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汪海波文集 第3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汪海波文集 第3卷
  • 汪海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50961291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746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759页
  • 主题词:经济-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汪海波文集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经济史(1949.10~1998)1

序3

Contents15

第一编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工业经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工业经济(1949年10月~1952年)17

第一章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业方面的主要任务19

第二章 建立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经济制度22

第一节 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工业22

第二节 统一财政经济工作,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雏形30

第三节 实施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建立国营工业企业管理制度3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发展47

第三章 保护并有限制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49

第一节 扶植有益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49

第二节 打击投机资本和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50

第三节 开展“五反”运动和进一步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55

第四节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恢复、改组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61

第四章 保护和发展个体手工业67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生产的恢复67

第二节 手工业合作组织的初步发展71

第五章 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77

第一节 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措施77

第二节 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和问题91

第二编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的工业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建立时期的工业经济(1953年~1957年)99

第一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一五”时期工业方面的主要任务101

第二章 实现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4

第一节 1953年~1955年,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普遍发展104

第二节 1954年以后,有计划地扩展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108

第三节 1956年初,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12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和问题120

第三章 实现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5

第一节 1953年~1955年,手工业合作化的普遍发展125

第二节 1956年上半年,实现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130

第三节 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和问题135

第四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改进方案的提出139

第一节 1956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139

第二节 1957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进方案的提出148

第五章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56

第一节 “一五”时期工业生产建设发展的总进程156

第二节 “一五”时期发展工业生产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措施165

第三节 “一五”时期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成就和问题191

第三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工业经济(一)——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时期的工业经济(1958年~1960年)197

第一章 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方针的形成199

第二章 工业生产建设实施“大跃进”的方针203

第一节 1958年,以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工业“大跃进”203

第二节 1959年上半年,对工业生产建设指标的调整210

第三节 1959年夏,庐山会议后再次掀起工业生产建设的“大跃进”212

第三章 改进工业的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制度218

第一节 改进工业经济管理体制218

第二节 改进工业企业管理制度228

第四章 手工业合作组织的“转厂过渡”233

第五章 1958年~1960年,工业生产建设的成就和“大跃进”的严重后果及主要教训237

第一节 1958年~1960年,工业生产建设的成就237

第二节 “大跃进”对工业生产建设造成的严重后果239

第三节 “大跃进”的主要教训244

第四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工业经济(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工业经济(1961年~1965年)251

第一章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253

第二章 工业生产建设实施调整方针255

第一节 1961年,初步调整255

第二节 1962年,全面调整的决定性阶段258

第三节 1963年~1965年,继续全面调整272

第三章 再次集中工业经济管理权限和试办托拉斯278

第一节 再次集中工业经济管理权限278

第二节 试办托拉斯288

第三节 调整后期重新扩大地方和企业的管理权限294

第四章 整顿国营工业企业298

第一节 整顿国营工业企业的历史背景:制定《工业七十条》的起因298

第二节 整顿国营工业企业的指导文件:《工业七十条》的主要内容300

第三节 整顿国营工业企业的措施:试行《工业七十条》307

第五章 整顿手工业集体企业312

第一节 整顿手工业集体企业的历史背景:制定《手工业三十五条》的起因312

第二节 整顿手工业集体企业的指导文件:《手工业三十五条》的主要内容313

第三节 整顿手工业集体企业的措施:试行《手工业三十五条》319

第六章 调整时期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321

第一节 调整时期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成就321

第二节 调整时期发展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经验325

第五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工业经济(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工业经济(1966年~1976年9月)331

第一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工业生产建设的指导思想333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工业发展的曲折进程336

第一节 1966年~1968年,全面内乱与工业生产下降336

第二节 1969年~1973年,“三个突破”与工业调整338

第三节 1974年~1976年,工业整顿的成效与夭折后工业增幅的急剧下滑341

第三章 “三线”地区的工业建设345

第一节 “三线”地区工业建设的过程345

第二节 “三线”地区工业建设的管理347

第三节 “三线”建设的主要成就和严重后果348

第四章 国营地方小型工业的发展351

第五章 集体工业的发展354

第一节 城镇集体工业的发展354

第二节 农村社队工业的发展355

第六章 工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再次改进与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动358

第一节 工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再次改进358

第二节 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动368

第七章 1966年~1976年,工业生产建设的进展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及主要教训370

第一节 1966年~1976年,工业生产建设的进展370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对工业生产建设的严重破坏373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教训377

第六编 市场取向改革起步阶段的工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工业经济(一)(1976年10月~1984年)379

