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广东省志 1979-2000 2 资源·环境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广东省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978751441263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757页
- 文件大小:144MB
- 文件页数:847页
- 主题词:广东省-地方志;自然资源-资源管理-概况-广东省-1979~2000;环境保护-概况-广东省-1979~2000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广东省志 1979-2000 2 资源·环境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11
第一篇 土地综述33
第一章 土地资源与利用36
第一节 土地资源36
一、地貌36
二、土地资源利用状况36
第二节 主要地类利用变化38
一、建设用地38
二、园地与坑塘39
三、耕地39
四、珠三角土地利用40
第二章 土地机构41
第一节 省级机构41
一、省国土资源机构41
二、农垦与铁路部门土地机构44
第二节 市、县土地机构44
一、机构设置44
二、广州市土地机构45
三、深圳市土地机构45
第三章 土地法制46
第一节 土地立法46
一、实施国家法律、法规的地方立法46
二、地方土地专项立法47
三、《广东省城镇房地产权登记条例》的实施和修改50
四、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立法50
第二节 人大执法检查、视察51
一、省人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状况专题视察51
二、全国人大对广东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检查视察51
第三节 依法行政制度建设52
一、全国国土资源依法行政试点52
二、依法行政53
第四章 耕地保护55
第一节 耕地保护和开垦目标责任制55
一、第一期责任制55
二、第二期责任制55
三、第三期责任制56
第二节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56
一、制定保护区法规56
二、划定保护区57
三、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57
第三节 耕地保护议案58
一、省人大代表提出议案58
二、省政府办理议案59
第四节 农用土地开发59
一、概况59
二、开荒、复垦和土地整理61
三、滩涂围垦63
第五章 建设用地管理64
第一节 总况64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制度69
一、指标管理制度69
二、计划指标管理制度69
三、批准书制度71
四、全程管理制度72
五、批文上报备案制度72
六、现场挂牌制度72
第三节 建设用地审批与征用土地73
一、建设用地审批权限73
二、征用土地程序75
三、征用土地补偿安置76
四、被征地农民“农转非”77
五、预征土地78
第四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79
一、农村个人建房用地79
二、镇(乡)、村集体建设用地82
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83
第五节 建设用地税费85
一、耕地垦复基金、土地垦复金85
二、耕地开垦费86
三、耕地占用税86
四、征地管理费87
五、城镇土地使用税88
六、土地增值税与房地产增值费89
第六节 专项用地管理90
一、高尔夫球场用地管理90
二、开发区用地管理91
三、房地产用地管理92
四、殡葬用地管理95
第六章 土地市场97
第一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97
一、深圳经济特区率先改革97
二、全面推进全省改革98
第二节 规范完善土地市场100
一、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100
二、土地使用权转让管理102
三、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103
四、出让收入管理104
五、建立有形土地市场105
第三节 地价管理106
一、城镇土地定级估价106
二、地价评估行业管理109
第四节 企业改革中土地资产管理109
第七章 地籍调查与管理111
第一节 土地详查和变更调查111
一、土地详查111
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112
第二节 土地登记发证113
一、建设用地登记发证114
二、农村土地登记发证115
第三节 地籍调查与建档115
一、地籍调查与测量115
二、地籍档案管理116
第四节 土地权属纠纷调处116
一、调处工作组织领导116
二、土地纠纷调处工作117
三、“军地”土地遗留问题处理118
四、土地纠纷调处案例118
第八章 土地规划121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21
一、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21
二、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23
第二节 国土总体规划127
一、组织领导机构127
二、国土规划工作的开展127
第九章 土地监察与信访129
第一节 土地监察制度与队伍建设129
一、监察工作制度129
二、土地监察队伍131
三、“三无乡镇”活动131
第二节 查处土地违法行为132
一、日常土地监察132
二、专项清理查处的案件135
三、行政诉讼案件138
第三节 土地信访139
一、建立工作制度139
二、信访办理140
