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敬恕堂文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敬恕堂文集
  • (清)耿介撰;梁玉玮,孙红强,陈亚校点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753482347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4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602页
  • 主题词:耿介-文集;古典诗歌-作品集-中国-清代;古典散文-作品集-中国-清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敬恕堂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642

第一卷1642

壬午(明崇祯十五年1642

五月五日同人分韵得愁字1

己丑(清顺治六年1649

嵩岳寺1

郭元甫、焦锡三读书壶丘,访之值雨2

村居2

七夕闻笛2

庚寅(顺治七年1650

登太室绝顶3

宿少林寺3

辛卯(顺治八年1651

洛阳古意3

试洛谒关帝庙4

题《井梧遗恨图》4

君子学以至其道4

天地位焉5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6

壬辰(顺治九年1652

公车北上留别傅左启门人7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8

子曰“参乎吾道”全章9

经正则庶民兴9

顺治九年七月二十二日,上亲出郊外,遣谕定远大将军及诸将南征应制11

遣官赈贷天下水旱饥民诏11

拟上于孟秋躬祀太庙,以功臣配享应制12

早朝金水桥待制12

以禁囿假贫民举直言极谏之士诏12

圣驾临雍应制13

拟恭进《太宗文皇帝实录表》13

西山霁雪14

拟以房玄龄、杜如晦为仆射,以魏徵守秘书监参预朝政制14

拟汉文帝亲耕藉田诏15

赋得“龙池柳色雨中深”15

中秋素濑亭得萤字16

除夕作柬嵩山诸社友16

癸巳(顺治十年1653

甘泉房中芝产九茎颂并序16

赋得“东风已绿瀛洲草”17

赋得“夏云多奇峰”17

拟上轸念畿辅灾荒,特发帑金,敕大臣分郡赈济,全18

活饥民无算,廷臣谢表18

重建翰林院先师祠19

送周亦大年兄19

送表兄叔甘翰林督粮江南19

菊19

重阳雨20

闻雁20

送吴定辞同年归省20

园丘陪祀20

晏朝鲜贡于礼部21

耕藉田颂并序21

送顾见山同门使视芦政22

长安早春22

春晓23

春日言怀23

士君子立身行己法度论23

二月八日,扈从圣驾庆贺皇太后万寿有述24

甲午(顺治十一年1654

读二十一史论断25

赋得“河山念禹功”26

长安雪和熊缑仙侍御韵26

治河通漕议27

咏史28

金台怀古赋29

初雪30

重建翰林院先师祠记30

雀鹰31

都门送表舅焦阳长归嵩山31

历代备荒良法考32

国学观礼闻雅颂33

挽亡妻四章33

除夕哭亡荆34

郊社分祀合祀考34

乙未(顺治十二年1655

都门饯吏部宋容庵座师归养启36

立春36

八月十五夜月37

萤火依郭快庵同年韵37

秋燕37

吹笳37

菊38

老马38

风雪38

送桑笈云以侍御参政汝南38

丙申(顺治十三年1656

人日39

送洪洞刘闇然告归39

龙潭寺39

雨霁峻极禅院40

玉皇峡40

游清微宫40

入闽纪行41

将之任闽中留别诸亲友41

题宿州署竹42

虎丘八月十五42

吴山42

湖心亭行42

九日桐江舟中43

仙霞关43

丁酉(顺治十四年1657

由南平至闽43

还自延平,经尤溪界,日夕风雨来,滩高水驶,亟命盘子泊舟岩下,旦时早发乃霁,喜而赋此44

九日登乌石山44

大兵恢复闽安,五言排律五十韵,时大司马李公督师44