第一章 粉碎“四人帮”后“左”的政策的继续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提出381

第一节 1977年~1978年,工业生产的恢复381

第二节 粉碎“四人帮”后工业生产建设中“左”的政策的继续384

第三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387

第二章 工业生产建设的调整391

第一节 1979年~1980年,初步调整391

第二节 1981年,决定性调整395

第三节 1982年~1984年,继续调整400

第三章 以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为特征的工业经济体制改革408

第一节 1979年~1980年,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408

第二节 1981年~1982年,全面推行工业经济责任制412

第三节 1983年以后,实行利改税415

第四节 与企业改革相联系的经济改革和市场发育418

第四章 国营工业企业的整顿与企业领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422

第一节 企业整顿422

第二节 企业领导制度改革与完善429

第五章 城乡集体工业的调整、改革、整顿与发展433

第一节 城镇集体工业的调整、改革、整顿与发展433

第二节 乡镇集体工业的调整、改革、整顿与发展437

第六章 非公有制工业的恢复和初步发展440

第一节 个体工业的恢复440

第二节 “三资”工业企业的初步发展443

第七章 1979年~1984年,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446

第一节 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成就446

第二节 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经验449

第七编 市场取向改革全面展开阶段的工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工业经济(二)(1985年~1992年)455

第一章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与市场取向改革的全面展开457

第二章 以实行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为特征的工业经济体制改革461

第一节 对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实行承包制461

第二节 对国营小型工业企业实行租赁制466

第三节 实行股份制企业试点468

第四节 组建企业集团的试点472

第五节 与企业改革相联系的经济改革和市场发育475

第三章 国营工业企业内部的制度改革与经营管理480

第一节 普遍推行厂长负责制480

第二节 改革企业内部的人事、劳动和工资制度483

第三节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487

第四章 城乡集体工业的改革与发展490

第一节 城镇集体工业的改革与发展490

第二节 乡镇集体工业的改革与发展495

第五章 非公有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500

第一节 个体工业的发展500

第二节 私营工业的初步发展503

第三节 “三资”工业的进一步发展506

第六章 工业生产建设的调控与运行511

第一节 1985年~1988年,工业在乏力的调控中从过热走向过热511

第二节 1989年~1991年,工业在治理整顿中发展518

第三节 1992年,工业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鼓舞下迅速步入高增长526

第七章 1985年~1992年,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530

第一节 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成就530

第二节 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经验532

第八编 市场取向改革制度创新阶段的工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工业经济(三)(1993年~1998年)535

第一章 党的十四大的召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537

第二章 以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工业经济体制改革542

第一节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方针的提出542

第二节 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改革543

第三节 国有小型工业企业的改革552

第四节 与国有企业改革相配套的经济改革和市场发育554

第三章 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和管理563

第一节 “三改一加强”方针的提出563

第二节 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563

第三节 加强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569

第四节 加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571

第四章 城乡集体工业的改革深化与发展576

第一节 城镇集体工业的改革深化与发展576

第二节 乡镇集体工业的改革深化与发展579

第五章 非公有制工业持续发展585

第一节 个体工业的持续发展585

第二节 私营工业的进一步发展587

第三节 “三资”工业的持续发展589

第六章 工业生产建设的调控与运行595

第一节 1993年上半年,再次过热与加强宏观调控方针的提出和实施595

第二节 1994年~1996年,实现“软着陆”602

第三节 1997年~1998年,继续实现快速、健康发展612

第七章 1993年~1998年,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622

第一节 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成就622

第二节 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经验626

结束语629

附表635

附表1 工业基本建设新增主要产品生产能力637

附表2 工业更新改造新增主要产品生产能力646

附表3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648

附表4 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666

附表5 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指数667

附表6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和工业增加值比重669

附表7 社会总产值中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产值670

附表8 社会总产值中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产值指数672

附表9 社会总产值中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产值构成675

附表10 工业总产值和人均工业产值678

附表11 按经济类型分的工业总产值679

附表12 按经济类型分的工业总产值指数680

附表13 按经济类型分的工业总产值构成682

附表14 轻、重工业产值及比重684

附表15 重工业产值中采掘、原材料和制造业产值及比重686

附表16 轻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和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值及比重687

附表17 能源工业产值及其占工业总产值比重689

附表18 工业中大、中、小型企业产值及比重690

附表19 东、中、西部(沿海、内地)工业产值及比重691

附表20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的变化693

附表21 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694

附表22 按经济类型分的工业企业数694

附表23 按经济类型分的工业职工人数696

附表24 国有工业企业年末固定资产原值698

附表25 国有单位年底工程技术人员699

附表26 乡镇工业企业基本情况700

附表27 个体工业基本情况701

附表28 全国私营工业企业基本情况702

附表29 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基本情况703

附表3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投资704

附表3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投资增长率706

附表3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投资比重709

附表33 国有基本建设投资中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投资712

附表34 国有基本建设投资中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投资增长率714

附表35 国有基本建设投资中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投资比重717

附表36 按经济类型分的全社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20

附表37 按重工业和轻工业分的国有工业基本建设投资721

附表38 按基建和更改分的国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23

附表39 按东、中、西部地区分的国有基本建设投资724

附表40 各种价格指数726

附表41 政府指令价、指导价和市场价的比重728

附表42 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729

附表43 基本建设经济效益731

附表44 工业部门职工工资总额734

附表45 国有和城镇集体工业职工平均工资735

附表46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职工平均工资739

附表47 国有单位职工劳保福利费用740

附表48 全国保险福利费用总额741

参考文献742

后记7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