三、信访调研142
第十章 土地科教与宣传143
第一节 土地科技143
一、主要科技成果143
二、对外科技合作144
第二节 土地教育145
一、岗位培训145
二、学历教育147
第三节 土地宣传与学术团体148
一、宣传活动148
二、宣传刊物149
三、广东省土地学会149
第二篇 水文151
第一章 水资源151
第一节 地表水资源量152
一、水资源分区152
二、降雨量154
三、地表水资源量156
四、主要江河年径流量157
五、出入境水量及入海水量158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量158
一、山丘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159
二、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159
三、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160
第三节 水资源总量161
第二章 水质163
第一节 总况163
一、省界水质163
二、江河水质164
三、水库水质165
四、供水水源地水质165
五、珠江入海口水质166
第二节 入河排污口与水污染168
一、主要入河排污口168
二、废污水排放量及主要污染物168
第三节 泥沙169
一、河流泥沙169
二、珠江三角洲水、沙量分配170
第三章 水资源供用172
第一节 供水172
一、供水量172
二、供水量需求变化175
第二节 用水176
一、全省分类用水指标176
二、用水量178
第三节 城市供用水状况182
一、总况182
二、2000年主要城市用水结构及特征186
第四章 水文调查与科学技术191
第一节 水文调查与分析191
一、暴雨洪水调查191
二、珠江三角洲水文调查192
三、海岸带陆地水文调查与水资源调查评价193
第二节 科学技术奖项194
一、获国家级科学成果推广奖项目194
二、获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进步)奖项目195
第五章 水文管理体制与机构197
第一节 管理体制197
第二节 水文机构和团体198
一、省级机构198
二、直属机构199
三、其他机构200
四、水利学会水文分会202
第三节 测站管理202
第三篇 海洋综述203
第一章 海洋环境207
第一节 海域地理207
一、海域范围207
二、海域地理环境207
三、海底地形地貌208
第二节 海岸209
一、海岸类型210
二、海岸区段210
第三节 海岛与礁岩211
一、岛礁211
二、海岛滩涂215
三、岛礁周围海域的底质218
四、岛礁周围海域的深度219
第四节 海洋环境质量219
一、潮间带海域环境质量219
二、沿岸海区环境质量222
三、海岛海域环境质量225
四、海洋污染228
五、重点海区环境质量229
六、重点海区环境质量变化230
第二章 海洋水文气候232
第一节 海洋水文232
一、水团232
二、海流235
三、波浪239
四、内波241
五、海平面241
六、台风暴潮增水243
第二节 海洋气候243
一、热带气旋243
二、热带辐合带247
三、静止锋区247
第三节 海洋灾害248
一、风暴潮248
二、咸潮249
三、赤潮250
四、沿海风沙251
五、内波灾害252
第三章 海洋资源253
第一节 光热、降水、滩涂253
一、光热253
二、降水253
三、滩涂253
第二节 海洋生物254
一、海洋生物种类254
二、海洋渔业资源255
三、增养殖资源256
四、生物药物资源256
第三节 海洋矿产257
一、海底矿产257
二、海岸带矿产257
三、海砂资源258
第四节 海盐258
一、盐田环境258
二、盐田分布259
第五节 海洋能源260
一、潮汐能260
二、潮流能261
三、波浪能262
四、风能262
第六节 港湾航道263
一、港湾263
二、航道264
第七节 滨海旅游资源265
一、粤东265
二、珠江三角洲265
三、粤西267
四、海岛旅游267
第四章 海洋资源环境管理269
第一节 海洋管理机构269
一、中央驻粤管理机构269
二、地方管理机构272
第二节 海洋管理276
一、海域使用管理276
二、海洋环境保护278
三、海洋执法管理279
第五章 海洋开发服务282
第一节 主要服务机构282
一、中央驻粤事业机构282
二、地方事业机构285
第二节 海洋资源调查286
一、海岸带调查286
二、海岛调查287
三、水文断面调查289
四、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289
五、海洋矿产物探调查291
六、其他地质状况调查292
第六章 海洋科技与教育293
第一节 海洋科技293
一、科研机构及研发基地293
二、科研成果294
三、技术推广298
第二节 海洋教育299
一、高等教育299
二、中等教育303
三、职业教育304
第四篇 地质矿产综述305
第一章 矿产资源与开发307
第一节 经过勘查的固体矿产307
一、矿产种类与数量307
二、主要金属矿产320
三、主要非金属矿产327
四、铀矿332
第二节 固体矿产开发337
一、经过勘查的矿产开采地337
二、主要开采矿山338
三、开采地数量与开采量339
四、铀矿开发与矿场治理341
第三节 地下水资源342
一、地下淡水342
二、地下热水345
三、矿泉水347
第二章 地勘机构与管理350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350
一、机构350
二、队伍353
第二节 管理360
一、地质矿产勘查管理和矿产开采管理360
二、岩土工程管理361
三、矿产储量的审批、统计和套改362
四、地质资料管理364
第三章 陆地地质工作366
第一节 区域地质调查366
一、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编图366
二、1∶5万区域地质调查367
三、区域专项地质调查和遥感地质调查368
四、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与编图370
五、区域工程地质普查、环境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评估370