道山亭子四首45

署中老梅一株,时来花下吟咏独酌,遂成此诗46

探春46

茉莉46

兰46

屯田官考绩判47

仲春同张都谏立庵、王大行逸庵、萧观察含之华林寺精舍小集47

游叶园诗并序47

第二卷1658

戊戌(顺治十五年1658

莆阳道上49

枫亭49

再渡乌龙江49

宿福清署中50

洛阳桥50

晋安50

登漳州城楼50

清明日行役丹霞有感而作51

感怀五章,章四句51

同赵观察章峨游虎硿岩51

棠梨为群雀所食叹并序52

徐逋水以扇索句,卧疴小斋,率尔书之52

闽中送王大行还都门52

闽中送方伯入觐53

黯淡滩53

枫岭54

仙霞道中54

江郎山54

严子陵钓台54

江雪55

虎丘霁雪55

慧山泉55

己亥(顺治十六年1659

崇效寺访静观上人56

除夕二首56

庚子(顺治十七年1660

疏慵56

君不见57

七夕行57

秋兴八首58

题卢生祠59

铜雀台怀古59

辛丑(顺治十八年1661

巽峰塔60

巽峰塔和焦锡三韵60

梦香斋观梅60

暮春月夜赏花61

讯友人宿法王寺61

牡丹61

五月二十日驻车丰乐镇,时大雨雹,书以纪事61

雨霁真定道上62

旅馆见傅左启门人壁上花月诗和元韵62

都门送刘定寰臬宪江南62

萤火长安作63

想到63

乌石嵚崎歌63

昔予64

寿诗64

渡黄河65

十月十九拜违老母之任江右,二十一次许昌,途中依依,因有是作65

早发66

荆山66

雨中望庐山66

壬寅(康熙元年1662

湖东观风录序67

正月六日署中瑞香盛开68

四十68

正月二十六盱江之豫章舟中作68

二月十五日盱江送五弟亮归省69

创建太平石桥序69

春日游麻姑山70

苦旱行70

八月十日夜71

八月十六夜,盱江楼晏饮得白字71

秋日游麻姑山71

盱江送狄鲁修同年入都门72

题观瀑亭72

盱江署中见早梅,怀表兄傅叔甘翰林兼订栖遁之情72

除夕73

癸卯(康熙二年1663

嵩阳纪事序73

甲辰(康熙三年1664

观风移文74

天雄祷雨文75

附录:天雄万民感德碑记&成克巩76

答浚县李乡绅启77

回王东皋吏部札77

饯张盐院启78

与汤孔伯同年书78

附录:祝太恭人寿逾八帙序文&沈荃79

祝太恭人寿逾八帙序文&成克巩80

祝太恭人寿逾八帙序文&冀如锡81

呈详督抚两台告病文82

交代谢事辞督抚两台禀启83

附录:祭太恭人文&成克巩83

祭太恭人文&杜玄德84

祭太恭人文&萧惟豫85

祭太恭人文&张沐86

先大夫中宪府君耿公,先太恭人耿母傅氏行状88

上阁下成老师禀启89

附录:墓志铭&成克巩90

乙巳(康熙四年1665

祭资政大夫河阳薛行坞年伯馆师文92

?岭创修广惠庵施茶功德碑记93

丙午(康熙五年1666

与河道邵公祖书94

约文会小启95

丁未(康熙六年1667

与太守朱公祖书96

除夕97

戊申(康熙七年1668

拟大成琴操97

咏菊98

己酉(康熙八年1669

《太上感应篇》附功过格序98

靓园梅花99

逸民100

庚戌(康熙九年1670

重建洛阳周公庙碑记100

送表兄叔甘翰林左迁江左102

题温宪之山房102

《克省录》叙103

辛亥(康熙十年1671

即园诗序104

迎春花赋并序104

讯同人雪霁游龙潭寺105

奉和焦锡三雪中迟我游龙潭不至106

三将军歌咏汉柏106

壬子(康熙十一年1672

五十106

与适公清夜诗话107

游少林寺107

西园亭子107

雨后望法王寺107

俭约跋108

即园小集108

浇竹108

由西郭草堂寻五一园偶然作109

《理学要旨》序109

癸丑(康熙十二年1673

贺藩台金亦庵同年启110

答金藩台启111

与金藩台同年启111

与金藩台书112

与太守王公祖启112

与汤孔伯年兄书113

附录:汤孔伯年兄回书114

汤孔伯年兄上夏峰先生书114

夏峰先生手书115

与汤孔伯年兄书116

附录:夏峰先生语116

读《通书》跋117

读《易》117

与焦十舅118

上夏峰先生书118

附录:夏峰先生回字118

