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胶东金矿构造环境与成矿作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洪奎,耿科,禚传源,梁太涛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9759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72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4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胶东金矿构造环境与成矿作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 研究区范围及地理概况2
1.1.1 研究区范围2
1.1.2 自然地理概况2
1.2 研究目的意义3
1.3 研究现状6
1.3.1 金矿成矿地质过程研究6
1.3.2 金矿床探测技术的进展7
1.3.3 胶东金矿成矿作用研究现状7
1.3.4 胶东金矿勘查进展8
1.4 本次研究工作9
1.4.1 成矿地质背景研究9
1.4.2 地质结构面及构造格架研究10
1.4.3 成矿作用过程研究10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1
2成矿地质背景12
2.1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12
2.1.1 胶东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及单元划分12
2.1.2 Ⅲ级构造单元基本特征13
2.2 成矿地质条件17
2.2.1 地层17
2.2.2 岩浆岩23
2.2.3 构造25
2.3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28
2.3.1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28
2.3.2 区域地球化学34
2.3.3 区域重砂特征37
2.3.4 区域遥感图像特征37
2.4 地质构造演化38
2.4.1 前南华纪演化阶段38
2.4.2 南华纪—中三叠世演化阶段40
2.4.3 晚三叠世—第四纪演化阶段41
3胶东金矿特征44
3.1 胶东金矿概念、特征与产出形式44
3.1.1 概念44
3.1.2 特征44
3.1.3 产出形式47
3.2 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49
3.2.1 成矿环境49
3.2.2 矿床地质特征52
3.2.3 矿床成因54
3.3 裂隙充填石英脉型金矿床55
3.3.1 成矿环境55
3.3.2 矿床地质特征55
3.3.3 矿床成因57
3.4 裂隙充填富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床57
3.4.1 成矿环境57
3.4.2 矿床地质特征58
3.4.3 矿床成因59
3.5 层间滑脱拆离带型金矿床59
3.5.1 成矿环境59
3.5.2 矿床地质特征60
3.5.3 矿床成因62
3.6 构造角砾岩型金矿床62
3.6.1 成矿环境62
3.6.2 矿床地质特征62
3.6.3 矿床成因63
4中酸性岩浆作用与成矿66
4.1 研究方法与理论66
4.1.1 分类与命名66
4.1.2 岩浆岩体的共生关系70
4.1.3 岩浆演化及对金矿形成的意义70
4.2 玲珑重熔型花岗岩序列72
4.2.1 岩石学及岩相学72
4.2.2 岩石化学与地球化学特征74
4.2.3 演化特征83
4.2.4 成因、时代及与金矿的关系85
4.3 郭家岭同熔型花岗岩序列89
4.3.1 岩石学及岩相学90
4.3.2 岩石化学与地球化学特征92
4.3.3 演化特征102
4.3.4 成因、时代及与金矿关系103
4.4 伟德山序列花岗岩109
4.4.1 岩石学及岩相学110
4.4.2 岩石化学与地球化学特征112
4.4.3 演化特征119
4.4.4 成因、时代及与金矿关系121
4.5 崂山序列花岗岩125
4.5.1 岩石学及岩相学125
4.5.2 岩石化学与地球化学特征127
4.5.3 演化特征134
4.5.4 成因、时代及与金矿关系135
4.6 中生代脉岩138
4.6.1 中基性脉岩139
4.6.2 酸性脉岩166
4.6.3 碱性超基性脉岩168
5构造作用与成矿172
5.1 基底构造172
5.1.1 太古宙构造层172
5.1.2 元古宙构造层174
5.1.3 基底构造对金矿的制约180
5.2 沂沭断裂带构造系统182
5.2.1 沂沭断裂带基本特征183
5.2.2 沂沭断裂带构造体系186
5.2.3 形成演化与金矿关系195
5.3 控矿断裂体系201
5.3.1 控矿断裂系统201
5.3.2 控矿断裂特征206
5.3.3 控矿断裂对金矿制约208
5.3.4 控矿断裂控矿规律212
5.4 容矿构造212
5.4.1 构造期次划分212
5.4.2 矿体保存与构造关系214
5.5 围岩蚀变与成矿216
5.5.1 围岩蚀变类型216
5.5.2 蚀变与成矿218
5.5.3 成分变化219
5.6 深部构造与成矿222
5.6.1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及深部构造解释224
5.6.2 GDP32-Ⅱ测量及深部构造解释237
5.6.3 地震测量及深部构造特征240
5.6.4 深部构造格架建立及对金矿找矿的指示作用244
6岩浆-构造事件与成矿耦合246
6.1 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与成矿爆发246
6.1.1 构造剧变诱因探讨246
6.1.2 岩石圈减薄与华北克拉通破坏257
6.1.3 成矿大爆发事件260
6.2 二次重大构造事件261
6.2.1 印支期构造事件261
