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弦艺术论 下 中国三弦音乐与日本冲绳三线音乐之比较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三弦艺术论 下 中国三弦音乐与日本冲绳三线音乐之比较研究
  • 王耀华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 ISBN:7805344268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三弦(地点: 中国、日本)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三弦艺术论 下 中国三弦音乐与日本冲绳三线音乐之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卷 中国三弦音乐与日本冲绳三线音乐之比较研究1

第一章 冲强复合艺能文化与中琉三弦音乐之比较研究1

第一节 冲绳的复合艺能文化与三线音乐1

一、复合性艺能文化1

(一)化合式复合性艺能文化3

(二)并列式复合性艺能文化4

二、三线音乐6

第二节 中琉音乐文化交流之途径与特征8

一、中琉音乐文化交流之途径8

(一)随着琉球国王定期入贡中国而移播8

(二)随着中国朝廷对琉球国王进行册封的册封使团及其活动而传播10

(三)随着华人迁涉琉球或其他方式的人员来往而移播14

(四)经由琉球学生来毕留学而移播16

二、中琉音乐文化交流之特征18

第三节 关于中琉音乐文化之比较研究20

一、冲绳艺能文化的复合性与多视角、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20

二、俗乐的雅化及其追根寻源22

第一节 定弦法24

一、由音程谱向指位谱的变化24

第二章 冲绳“工工四”谱与中国工尺谱24

二、冲绳三线定弦法与中国三弦定弦法25

第二节 谱字31

一、“工工四”名称由来之推测31

二、冲绳“工工四”与中国工尺谱之谱字比较31

三、“工工四”与中国三弦“天干谱”35

一、节奏的表示及其溯源38

第三节 时值记号38

二、以人脉表示速度42

第四节 小结43

第三章 冲绳三线“一扬调子”与中国三弦正调定弦法44

第一节 冲绳三线“一扬调子”与中国三弦正调定弦法44

第二节 一扬调子的曲目在各工工四谱本中45

一、《绫蝶节》与《蝶小节》46

二、《东里节》48

三、《古见之浦节》49

第三节 一扬调子曲目的音律试析51

一、大浜安伴氏《八重山古曲民谣全集》52

二、照喜名朝一氏演奏录音52

三、野村流古典音乐保存会《琉球舞蹈曲大全集》53

四、伊集《打花鼓之歌》53

第四节 《打花鼓之歌》的考察55

第四章 日本冲绳音乐对中国曲调的受容、变易及其规律60

第一节 日本冲绳音乐对中国曲调的受容60

一、曲调或曲调风格与中国曲调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61

二、明显从中国的两种曲目接受影响的曲调64

三、需经溯源方可寻出原型的65

第二节 冲绳音乐对中国曲调进行变易的三种模式65

一、伊集《打花鼓之歌》模式66

二、《颂王声》模式69

三、《齐空公》模式75

一、三个阶段的假设及其变易77

第三节 从三种“模式”寻其变易规律77

二、三种“模式 ”在音阶旋法变易方面的规律79

第五章 冲绳三线音乐的多音性与中国三弦音乐中的复音因素81

第一节 冲绳三线音乐的多音性81

一、三线与歌唱之间的多音性81

二、三线与其他伴奏乐器之间的多音性86

(一)三线与筝86

(二)三线与笛87

(三)三线与鼓88

第二节 中国三弦音乐中的复音因素90

一、三弦与歌唱之间的复音因素90

(一)支声式90

(二)固定音型式92

(三)对比式94

二、三弦与其他乐器之间的复音因素97

(一)在歌唱伴奏中,三弦与其他乐器之间的复音因素98

(二)传统器乐曲中,三弦与其他乐器之间的复音因素101

三、三弦乐器自身演奏中的复音因素106

一、基本音乐思维方式109

第三节 冲绳三线音乐的多音性与中国三弦音乐中的复音因素109

二、客观存在的复音技巧111

第六章 三线演奏方式的冲绳特色及其与中国音乐的联系114

第一节 弦声一体与中国“琴歌”114

第二节 以拨弹为主与“一点一弹”122

一、以拨弹为主与《文林聚宝万卷星罗》三弦谱123

二、以拨弹为主与福建南曲三弦弹奏法124

第三节 弦简声繁与谱简腔繁125

一、花鼓舞129

第七章 冲绳与中国的《打花鼓》--民俗音乐考察实例之一129

第一节 关于中国的《打花鼓》129

(一)安徽花鼓131

(二)山东花鼓132

(三)湖南、湖北花鼓134

(四)陕西、山西花鼓135

(五)江苏花鼓舞137

(六)福建打花鼓138

二、花鼓灯139

三、作为戏曲剧目的《打花鼓》143

四、作为戏曲剧种的“花鼓戏”144

(一)湖南花鼓戏145

(二)湖北花鼓戏146

第二节 关于冲绳的“打花鼓”148

第八章 中国与冲绳的《划龙船》与《龙船歌》--民俗音乐考察实例之二154

第一节 划龙船的由来155

第二节 福建和中国其他地方的“龙船歌”157

一、云霄《龙船歌》158

二、诏安《龙船鼓歌》159

三、仙游《龙鼓诗》160

四、泉州《采莲歌》161

第三节 冲绳的龙船歌162

一、演唱时间的场合162

二、节奏163

三、演唱方式163

四、演唱内容163

五、演唱语言166

六、音阶、旋法168

第九章 冲绳三线古典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曲多变运用173

第一节 冲绳三线古典音乐一曲多用的历史考察173

一、一曲多词与一曲多变运用173

二、《屋嘉比朝寄工工四》中的同名曲的多种变体180

(一)《高祢久节》180

(二)《立云节》183

(三)《百名节》185

第二节 冲绳三线古典音乐一曲多变运用的现状考察189

一、“扬”之义190

(一)定弦法的改变190

(二)全体旋律往高音区移位190

(三)部分旋律音区的提高和移位198

二、“下出”199

三、“本”、“早”、“中”、“长”、“昔”201

四、《千鸟节》与《浜千鸟节》205

一、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曲多变运用”209

第三节 冲绳三线古典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一曲多变运用”209

二、冲绳与中国“一曲多变运用”的关联211

(一)具体音乐现象方面的考察212

(二)音乐美学观方面的考察215

第十章 冲绳三线古典音乐中所体现的音乐思想与中国古代音乐思想217

第一节 琉球王朝宫廷音乐中所体现的音乐思想与中国儒家音乐思想217

一、以乐教为主的音乐功能217

二、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音乐内容和“清、淡、雅”的音乐风格225

一、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写意性特点230

第二节 琉球组舞音乐和以写意为主的音乐美学观230

二、琉球组舞及其音乐中的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231

第三节 《歌道要法》与中国唱论233

一、深悟曲性235

二、力戒自满238

后记241

附录243

一、图版索引243

二、谱例索引247

三、参考文献2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