与郭元甫年兄119

赵宽夫以诗见讯,即韵和寄119

上夏峰先生120

附录:夏峰先生回字120

自课120

廓然室铭122

止庵铭122

寄赵宽夫兼订后游123

第三卷1674

甲寅(康熙十三年1674

与郭元甫年兄商订所学,作诗以纪之124

回孙君侨世兄书124

附录:夏峰先生手书《读易诗》后125

《冯氏族谱》序125

理学举业是一非二解126

与金亦庵藩台127

矩庵说128

跋《白鹿洞学规》128

嵩阳书院双柏赋并序129

评焦四舅《看山最佳处》文130

易斋说131

与焦十舅131

读《易》偶书132

?岭施粥白132

即园题壁133

上元文昌帝君告文133

与郭元甫年兄133

附录:夏峰先生寄示日谱一则134

《百思箴》并序134

焚黄告文135

读《西铭》跋136

上夏峰先生书136

附录:夏峰先生回书136

与赵宽夫书137

与傅公定门人137

居学138

甲寅除夕138

跋陶渊明《归去来图》一卷138

自课139

辅仁会约140

为学六则142

乙卯(康熙十四年1675

读《易传》跋144

偶成144

跋《兰亭帖卷》144

闻琴145

与盐院张立庵145

与焦十舅146

读《易》偶书146

题画石147

石榴147

与张仲诚先生书147

奉邀张仲诚先生游嵩少兼宽夫、升阶诸公148

读《春秋》跋148

读史偶评149

偶书149

自课150

与孙君建世兄152

与孙君建世兄152

夏峰先生像赞153

与郭骙臣153

祭征君夏峰孙先生文153

与张仲诚先生154

《易》中疑义二条寄商155

《学言诗》序155

自课156

与傅公定门人157

赠张仲诚先生157

杖铭158

与郭元甫年兄书158

答友人159

与傅公定门人160

寄傅公定门人161

与郭元甫同年161

丙辰(康熙十五年1676

人日试笔162

嵩阳书院程朱子祠上梁文162

创建嵩阳书院碑记162

嵩阳书院和万更生明府韵四首164

落成嵩阳书院四首165

与汤孔伯年兄166

与汤孔伯年兄166

与姚岳生167

嵩阳书院程子祠168

张仲诚先生游嵩少书赠四首168

傅公定相邀观莲未赴,用仲诚先生韵四首169

与履泰兄169

《家乘》序170

《家乘》小序171

敬恕堂劝孝浅说172

祭张焕辰先生文173

《家规》小序173

先大兄传175

赋得龟山“此日不再得”四首示劝学176

秋日赠别张仲诚先生四首177

与汤孔伯年兄178

寄呈汤孔伯年兄178

附录:汤孔伯年兄回书179

题《商山四皓图》180

冯克从见怀以诗,即韵和寄二首180

与履泰兄书181

“希庵”说181

培心堂铭并说182

砚铭183

灯铭183

自课183

第四卷1677

丁巳(康熙十六年1677

读《易》偶录187

与汤孔伯年兄书188

附录:汤孔伯年兄回书189

与汤孔伯年兄书190

与彭广文191

与万明府书192

与万明府193

与万明府194

与曾盐院书196

与蒋太守书196

与彭德馨广文书197

存养穷理说198

与彭德馨广文书199

秋日赠彭德馨广文199

落花200

九日同履泰、侄天嘏、侄孙孝标登高用杜工部《蓝田会饮崔氏庄》韵200

自课200

钱升阶太夫人八十寿序205

阖邑公祭佟抚台文206

与万明府207

读《道德经》偶书208

与彭德馨广文209

与钟尔知209

与崔玉阶先生210

与李贞孟先生210

与孙静子211

与姚岳生211

又与姚岳生212

戊午(康熙十七年1678

与窦敏修213

与彭德馨广文213

感兴八首214

祭大兄文215

与孙君建世兄216

与梁树百216

与窦敏修218

祭焦阳长表舅文218

与傅叔甘表兄219

答李仁玉220

与窦敏修220

答履泰兄221

苦旱221

秋日同李德功、冯克从嵩阳书院得“山”字222

与李仁玉222

与常持庵222

与守道杜公祖书223

与万更生寿序224

自课225

敬恕堂学规228

