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潮史 卷5 道学思潮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学术思潮史 卷5 道学思潮
  • 尹继佐,周山主编;徐洪兴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80681863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1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40页
  • 主题词:玄学-思想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学术思潮史 卷5 道学思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道学与道学思潮1

第一节 关于“道学”之名1

第二节 道学思潮的发展阶段和流派13

第三节 道学思潮的任务和主题22

第二章 道学思潮产生的背景37

第一节 社会大转型的时代37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间儒学的中衰40

一、历史的选择与危机的到来41

二、子学的复苏与玄学的冲击44

三、佛道二教的挑战46

四、“三教并尊”与科举取士51

第三节 佛道二教思想54

一、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55

二、中国佛教的心性论56

三、道家与道教61

四、道家的“道”论63

第四节 思想的整合67

一、儒学成为统治学说的必然性67

二、关于“阳儒阴释”和“三教合流”等命题的检讨69

三、儒佛道思想涵化的历史考察73

第三章 唐宋之际的文化变迁84

第一节 经学变古85

一、唐初经学统一的正负效应85

二、唐宋之际儒者的反省及其结论88

三、从训诂之学到义理之学91

四、从“五经”系统到“四书”系统98

第二节 孟子升格100

一、孟子升格的过程101

二、孟子升格的原因113

三、附论:唐宋间的“非孟”思潮120

第三节 排斥佛道和古文运动133

一、中唐以后的排佛道134

二、庆历之际的排佛道137

三、熙丰之际的排佛道140

四、不排佛道的儒者及儒化的佛教徒147

五、古文运动155

第四章 道学思潮的初兴178

第一节 “庆历新政”与学术变动178

一、宋初“兴文教,抑武事”的文化政策179

二、危机引发政治变革184

三、变革带来士风转移188

第二节 道学初兴191

一、新型学者群的涌现191

二、教化与师道192

三、思想学术的新取向196

第三节 道学思潮的先驱人物200

一、韩愈和李翱200

二、范仲淹和欧阳修207

三、宋初“三先生”和李觏213

第四节 道学思潮初兴之际的特点与致思取向222

一、道学思潮初兴阶段的特点223

二、重“用”的致思取向225

第五章 道学思潮的高涨237

第一节 周敦颐的“濂学”239

一、周敦颐其人239

二、“无极而太极”241

三、“诚”246

第二节 邵雍的“象数学”250

一、邵雍其人250

二、“先天之学”252

第三节 王安石的“新学”263

一、王安石其人263

二、“新学”与道学思潮265

第四节 张载的“关学”273

一、张载其人273

二、“太虚无形,气之本体”276

第五节 程颢、程颐的“洛学”288

一、二程兄弟其人288

二、“天下只有一个理”291

三、“仁者混然与物同体”301

四、“性即理也”309

五、附论:二程异同317

第六节 道学思潮高涨时期的基本特征329

一、政治变革与思想学术的互动329

二、道学思潮高涨时期的理论特征332

第六章 道学思潮的鼎盛353

第一节 宋室南渡前后的道学思潮353

一、熙宁、元丰后道学思潮的走向353

二、程门高足355

三、南宋初的道学及“洛学”流变365

第二节 朱熹的“闽学”370

一、朱熹其人370

二、理气论373

三、心性论377

四、工夫论382

五、经典诠释386

第三节 陆九渊的“江西学”391

一、陆九渊其人391

二、“心即理也”394

三、“发明本心”397

四、“自作主宰”400

五、朱陆之争403

第四节 湖湘学派409

一、湖湘学派的源与流409

二、胡宏412

三、张栻418

第五节 浙东学派420

一、金华学派422

二、永康学派427

三、永嘉学派434

第七章 道学的官学化及衰变450

第一节 从受迫害到被认同450

第二节 朱门后学457

第三节 悬为功令467

第四节 道学独尊472

第五节 道学衰变479

一、走向僵化479

二、衰变内因482

结语495

主要参考书目5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