6.2.2 燕山期构造事件262
6.2.3 与金矿有关的构造-岩浆事件262
6.3 岩浆-构造事件与金矿之耦合266
6.3.1 构造-岩浆-沉积-成矿事件序列266
6.3.2 早期金矿成矿事件270
6.3.3 主成矿期金矿成矿事件270
6.3.4 叠加金矿成矿事件271
6.4 矿床成矿系列专属性273
6.4.1 与MoAu有关中酸性岩浆岩组合274
6.4.2 与金矿有关的γδ-γ组合278
6.4.3 与Cu - Au-Mo有关中酸性岩浆岩组合280
7矿床地球化学284
7.1 矿石地球化学特征284
7.1.1 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284
7.1.2 稀土元素组成特征285
7.1.3 微量元素组成特征287
7.2 热液蚀变地球化学288
7.2.1 蚀变过程元素迁移288
7.2.2 成矿元素富集规律295
7.3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300
7.3.1 旧店金矿地球化学特征300
7.3.2 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305
7.4 流体包裹体特征308
7.4.1 金矿围岩中流体包裹体特征308
7.4.2 流体包裹体爆裂曲线特征及其地质意义311
7.4.3 包裹体研究与金矿成矿332
7.5 同位素特征335
7.5.1 硫同位素335
7.5.2 铅同位素336
7.5.3 氢氧同位素336
7.5.4 锶同位素336
8胶东金矿成矿理论体系338
8.1 来自锆石年代学信息的启示338
8.1.1 样品与单矿物选取339
8.1.2 测试方法与结果339
8.1.3 地质演化记录与意义342
8.2 四位一体成矿地质背景344
8.2.1 克拉通化会聚碰撞作用与金质的富集344
8.2.2 陆陆碰撞对金矿形成的贡献351
8.2.3 侏罗纪—白垩纪洋陆俯冲和金矿耦合355
8.2.4 沂沭断裂带羽状构造系统对金矿定位的制约作用358
8.2.5 四位-体成矿地质背景小结366
8.3 挤压-伸展手风琴式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方式367
8.3.1 胶东中生代挤压伸展作用特征367
8.3.2 挤压伸展岩石学证据376
8.3.3 挤压伸展构造转换与成矿379
8.3.4 挤压伸展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方式381
8.3.5 挤压伸展成矿作用方式总结382
8.4 壳-幔成矿物质来源384
8.4.1 幔源证据384
8.4.2 壳源证据389
8.4.3 稳定同位素证据390
8.4.4 载金矿物黄铁矿微量元素证据392
8.4.5 壳-幔混合源成就超大型金矿形成的原因397
9金矿成矿规律研究398
9.1 胶东金矿成矿动力学约束398
9.1.1 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398
9.1.2 构造体制转换诱发成矿作用399
9.2 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400
9.2.1 基底构造形成演化与成矿400
9.2.2 太平洋板块运动与胶东中生代地质构造演化402
9.2.3 花岗岩与成矿402
9.2.4 构造控制因素与成矿406
9.3 金矿成矿规律407
9.3.1 成矿地质条件407
9.3.2 与金矿有关的重砂物化探异常特征410
9.3.3 金在各地质体中的含量411
9.3.4 金矿富集规律413
9.3.5 金矿分布规律415
9.3.6 金矿成矿期422
9.3.7 成矿期确定依据424
9.4 金矿成因427
9.4.1 成因类型研究427
9.4.2 成矿物质来源研究428
9.4.3 黄铁矿成因矿物学研究444
9.5 成矿模型450
9.5.1 区域成矿模型451
9.5.2 成矿理论模型452
10结论455
10.1 主要成果及认识455
10.1.1 对基础地质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455
10.1.2 全面阐述了胶东金矿的概念457
10.1.3 建立了胶东金矿成矿理论体系458
10.1.4 总结了胶东金矿成矿特征与分布规律460
10.1.5 建立了胶东金矿区域成矿模式461
10.2 建议与展望462
10.2.1 问题与建议462
10.2.2 研究前景展望462
参考文献463
后记471
热门推荐
- 1856927.html
- 2513314.html
- 3573506.html
- 3212171.html
- 2182629.html
- 2941246.html
- 3228850.html
- 1565042.html
- 2353014.html
- 28709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27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63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50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8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21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22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91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32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90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