己未(康熙十八年1679

与窦敏修229

请张牖如明府新任启229

与彭德馨230

送彭德馨之江西石城任二首231

跋《兰亭帖卷》231

与学台吴五崖先生232

张牖如明府春敬恕堂赏牡丹232

喜雨偕同人丽泽堂分韵233

即园偶成233

与窦敏修233

忧旱二十二韵呈张牖如明府234

与张牖如父母234

洗心堂箴235

秋日同天嘏、孝标宿梁树百南山草堂235

呈蒋郡守236

讲“参乎吾道一以贯之”章236

嵩阳书院四时读书乐,效紫阳夫子体237

偶梦得句云:“乘时而学道,百川以赴海。”语曰“百川学海而至于海”,言学当以圣人为归也。梦有其意用,足成此诗238

嵩阳书院图说238

讲“温故知新”章239

讲“博施济众”章239

十月读象山《白鹿讲义》有感240

与窦敏修241

讲“颜渊季路待”章241

读《宋史》终卷偶批242

冬至日雪霁,独游嵩阳书院243

嵩阳书院恭承学使者吴五崖先生阐发《孝经》大义有感赋此244

讲“疏食饮水”章244

重修登封县儒学记245

张公牖如寿序247

讲“颜渊喟然叹”章248

自课249

第五卷1680

庚申(康熙十九年1680

讲“吾十有五”章252

与汤孔伯年兄书253

新正七日敬恕堂限韵咏怀254

张牖如重新学宫,月朔集多士讲书名伦堂,为此诗纪之254

讲“子在川上”章254

讲《孝经》首章255

嵩阳书院讲学纪事256

三公石258

与张牖如父母札259

与吴五崖学使书259

与张牖如父母札259

书《鄢公墓表》后260

商人感德碑颂260

跋《学宫讲书诗》后262

因论文语景东旸262

与张牖如父母札263

跋《张公劝农十咏》263

与张公札263

与张仲诚先生书264

书院雨后观瀑布264

与窦敏修书265

《嵩阳书院讲学日录》小序265

中秋君子亭观月和窦敏修先生韵266

与张公札266

寿张公诗267

又八月十八日,张公邀窦敏修先生会讲嵩阳书院,是日冒雨往。诸公皆去,余与敏修独留,时景东旸读书其间,相与讲论《太极》、《西铭》之旨,至夜分,挑灯联句267

张公寿诗序267

窦敏修先生《家乘》序268

九日登三公石和窦敏修先生韵269

张公《劝民十五款》小序270

秋日送窦敏修先生四章271

送张仲诚先生之蜀中资县任271

董抚台谢启271

冬至日与书院诸公272

与李念兹书273

与孙静子札273

冬至日读《易》偶录274

与赵宽夫札274

与张仲诚先生书275

公祭李晖若尊翁文275

挽孙君侨世兄276

书范大中卷276

与窦敏修先生书277

自果278

辛酉(康熙二十一年1681

与李九畹同年书281

与张牖如父母札281

嵩阳书院会业序282

与张牖如父母札283

与学台吴五崖先生书283

与梁树百札284

与张牖如父母札284

与景东旸札285

与吕文启书285

与梁树百札285

与张牖如母札286

与姚岳生字287

与赵玉铉札287

张牖如父母寿幛序288

与耿襄陵札289

附录:钟尔知先生见赐寿序289

答郭快庵同年书291

与郭元甫年兄札292

朱夫子家训292

春雪293

西府海棠甚盛,口占一绝293

仁智庭293

张公寿诗293

答赵宽夫书294

《登封县志》序295

与汤孔伯同年书296

与张牖如父母札297

与窦敏修先生札297

与张牖如父母札298

答孙君协世兄札298

答许酉山先生书299

答赵玉铉札300

与钟尔知札300

秋日寄梁树百301

秋日有怀郭快庵同年301

因所见,口占呈张牖如明府301

冬至后十日,雪中读《易》五言绝句四首302

赠学使吴五崖先生302

奉祝吴五崖学使太先生古稀寿302

除夕303

自课303

第六卷1682

壬戌(康熙二十一年1682

张太翁七十寿序305

与张牖如父母306

文学王晓寰墓表307

书院讲书仪注308

书院课程309

与宋非熊年兄婚启309

与刘凫山310

祭三姊文310

讲“公都子”一章310

与张仲诚先生书311

与张牖如父母312

