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边坝县幅 比例尺1:250000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向树元,泽仁扎西,田立富等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53540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边坝县幅 比例尺1:25000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言1
第一节 目的与任务1
第二节 自然地理及交通概况2
第三节 地质调查及研究程度3
第四节 总体工作部署及工作量完成情况6
一、总体工作部署原则6
二、项目工作进程6
三、项目工作量完成情况7
第五节 项目人员分工及致谢7
第二章 地层及沉积岩9
第一节 概述9
一、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10
二、雅鲁藏布江地层区11
三、拉萨-察隅地层分区11
四、班戈-八宿地层分区11
五、班公错-怒江地层分区11
第二节 元古宇11
一、南迦巴瓦岩群(Pt2-3Nj)11
二、念青唐古拉岩群(Pt2-3 Nq)12
第三节 古生界16
一、拉萨-察隅地层分区16
二、班公错-怒江地层区30
第四节 中生界33
一、三叠系33
二、侏罗系37
三、白垩系53
四、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岩群(JKoψm)75
第五节 新生界77
一、中更新统77
二、上更新统78
三、全新统80
第三章 岩浆岩82
第一节 蛇绿岩83
一、地质特征83
二、岩石及矿物特征83
三、岩石化学特征85
四、岩石地球化学特征86
五、形成环境及时代讨论88
第二节 侵入岩88
一、洛庆拉-阿扎贡拉构造岩浆带90
二、扎西则构造岩浆带103
三、鲁公拉构造岩浆带120
四、各构造岩浆带侵入活动特点及其演化趋势127
五、花岗岩类侵入岩体的就位机制探讨136
六、侵入岩成因类型及形成环境探讨140
第三节 脉岩145
一、基性岩脉145
二、中性—中酸性岩脉147
三、酸性岩脉148
四、碱性岩脉149
第四节 火山岩149
一、前石炭纪火山岩149
二、石炭纪火山岩150
三、晚二叠世西马组火山岩157
四、晚三叠世孟阿雄群火山岩158
五、侏罗纪火山岩158
六、白垩纪火山岩162
第四章 变质岩175
第一节 概述175
一、变质单元的划分175
二、变质岩类型划分177
三、变质相带及变质作用类型划分178
第二节 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及其岩石179
一、南迦巴瓦变质带179
二、波木-长青温池变质岩带181
三、难吉马变质岩带192
第三节 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及其岩石197
一、拉月变质带198
二、布久-捉舍变质岩带199
三、玉仁-西马变质岩带203
四、边坝县-洛隆变质岩带209
五、新荣变质岩带213
六、苏如卡变质岩带214
第四节 接触变质岩及其岩石216
一、向阳日-布次拉接触带217
二、新荣区接触变质带218
三、崩崩卡-三色湖-霞公拉接触变质带219
第五节 变质期次220
一、泛非期221
二、加里东期222
三、海西期222
四、印支期223
五、燕山期223
六、喜马拉雅期223
第五章 地质构造及构造发展史224
第一节 区域构造格架及构造单元特征224
一、区域构造格架及构造单元划分224
二、各构造单元地质构造基本特征226
第二节 构造层次划分与构造相230
第三节 构造单元边界及主干断裂特征230
一、打拢-卡龙断裂(F5)230
二、嘉黎区-向阳日断裂(F2)231
三、嘉黎-易贡藏布断裂(F1)232
四、拉月-排龙弧形断裂(F3)234
第四节 深层次韧性剪切流动构造235
一、索通-通麦韧性剪切带236
二、拉月韧性剪切带237
三、达荣韧性剪切带237
第五节 中—中浅层次褶皱-断裂构造237
一、褶皱构造240
二、断裂构造242
第六节 新构造运动246
一、新构造运动的表现246
二、主要活动断裂特征247
第七节 构造变形序列248
第八节 构造演化249
一、元古宙泛非期基底形成阶段249
二、古生代至早白垩世多旋回洋陆转换阶段(岩浆弧及弧后盆地阶段)251
三、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板片俯冲汇聚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陆内改造阶段254
四、晚新生代高原隆升阶段255
第六章 结束语256
参考文献258
图版说明及图版262
热门推荐
- 3731601.html
- 1623009.html
- 152052.html
- 3171952.html
- 2609066.html
- 3771777.html
- 894187.html
- 1955031.html
- 3241840.html
- 35992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76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44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62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12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2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0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6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56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98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9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