三、区域协调发展理论18
四、协同论24
第四节 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内容与方法25
一、研究内容25
二、研究思路27
三、研究方法27
主要参考文献29
第二章 省际边界区域发展的边界效应34
第一节 概述34
一、省际边界效应34
二、省际边界效应转化的动力机制36
第二节 省际竞合关系的历史演变38
一、无组织的自由分割阶段39
二、有组织的竞争与合作阶段43
第三节 基于重力回归模型的区域边界效应测度47
一、研究方法47
二、中心城市的确定49
三、边界效应的数据描述50
四、边界效应的时间演变52
第四节 省际边界效应形成机制55
一、边界的“切变”效应55
二、自然及历史基础56
三、区域政策导向56
主要参考文献56
第三章 省际边界区域产业联系与整合58
第一节 概述58
一、研究意义58
二、文献评述59
第二节 产业结构基本特征61
一、区内特征62
二、区外对比71
第三节 产业空间联系与分工78
一、数据采集和研究方法78
二、产业空间联系强度分异81
三、主要产业联系方向85
四、产业联系空间结构87
五、产业结构分工特点88
第四节 产业空间格局分析90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91
二、分析过程91
三、产业空间结构演变特征96
第五节 产业空间组合模式及形成机制98
一、三次产业的空间组合模式98
二、产业空间模式的形成机制101
第六节 产业整合策略103
一、产业整合基本思路103
二、产业整合原则103
三、产业整合重点104
主要参考文献106
第四章 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过程与格局108
第一节 概述108
一、研究意义108
二、文献述评109
第二节 人口城市化空间格局110
一、研究方法111
二、评价指标及主因子释义113
三、人口城市化空间类型116
四、人口城市化区划117
第三节 综合城市化空间格局120
一、综合城市化评价121
二、综合城市化发展特点129
第四节 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模式133
一、省际边界区域水平城市化特征134
二、省际边界区域水平城市化作用机制135
三、典型案例:徐州与济宁水平城市化模式137
四、“切变”突破:省际边界区域水平城市化发展思路139
主要参考文献142
第五章 省际边界区域城市体系144
第一节 概述144
一、研究意义144
二、文献述评145
第二节 城市体系的演化历程146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体系146
二、体制转型时期的城市体系147
三、市场经济时期的城市体系147
第三节 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148
一、现状特征148
二、演变特征149
三、熵值分析149
第四节 城市体系的职能结构151
一、研究方法151
二、城市职能结构现状及演变151
三、城市职能类型及其演变152
第五节 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154
一、空间结构现状特征154
二、空间结构分形研究155
三、空间结构演变特征157
主要参考文献159
第六章 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161
第一节 概述161
一、研究意义161
二、文献述评162
第二节 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格局165
一、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165
二、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演变182
三、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192
第三节 淮海经济区经济协调发展194
一、淮海经济区区域系统协调度量化测度195
二、淮海经济区区域系统协调发展类型及特征203
三、淮海经济区区际经济协调度量化测度208
四、淮海经济区区际经济协调发展类型及特征216
主要参考文献219
第七章 省际边界区域港口与腹地关系222
第一节 概述222
一、研究意义222
二、文献述评223
第二节 连云港港口-淮海经济区经济关系时空演变225
一、时间进程226
二、空间演变228
第三节 连云港港口-淮海经济区关联性测度及驱动要素234
一、关联性测度234
二、驱动要素239
第四节 连云港港口-淮海经济区互动关系评价240
一、互动关系评价的指标与方法240
二、港口经济能力241
三、经济指标相关分析244
四、互动结果分析249
第五节 连云港港口-淮海经济区一体化模式构建250
一、港口-腹地一体化模式的类型250
二、连云港港口-腹地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原则250
三、连云港港口-腹地一体化模式的构建251
主要参考文献257
第八章 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260
第一节 概述260
一、研究意义260
二、文献述评261
第二节 区域经济合作演化阶段265
一、计划经济合作阶段266
二、转型时期合作阶段266
三、市场经济合作阶段268
第三节 区域市场划分269
一、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269
二、淮海经济区市场空间分异特征272
三、淮海经济区区域市场划分282
第四节 区域经济合作潜力286
一、基于城市经济联系的区域经济合作潜力286
二、基于产业关联的区域经济合作潜力289
主要参考文献299
第九章 省际边界区域空间整合301
第一节 概述301
一、研究意义301
二、文献述评301
第二节 空间组织现状特征304
一、淮海经济区空间节点304
二、淮海经济区交通通道312
三、淮海经济区空间要素流319
第三节 空间整合模式的构建322
一、“三角”型空间整合模式322
二、“双子”型空间整合模式324
三、“经脉”型空间整合模式325
四、“组团”型空间整合模式327
五、“圈层”型空间整合模式328
第四节 空间整合调控机制与策略329
一、淮海经济区空间整合的调控机制329
二、淮海经济区空间整合的调控策略330
主要参考文献334
热门推荐
- 563571.html
- 2934356.html
- 3082948.html
- 2918035.html
- 1638420.html
- 3038242.html
- 1083091.html
- 3458398.html
- 306756.html
- 14119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68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45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24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12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70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14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88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96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75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8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