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分子遗传学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植物分子遗传学 第2版
  • 刘良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0381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18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6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植物分子遗传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植物细胞核组织结构和DNA复制1

第一节 植物细胞核的组织结构1

一、核膜和核孔复合物1

二、染色质结构6

三、纺锤体结构8

四、着丝粒的结构10

五、端粒的合成与端粒酶11

第二节 植物细胞核基因组15

一、核基因组大小15

二、核基因组与重复DNA序列16

三、重复DNA与植物基因组多样性的关系20

第三节 DNA复制22

一、DNA复制的起始22

二、复制叉蛋白复合物25

三、复制叉处DNA的合成机制29

第二章 植物细胞周期34

第一节 细胞周期概述34

一、细胞周期的概念34

二、细胞周期的重要检验点35

第二节 周期蛋白和依赖于周期蛋白的激酶35

一、周期蛋白35

二、依赖于周期蛋白的激酶37

三、CLN-CDK复合物活性的调节39

四、其他CDC2相关蛋白42

第三节 CLN-CDK复合物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43

一、CLN-CDK复合物的类型43

二、S期起始的调节:RB途径45

第四节 植物细胞周期的一些特点47

一、由静止期到分裂期的转变48

二、植物激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49

三、植物CDC2对前前期带形成和消失的调节51

第三章 基因表达的调节53

第一节 基因表达在染色质结构水平上的调节53

第二节 转录水平上的调节56

一、RNA聚合酶Ⅱ全酶复合物57

二、转录起始复合物的装配66

三、特异性转录因子66

四、转录元件77

第三节 转录后调节83

一、核前体mRNA的剪接反应83

二、剪接反应的顺式元件和反式因子83

三、选择性剪接类型及其功能意义93

四、植物剪接系统的一些特点96

五、翻译及翻译后加工的调节100

第四章 叶绿体遗传系统123

第一节 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复合体123

一、叶绿体的基本结构123

二、叶绿体的主要功能复合物124

第二节 叶绿体DNA和叶绿体基因组的组织结构129

一、叶绿体DNA的物理化学性质129

二、叶绿体基因组的组织结构132

第三节 叶绿体基因组基因表达的调节139

一、叶绿体的多顺反子转录单位139

二、叶绿体的转录系统140

三、转录水平的调节142

四、转录后调节和修饰146

五、翻译调节和翻译后修饰153

六、细胞核和质体基因组的相互作用156

第四节 叶绿体蛋白的输入158

一、叶绿体蛋白输入存在两种机制159

二、叶绿体蛋白输入的通用装置和工作模型159

三、转运肽和靶向信号识别161

四、类囊体膜蛋白的定位机制(输入途径)162

第五节 叶绿体基因组的起源和进化165

一、基因组的大小和构型的比较165

二、重复DNA序列165

三、基因含量和基因排列顺序166

四、内含子169

第五章 线粒体遗传系统172

第一节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172

第二节 线粒体基因组组织和基因含量174

一、线粒体DNA的大小和构型174

二、线粒体基因组的组织178

三、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含量182

第三节 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186

一、遗传密码和tRNA基因186

二、转录和mRNA187

三、蛋白质合成系统188

四、离体翻译产物190

第四节 线粒体蛋白的输入190

一、前序列的性质191

二、蛋白输入装置192

三、输入途径和能量需要197

四、植物线粒体蛋白质输入的调节199

第五节 线粒体中的RNA编辑199

一、植物线粒体RNA编辑的若干特点200

二、编辑机制202

第六节 线粒体与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205

一、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现象205

二、CMS的表型及其恢复205

三、CMS的线粒体改变206

四、细胞质雄性不育和恢复机制的探讨209

五、绒毡层细胞特异表达基因及其应用213

第六章 植物基因组计划和基因类型218

第一节 植物基因组计划218

一、模式植物的基因组计划218

二、植物功能基因组220

第二节 植物基因的功能分类227

第三节 细胞结构相关基因229

一、植物细胞壁蛋白基因229

二、细胞骨架蛋白基因233

三、细胞核结构蛋白基因236

第四节 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239

一、rRNA基因239

二、核糖体蛋白基因240

第五节 吸收和运输载体相关基因241

一、植物水通道蛋白及其基因241

二、氮、磷、硫等阴离子的吸收和转运蛋白基因243

三、植物钾离子的吸收和转运系统246

四、糖的转运系统相关基因246

第六节 次生代谢相关基因248

一、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248

二、苯丙烷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250

三、生物碱的合成相关基因253

第七节 蛋白贮存和降解相关基因256

一、贮存蛋白基因256

二、植物蛋白质降解相关基因261

第七章 植物胚胎发生的分子生物学266

第一节 植物发育的特点266

第二节 合子胚胚胎发生268

一、胚胎发生过程269

二、胚胎发育中的模式建成和发育的区域性272

三、茎端分生组织的形成280

四、子叶的发育282

五、种子成熟283

六、胚胎发生中基因表达的调控286

第三节 胚胎发育的极性290

一、极性轴的形成292

二、极性轴的固定293

三、极性表达297

四、极性的改变297

