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周易的历程 从数字卦到易卦从决疑到医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冯昭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龄出版社
- ISBN:978751690179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15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周易》-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周易的历程 从数字卦到易卦从决疑到医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基础知识8
第一章 古代的决疑术:龟卜与筮占10
一、龟卜——以“象”为卜10
1.龟卜的方法11
2.兆象与卜辞11
二、“数筮”——以“数”为占12
1.“数筮”是对数崇拜的产物12
2.考古发现的筮数13
3.怎么知道所发现的数字组就是筮数?15
4.如何理解《礼记·曲礼上》所说的“龟为卜,筴为筮”?15
三、筮占是中国古代数学思维的开端15
第二章 作《易》的参照:《河图》与《洛书》17
一、象与数:古人认识世界的语言17
二、观象计数:历法18
1.五帝时代:“迎日推策”18
2.尧帝时代:“柱缝迎日推策”18
三、拟象用数21
1.“古四分历”的出现21
2.商高定理的发现21
3.圭竿测影求“地中”22
4.天圆地方的象数模拟24
四、《河图》与《洛书》26
1.古籍中的《河图》《洛书》26
2.《河图》走下神坛28
3.《洛书》显出本象29
4.《图书》对作《易》的价值30
五、本章 小结31
第三章 数筮升华为蓍筮:《易》卦的诞生32
一、“数筮”存在的问题32
二、《河图》《洛书》的催化作用32
三、二数的符号化33
四、爻与卦34
五、关于《易》卦诞生时段的推测36
六、关于作《易》之人38
第四章 筮法:符号的由来39
一、作《易》的四项准则39
二、大衍筮法40
1.筮法的核心内容40
2.大衍筮法新解41
三、《易》卦初创时的实用筮法模拟46
四、春秋时期的成卦方法:47
五、数、爻与三《易》48
1.爻的表示方式48
2.九六与七八之选择——“连山”、“归藏”与“周易”49
六、经卦与别卦51
七、卦的结构与性质53
1.八卦的结构性质53
2.八经卦排序54
3.八卦与二进制数学的关系54
4.六十四卦的结构性质与排序55
第五章 由符号象数推演文字信息59
一、由卦体符号推演出文字信息的思路59
二、从卦体符号推演文字信息的方法60
1.取象61
2.设象64
3.占断辞70
4.卦义的推演与吉凶的判断标准71
5.爻义的推演及判断标准72
三、本章 小结75
第六章 《周易》应用举例77
一、例1:《蹇》77
二、例2:《渐》81
三、例3:《贲》86
第七章 春秋时代:《周易》应用的高潮92
1.周太史为陈厉公之子占卦93
2.毕万投晋为官之卦96
3.卜楚丘之父为鲁桓公生子所占之卦99
4.晋献公为立骊姬为夫人所占之卦101
5.史苏为晋献公嫁女(伯姬)所占之卦102
6.秦穆公为伐晋惠公所占之卦105
7.为回晋国为君,重耳亲自占卦107
8.为迎重耳返晋,大夫董因所占之卦110
9.狐偃劝晋文公出兵送周王回都所占之卦111
10.晋成公由周归晋为君所占之卦113
11.伯廖用《周易》评曼满欲为卿115
12.知庄子用《周易》评晋师必败116
13.晋楚鄢陵之战前晋厉公占卦决疑117
14.穆姜软禁东宫前所占的卦119
15.齐大夫崔杼欲娶棠姜所占的卦121
16.郑使游吉用《周易》评楚王将死122
17.医和以《周易》评晋平公之疾123
18.鲁庄叔得子所占之卦124
19.孔成子择卫襄公继承人所占之卦127
20.南蒯背鲁投齐所占之卦128
21.蔡墨用《周易》证明古时有龙130
22.史墨用《周易》评鲁昭公被逐130
23.阳虎占卦阻止晋军伐宋救郑131
第八章 《易》穷则变134
1.由“符号”转向文辞135
2.由《易》经引发《易》传136
3.成为诸子百家思想之源139
4.《易》道转化为医理139
5.对《易》卦结构的改造139
第九章 《易》魂化为诸子百家的思想源头141
一、孔、孟——儒家143
1.孔子143
2.孟子143
二、老、庄——道家144
1.老子144
2.庄子144
三、墨子——墨家145
四、韩非子——法家146
五、孙子——兵家147
第十章 《易》道转化为医理149
一、中医医理与《易》149
二、中医治病理念150
三、人体结构模型152
1.气血152
2.脏腑152
3.津液153
4.经络153
四、中医理论之基础153
1.相应原理153
2.阴阳五行学说157
五、中西医的主治领域161
1.关于传统中医的施治领域161
2.关于传统西医的主治范围162
六、中医应成为人人自疗之医163
1.自疗才能防患于未然163
2.自疗之法163
附录 64卦卦爻辞今译167
热门推荐
- 1223163.html
- 2430320.html
- 2328782.html
- 1686325.html
- 529947.html
- 2560631.html
- 2677705.html
- 978993.html
- 2030605.html
- 30760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56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5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88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2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02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16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82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14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25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9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