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过失犯中的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2541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311页
- 主题词:过失(法律)-犯罪-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过失犯中的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重要性1
(一)传统归责理论的缺陷与弥补1
(二)客观归责的核心:规范保护目的理论4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0
(一)国外之相关研究10
(二)我国台湾地区之研究14
(三)我国大陆之研究19
三、问题、内容与文章架构28
(一)问题与内容28
(二)文章架构30
第二章 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之发展脉络31
一、大陆法系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之前史31
(一)起源及其背景31
(二)早期发展情况36
(三)民法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之影响41
(四)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之民刑差异45
二、大陆法系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之现状47
(一)积极支持的观点47
(二)怀疑与反对的观点61
(三)教科书和司法判例的立场65
三、英美法系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之概况67
(一)早期发展情况及背景68
(二)英美规范保护目的理论发展现状72
四、本章小结78
第三章 规范保护目的概念之考察80
一、规范保护目的与法益的混淆82
(一)混淆的原因82
(二)二者的区分87
二、规范保护目的概念之解构91
(一)规范保护目的之“规范”91
(二)规范保护目的之“目的”94
三、规范保护目的在过失犯归责中的应用99
(一)过失犯归责的规范限制99
(二)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运作103
(三)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应用限制108
四、本章小结110
第四章 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之基础112
一、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之思想基础113
(一)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与反抗“自陷禁区”113
(二)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与立法目的原则119
(三)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与规则功利主义122
二、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之学科基础130
(一)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与跨越“李斯特鸿沟”130
(二)跨越“李斯特鸿沟”:一场误会?134
三、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之方法基础138
(一)从“条件说”到“客观归责”138
(二)从“自然·物理”思维到“规范·政策”思维143
(三)从“立法原意”到“立法者的价值立场”147
四、本章小结152
第五章 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之功能153
一、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与过失犯归责的规范化154
(一)传统过失犯归责的非规范性154
(二)不法构成要件的规范限制158
二、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与过失犯的构造161
(一)旧过失论的归责限制路径及其缺陷161
(二)新过失论的归责限制路径及其缺陷162
(三)客观归责理论的归责限制路径164
(四)对国内批评意见的回应166
三、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与过失不法的阐明168
(一)注意规范保护目的与行为不法168
(二)构成要件保护目的与结果不法171
四、本章小结173
第六章 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与风险制造175
一、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体系性地位176
(一)第一层次的讨论176
(二)第二层次的讨论179
(三)第三层次的讨论184
(四)第四层次的讨论186
二、风险降低、假定因果关系与注意规范保护目的192
(一)风险降低与注意规范保护目的192
(二)对假定因果关系的初步批评195
三、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与其他周边范畴的关系205
(一)缺乏危险创设、信赖原则与注意规范保护目的205
(二)自我危险化的参与与注意规范保护目的210
四、本章小结214
第七章 构成要件保护目的理论与风险实现216
一、结果归责的限制:从经验到规范218
(一)结果归责的传统限制路径218
(二)结果归责的现代限制路径222
二、构成要件保护目的与合法替代行为的地位225
(一)构成要件保护目的的地位225
(二)合法替代行为理论的地位229
三、构成要件保护目的与合法替代行为的关系247
(一)两种理论的混淆247
(二)两种理论的区分248
(三)两种理论的位阶关系250
(四)两种理论的指导关系252
四、构成要件保护目的与周边范畴之关系252
(一)异常的因果流程与构成要件保护目的253
(二)合意的他人危险化与构成要件保护目的256
(三)第三人责任范围与构成要件保护目的258
五、本章小结261
第八章 结语263
参考文献269
后记282
热门推荐
- 2003084.html
- 2712574.html
- 3206053.html
- 755778.html
- 1874182.html
- 1419944.html
- 1166855.html
- 15421.html
- 810001.html
- 10529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8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53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94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99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46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02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4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75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53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