第二节 区域地球物理勘查和区域地球化学勘查372
一、区域地球物理勘查372
二、区域地球化学勘查373
三、区域放射性物化探勘查374
第三节 矿产资源勘查375
一、固体矿产勘查375
二、地下水勘查375
第四节 地学数据库和地质实验测试376
一、地学数据库376
二、地质实验测试378
第五节 技术创收379
一、岩土工程379
二、桩基质量检测380
三、工程物探382
四、矿产开发与多种经营383
第四章 地质科研和对外合作与交流385
第一节 地质科研385
一、机构385
二、科研成果386
三、科技信息工作390
第二节 图书馆、博物馆和地矿行业社团392
一、图书馆、博物馆392
二、地矿行业社团392
第三节 对外、对港澳台合作与学术交流393
一、对外、对港澳台合作393
二、学术交流和互访394
第五篇 生物综述395
第一章 植物398
第一节 植物资源398
一、植物资源和植被调查398
二、维管植物的物种资源和区系402
三、维管植物研究成果404
四、苔藓植物405
第二节 植物资源利用405
一、药用植物406
二、经济植物406
三、植物引种驯化和种质资源保存407
第三节 植物资源保护408
一、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408
二、就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410
三、迁地保护411
四、古树名木和市花412
五、主要入侵植物及其防治412
第四节 植被恢复与重建413
一、绿化广东413
二、主要的科研工作414
第二章 动物417
第一节 野生动物资源417
一、野生动物资源调查417
二、动物地理区系特点419
三、野生脊椎动物资源419
四、野生无脊椎动物资源420
五、科研成果422
第二节 野生动物资源利用428
一、野生动物驯养428
二、人工驯养和引进的水产养殖新品种429
三、昆虫天敌的利用431
四、实验动物的养殖432
第三节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433
一、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433
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措施435
三、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学研究成果436
四、主要入侵动物及其防治437
第三章 藻类和微生物439
第一节 藻类439
一、藻类资源439
二、赤潮发生及机理研究440
第二节 微生物441
一、微生物资源多样性调查和菌种保藏441
二、微生物资源利用445
第六篇 气象综述449
第一章 四季气候特征452
第一节 春季452
一、气温452
二、降水453
三、日照453
第二节 夏季454
一、气温454
二、降水454
三、日照455
第三节 秋季455
一、气温455
二、降水456
三、日照456
第四节 冬季457
一、气温457
二、降水457
三、日照458
第二章 气候资源459
第一节 光资源459
一、年太阳总辐射量459
二、年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459
第二节 热量资源460
一、平均气温460
二、极端气温461
三、积温462
四、霜日与无霜期462
第三节 降水资源462
一、降水日数462
二、降水量463
第四节 风能资源465
一、风速与风向465
二、风能资源分布466
第五节 各气候带气候资源469
一、中亚热带农业气候带469
二、南亚热带北缘农业气候带470
三、南亚热带农业气候带471
四、北热带农业气候带471
第三章 气象灾害473
第一节 主要气象灾害种类473
一、暴雨洪涝473
二、热带气旋473
三、干旱474
四、寒冷灾害474
五、强对流天气475
六、海雾475
第二节 气象灾害特点476
第三节 重大气象灾害476
一、暴雨洪涝与热带气旋476
二、干旱481
三、寒冷灾害482
四、强对流天气灾害483
五、海雾485
第四章 气象机构、队伍与教育486
第一节 气象机构和队伍486
一、省级气象机构及直属单位486
二、地市、县(市、区)级气象机构488
三、气象队伍492
第二节 气象教育493
一、短训班和在职教育493
二、气象中等教育494
三、气象高等教育495
第五章 气象业务与服务496
第一节 大气探测496
一、地面气象观测496
二、高空气象探测498
三、天气雷达探测499
四、气象卫星资料接收499
第二节 气象通信500
一、“三机一网”建设500
二、气象卫星通信502
第三节 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502
一、短期天气预报502
二、中期天气预报503
三、短时天气预报504
四、短期气候预测504
五、气象预报服务505
第四节 农业气象507
一、农业气象观测507
二、农业气象情报预报507
第五节 气象情报与气候资料508
一、气象情报508
二、气候资料审核与整编508
三、资料信息化509
第六节 气象档案管理509
一、气象档案收集保管509
二、气象档案管理升级510
三、气象档案馆藏及利用510
第七节 应用气象服务510
一、大型工程建设气象服务510
二、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511
三、防雷减灾512
四、人工增雨513
第六章 气象科研与合作交流514
第一节 气象科研514
一、主要气象科研机构514
二、大气边界层研究515
三、大气物理和环境气象研究516
四、热带数值天气预报研究516
五、热带气候学研究517
六、应用气象学研究518
七、获奖科研成果521
第二节 气象学术活动与科技合作交流522
一、气象学术活动522
二、气象科普活动523
三、气象科技合作交流523
第七篇 地震综述525
第一章 地震活动528
第一节 地震时空分布528
一、地震时间分布528
二、地震空间分布529
第二节 主要地震事件及其灾害530
一、1981年海丰震群530