创建登封县东望楼碑记312

与汤孔伯年兄书313

题先胤宇叔像赞314

与张牖如父母314

《仰嵩堂集》序314

批刘最《学而时习之》七篇文315

与张牖如父母315

与抚台王印周公祖书316

立春日,甫闻南方底定,喜形于诗,兼呈张牖如明府317

六十317

张牖如明府召集嵩阳书院,喜雨和焦锡三韵,即呈明府318

九月十八日同张牖如明府、郭元甫同年宿嵩阳书院318

天光云影诗二十首318

咏雪冬至后一日丽泽堂限韵322

自课322

癸亥(康熙二十二年1683

回洛中齐广文书323

与徐健庵先生书324

与汤孔伯年兄书324

与张牖如父母325

附录:徐健庵先生与张公手札326

汤孔伯年兄来书326

注释《十六喻》序文327

答汤孔伯年兄书328

与林淡亭先生书328

回抚台王公请大梁书院讲学启329

附录:王抚台请大梁书院讲学启330

张公祠堂联331

岂弟君子七章,章十二句331

答张雍恺333

与万广文333

与栗上枝334

与窦敏修先生书334

与窦敏修先生书335

《孝经易知》序336

开讲敷言337

《太极图》疏义328

孔门言仁言孝之旨340

《孝经》首章342

大梁书院讲学纪事343

大梁书院留别学使者林淡亭先生344

冬至后一日咏雪和窦敏修先生韵344

送窦敏修先生东归四首344

窦敏修先生以诗赠别,即和原韵奉寄345

寿林淡亭先生346

自课346

大梁书院发挥“吾日三省”章346

大梁书院藏书楼347

大梁书院对联347

赠窦敏修先生寻乐堂一联348

甲子(康熙二十三年1684

与抚台王印周先生书348

与张辑瑞349

与魏环极先生书349

与万圣阶先生350

王子明父母商人感德碑记351

与林淡亭先生352

嵩阳书院创建藏书楼记353

与窦敏修先生354

藏书楼对联355

与子明王父母355

与窦敏修先生书355

批李九畹《神明孝弟不是两事》文356

与徐健庵先生书356

与侯敬韦357

与林淡亭先生书357

与万圣阶先生358

附录:窦敏修先生见赐诗359

与王子明父母359

文林郎、内府中书、同年郭公墓志铭360

嵩阳书院拟策题一道362

批欧阳永叔论“系辞非圣人作”362

与李奕倩先生363

与汤孔伯年兄书363

书院讲《大学》首章364

与魏环极先生书365

与孙静子366

祭郭元甫年兄文366

书院藏书楼一联367

与张辑瑞367

祭傅叔甘表兄文368

寄张牖如父母书369

寄汤孔伯年兄370

与练揆升370

与张雍恺371

新正书院同李九畹、刘凫山联句371

甲子春,莆阳林淡亭先生讲学嵩阳书院,发挥孔门言仁之旨,即事呈正372

中秋同王子明明府、傅公定广文嵩阳书院藏书楼观月,赋得近体一章372

奉和焦锡三九日同王明府、栗上枝登藏书楼有怀张牖如南宁别驾之作373

九日登藏书楼和王子明明府韵373

和王子明明府韵373

藏书楼落成,五言排律八韵和焦锡三373

和王子明明府雪中双柏374

自课374

第七卷1685

乙丑(康熙二十四年1685

与林淡亭先生376

与王子明父母376

批董谷旰《不自欺》文377

讲“志于道”一章377

拟续《书院志》名贤一款378

与王子明父母379

与徐健庵先生379

与书院诸生380

讲“君子不重则不威”章380

登太室中峰题名381

又拟勒名381

与王公381

与乔祗承382

与王公382

重修中岳庙小引382

请孙静子启383

与窦敏修先生384

与窦敬修384

讲《易·谦》卦385

与王宾皇386

与汤孔伯年兄387

与汪钝翁先生387

与王宾皇388

表舅焦公丘园先生墓志铭388

与李惕园先生390

祭焦十舅文392

宋体仁、王敬初字说392

元日立春和焦锡三韵试笔393

登嵩高诗并序393

挽林淡亭先生394

川上亭诗并序395

川上亭子四首396

冬日送张牖如先生南归396

自课396

丙寅(康熙二十五年1686

批梁树百《藏书楼录》398

与金亦庵年公祖398

与张牖如先生399

与王宾皇399