第四节 胚乳的发育300

一、胚乳发育突变体301

二、基因组印迹和胚乳发育302

三、独立于合子胚的胚乳发育304

第五节 体细胞胚胎发生305

一、愈伤生长306

二、体胚发生306

三、体胚发生过程中的生理变化307

四、体胚发生突变体309

五、体胚发生相关的基因309

第八章 营养器官的发育314

第一节 根的发育314

一、根的基本结构314

二、根的早期发育318

三、根毛的发育324

第二节 茎的发育333

一、茎端分生组织的结构333

二、茎端分生组织的早期发育335

三、茎端分生组织发育的遗传控制337

四、茎的发育343

第三节 叶的发育345

一、叶片起始346

二、叶片伸展348

三、叶序的形成350

四、毛状体的发育351

第四节 气孔的发育357

一、气孔的模式建成357

二、气孔发育的遗传控制359

第九章 花的发育363

第一节 花的典型结构与早期形态发育364

一、拟南芥花的发育时期和形态结构365

二、金鱼草花的形态结构367

第二节 开花转换367

一、影响植物开花的环境和生理因素367

二、影响花期的突变体368

三、开花转换的遗传控制372

第三节 花序分生组织和花分生组织的发育376

一、分生组织类别的决定376

二、花序分生组织的发育379

三、花分生组织的发育380

四、花序分生组织和花分生组织发育基因381

五、基因间的相互作用386

第四节 花器官的发育391

一、花器官发育和同源(异型)转换基因391

二、花器官类别基因402

三、花器官发育的开关基因415

四、轮的形成和每轮器官数目的控制418

第十章 光与植物的生长发育422

第一节 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光环境422

一、光周期422

二、光强与光质423

第二节 光受体与植物生长发育424

一、光敏色素426

二、蓝光紫外光受体434

三、其他光受体问题436

第三节 植物光信号转导途径436

一、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网络436

二、光敏色素介导的光转导途径438

三、光敏色素信号途径光受体下游组分441

第四节 植物基因表达的光调节443

一、植物光调节基因443

二、植物光调节基因的元件和因子447

第十一章 植物对逆境低温应答的分子机制455

第一节 植物对逆境低温的反应455

第二节 细胞膜是植物低温损伤的原初部位456

一、细胞膜系统对逆境低温反应的重要性456

二、膜脂与膜冷稳定性的关系457

三、膜蛋白与膜冷稳定性的关系463

四、细胞骨架与膜的冷稳定性464

第三节 低温诱导基因464

一、低温诱导基因的性质和功能464

二、耐寒基因作图478

第四节 低温诱导基因表达调控与信号转导途径479

一、CBF(DREB1)调控途径479

二、ESK1调控途径485

三、ABA的作用485

第十二章 植物热激反应的分子基础490

第一节 热激反应490

第二节 植物的热激蛋白491

一、HSP110491

二、HSP90492

三、HSP70493

四、HSP60494

五、低分子质量HSP495

六、遍在蛋白498

第三节 热激反应的分子基础498

第四节 热激蛋白作为分子伴侣的功能501

第五节 热激反应对生长和发育的调节505

一、天然条件下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505

二、植物发育过程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506

三、热激蛋白与冷胁迫507

第十三章 植物水分胁迫的分子机制510

第一节 水分胁迫诱导的细胞生理生化变化511

一、水分胁迫诱导代谢相关酶的变化511

二、水分胁迫诱导渗调物的变化515

三、水分胁迫诱导LEA蛋白的变化515

四、水分胁迫诱导亚细胞组分的变化517

第二节 水分胁迫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调节518

一、在水分胁迫过程中依赖ABA的基因表达518

二、在水分胁迫过程中不依赖于ABA的基因表达520

第三节 水分胁迫的信号转号520

一、渗透感受器521

二、第二信使522

三、水分胁迫诱导的信号转导组分523

四、水分胁迫中的ABA信号转导524

第四节 与水分胁迫耐性相关的转基因植物研究526

第十四章 植物与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530

第一节 病原菌致病相关基因531

一、毒性基因531

二、无毒基因533

三、决定寄主范围的基因539

第二节 植物感病的分子基础539

一、植物感病的遗传和分子模式假说540

二、双子叶植物与根癌农杆菌亲和互作系统的研究541

三、其他植物与病原菌亲和互作系统的研究概况543

第三节 植物抗病的分子基础544

一、植物抗病基因544

二、植物抗病机制550

三、植物抗病反应的信号转导模式553

第四节 植物抗病的进化555

一、抗病基因座的复合性555

二、抗病基因座的起源和进化557

三、抗病基因座等位基因决定不同抗病专化性的分子基础560

第五节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560

一、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基本途径560

二、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561

三、抗病基因及其抗病机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前景562

第十五章 植物抗虫相关基因565

第一节 植物与昆虫的共进化566

第二节 植物抗虫基因568

第三节 植物抗虫基因表达的信号转导途径572

第四节 植物抗虫的间接机制576

第五节 抗虫基因及抗虫基因工程580

第十六章 植物转座子586

第一节 转座现象和转座子586

第二节 转座子的类型及其基本结构588

一、Ⅰ类元件589

二、Ⅱ类元件591

第三节 转座机制592

一、复制模式592

二、“割离-粘贴”模式594

第四节 转座子与基因组598

一、转座子对基因组的影响599

二、转座子和基因组之间的协调599

三、环境胁迫对基因组和转座子活动的影响600

第五节 转座子标签601

一、标签基因与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601

二、转座子标签系统601

三、标签基因的鉴定604

附录Ⅰ606

附录Ⅱ607

索引6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