二、1986年、1987年阳江5.1 级、4.7 级地震531
三、1987—1999年新丰江水库地震531
四、1989年恩平4.1 级地震532
五、1994年台湾海峡7.3 级地震532
六、1994年、1995年北部湾6.1 级、6.2 级地震533
七、1995年下川岛南部海域4.8 级地震533
八、1995年丰顺4.3 级地震533
九、1997年三水3.2 级、3.9 级地震534
第二章 地震管理机构538
第一节 省级机构538
第二节 市、县级机构540
第三章 地震监测与地震预报542
第一节 地震监测542
一、监测台站(网)与监测项目542
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551
三、群测群防555
第二节 地震预报556
一、观测数据传输556
二、观测资料处理557
三、震情会商558
四、综合预报558
第四章 地震灾害预防560
第一节 法治建设560
一、立法工作560
二、普法工作561
三、执法监督562
第二节 抗震设防要求管理563
一、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563
二、地震小区划563
三、抗震鉴定与抗震加固563
四、广州市震害预测564
第三节 地震联防协作与防震减灾宣传564
一、地震联防协作564
二、防震减灾宣传566
第五章 地震应急处理567
第一节 应急预案制定及应急指挥系统567
第二节 地震应急处理案例567
一、1981年海丰地震567
二1994年台湾海峡7.3 级地震568
三、1994年、1995年北部湾6.1 级、6.2 级地震569
四、1997年三水3.9 级地震570
五、1997年台山3.7 级地震571
第六章 科研、教育与学术活动572
第一节 科研572
一、地震活动性研究572
二、现代构造应力场研究573
三、活动断裂574
四、新构造运动575
五、地震前兆研究575
六、地震社会学(科普)576
七、深部探测(天然地震探测)576
八、工程地震研究577
九、历史(古)地震研究577
十、工程抗震研究578
十一、水库诱发地震研究579
第二节 教育579
一、继续教育机构与管理579
二、在职教育培训579
第三节 学术活动580
一、学术团体580
二、学术交流580
三、学术刊物582
第八篇 环境保护综述583
第一章 环境质量588
第一节 水环境质量588
一、城市饮用水源水质588
二、江河水质589
三、湖泊、水库水质594
四、入海河口、近岸海域水质594
第二节 城市空气环境质量595
一、空气质量595
二、降水质量601
第三节 城市声环境质量604
一、功能区噪声604
二、道路交通噪声607
三、区域环境噪声609
第四节 环境灾害611
一、酸雨611
二、赤潮611
第五节 环境污染事故612
第二章 环境管理615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615
一、省环境保护机构615
二、市、县(市、区)环境保护机构620
三、队伍建设620
四、技术职称考核评审621
第二节 环境立法与执法622
一、环境立法622
二、环境执法623
三、专项执法检查624
第三节 环境标准627
一、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627
二、ISO 14000系列标准628
第四节 排污费征收、管理与使用628
一、排污费征收629
二、排污费管理631
三、排污费使用631
第五节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631
一、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制度632
二、“三同时”制度633
第六节 环境规划633
一、环境保护规划633
二、城市环境规划634
三、区域环境规划634
四、环境要素专项规划634
第七节 流域水环境管理635
一、东江水系水质保护635
二、珠江水系水质保护636
三、跨市河流边界水质保护637
四、水环境功能区划637
第三章 环境监测638
第一节 环境监测网638
一、三级环境监测系统638
二、省环境监测网638
第二节 环境质量常规监测管理639
一、环境质量常规监测639
二、环境质量监测报告640
第三节 污染源监测641
一、排污单位例行监测641
二、重点污染源年检监测641
三、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641
四、征收排污费监测641
第四章 工业污染防治642
第一节 工业污染源管理642
第二节 工业污染源调查644
一、主要成果644
二、主要特点646
第三节 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647
一、达标措施648
二、达标工作成果649
第四节 污染源限期治理653
一、省级环保部门限期治理工作653
二、市、县环保部门限期治理工作654
三、限期治理成效655
第五章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661
第一节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661
一、考核指标661
二、考核办法662
三、考核成绩663
第二节 城市政府环境保护目标任期责任制考核667
一、考核指标667
二、考核办法668
三、考核成绩668
第三节 环保模范城市669
一、深圳市669
二、珠海市669
三、汕头市670
四、中山市671
第六章 自然环境保护672
第一节 自然保护区672
一、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672
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75
三、社会性、群众性自然保护小区677
第二节 海域环境保护677
一、海域环境管理677
二、海洋环境调查与规划678
三、海洋环境保护678
四、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络建设679
第七章 辐射环境保护680
第一节 辐射环境状况680
一、天然放射性680
二、矿物开发及核技术应用680
三、核电站680
四、阳江放射性高本底地区状况681
五、粤北的辐射环境状况681
六、城市电磁辐射环境状况681
第二节 辐射环境本底调查682
一、放射性本底调查682
二、大亚湾核电站外围环境本底调查682
三、主要燃煤电厂粉煤灰调查683
四、铀矿床(冶)调查683
五、伴生矿资源开发与利用683
六、核技术应用状况684
七、放射源状况684
八、电磁辐射现状调查685
第三节 辐射环境管理685
一、核电站环境监测与管理685
二、放射性环境监督管理686
第八章 环境保护产业687
第一节 概况687
第二节 主要环保产业688
一、环境保护产品688
二、洁净产品689
三、环境保护服务业689
四、资源综合利用690
第九章 环境科研、教育、宣传691
第一节 环境科研691
一、环境科研奖项691
二、环境科研重点项目693
三、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694
第二节 环境教育695
一、学校环境教育695
二、社会环境教育696
第三节 环境宣传697
一、环境报刊和网站697
二、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699
第十章 环保交流与合作701
第一节 粤港澳环保交流与合作701
一、粤港环保交流与合作701
二、粤澳环保交流与合作702
第二节 国际交往703
一、美国703
二、日本703
三、澳大利亚703
四、荷兰703
五、法国704
六、英国704
七、丹麦704
八、德国704
九、加拿大704
十、瑞典705
第三节 参加国际性环境组织和会议705
一、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705
二、参加和组织国际性会议705
第四节 国际援助706
一、保护臭氧层争取国际组织援助706
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办环保事业706
第九篇 测绘综述707
第一章 测绘管理709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法规建设709
一、管理机构709
二、测绘法规建设709
第二节 测绘行政管理710
一、测绘资格认证管理710
二、测绘市场管理712
三、测量标志管理713
四、地图编制出版管理713
五、测绘资料保密管理714
六、行政界线勘定与纠纷调处714
第三节 测绘生产技术管理715
一、编制基础测绘计划715
二、测绘技术监督与质量管理716
三、航摄(遥感)管理716
四、测绘资料档案管理716
第二章 大地测量与地形测量718
第一节 大地测量718
一、GPS测量718
二、三角测量720
三、水准测量721
第二节 地形测量723
一、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723
二、航空摄影727
第三节 水下地形测量729
一、航道、港口测量729
二、海岸带测量730
三、海洋测量731
第三章 工程测量与行政界线、地籍测量732
第一节 工程测量732
一、城市工程测量732
二、水利、电力工程测量737
三、地质、矿山工程测量740
四、公路工程测量740
第二节 行政界线、地籍测量741
一、行政界线测量741
二、地籍测量741
第四章 遥感技术与信息系统743
第一节 遥感(RS)测绘技术743
一、遥感(RS)测绘技术从模拟、解析到数字化743
二、遥感(RS)测绘技术的应用成果743
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GIS)745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745
二、“4D”产品745
第五章 地图制图747
第一节 地图编制出版747
一、地图编制出版技术747
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747
三、地理图及专题图748
第二节 电子地图的制作752
一、广东省电子地图752
二、广州市城区电子地图752
三、其他电子地图752
第六章 测绘科技和行业社团753
第一节 测绘科技753
第二节 行业社团754
一、广东省测绘学会754
二、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会755
编后记757
热门推荐
- 2642086.html
- 1013729.html
- 3314264.html
- 1154882.html
- 3901448.html
- 2158086.html
- 387362.html
- 1635272.html
- 3172861.html
- 17420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28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82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19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76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12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43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55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81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86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1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