嵩阳书院学规400

讲《中庸》首章401

与刘苍佩402

与傅公定门人403

与张辑瑞404

王公实政序404

与窦敏修先生406

文林郎德馨彭公墓志铭406

修复学宫泮池记408

与王公约丧礼禁示教修409

与窦敏修先生410

与汤孔伯年兄411

学使者蒋莘田先生贺文411

与徐健庵先生413

题《放怀泉石卷》有序并诗413

与汤孔伯年兄414

与窦敏修先生415

嵩邑徐敏庵父母德政序416

与张牖如先生417

与汪钝翁先生418

与傅公定门人419

重修崇福宫碑记419

景东旸拨入成均文420

旌梅鲁瞻母节孝贺文421

嵩山赋423

与王公424

春日偶书呈王子明明府424

嵩高六章,章十二句赠王明府424

书院春日与同人限韵得东字425

先师殿悬御题扁额,诗以纪之425

赋得嵩山为比邻426

自课426

三贤祠对联430

川上亭对联430

第八卷1687

丁卯(康熙二十六年1687

昊天与圣人皆有四府,其道何如431

阅农432

五月二十日,恭随圣驾祷雨天坛,甘霖立沛,书以纪之432

辞辅导本稿433

回奏本稿433

与许酉山先生434

与汤潜庵先生435

翁铁庵先生来字436

答翁铁庵先生436

与汤潜庵先生437

附录:汤潜庵先生回字437

与窦敏修先生437

冬至日读《易·复》438

丁卯除夕438

自课439

戊辰(康熙二十七年1688

题裴学洙寻乐居441

题杨蕴六持敬斋441

答裴九章书442

与李念兹回书442

与张辑瑞、子郎、王吁俊443

与汤元博444

《梁氏家乘》序444

与秦定叟先生445

与窦静庵先生447

《二程摘要》序447

《丹林集》序448

寄张牖如父母450

与冉永光先生450

与李泗宗452

寄窦静庵先生452

赠裴学洙寻乐居453

雨后叠石溪观莲453

丁大中丞宣谕父老勒石永除积弊口占454

雨后叠石溪观莲和焦锡三韵454

屈凤山二亲双寿454

嵩邑徐父母小民代为迎养和鲁臬台韵454

同焦锡三宿梁树百南山草堂题赠和韵455

十二月二十六日同孝标游川上亭455

自课455

己巳(康熙二十八1689

《理学正宗》序456

汪太守寿序458

答洛阳丞李翙升459

《四书玩注详说》序460

伊川书院碑记461

与巩邑广文李仲显先生463

与张牖如父母463

重修关帝庙碑记464

与窦静庵先生465

嵩阳书院创建道统祠记465

嵩阳书院请冉永光先生启467

白沙书院扁额467

白沙书院对联468

白沙书院记468

与汤元博469

与冉永光先生470

巩邑颜泗滨明府修举圣庙礼乐序470

祭汤潜庵先生文472

刘广文墓志铭473

书院紫薇475

书冯仲展寿册475

重阳日携杨仲槟、裴学朱诸同人登缑山476

自课476

第九卷1690

庚午(康熙二十九年1690

与窦静庵先生478

重修禹庙碑记478

五一园记479

窦太孺人传480

与窦静庵先生482

《周易浅解》序482

广惠庵碑记483

与阎大中丞书484

中牟旅次复阎大中丞485

李礼山德寿堂联486

自课486

《礼山园文集》序486

跋冉永光先生嵩阳诗487

《万氏族谱》序488

与窦静庵先生489

冉永光先生《文测》小序490

肖云李公墓表491

祭张牖如父母太夫人文492

明经冉公墓表493

与窦静庵先生494

吕叔玉先生墓志铭495

《嵩游草》小序497

与陈饬庵联498

编修尚若张公暨孺人刘氏墓表498

《永宜堂著稿》序500

辛未(康熙三十年1691

王公祠堂联501

与许酉山501

与窦静庵先生502

《中州道学编》序502

批窦静庵先生《中州道学编序》503

批窦静庵先生《孝经序》503

窦筠峰先生赞504

自课504

代王公回祥均盐引看语504

批梁树百《洗心堂录》505

赠张广文万六联505

龙门书院联506

田锡旗松风草堂联506

《益楼集》序506

回程鲁玉博士507

与窦静庵先生508

与黄雍书508

文学梁公墓志铭509

与窦静庵先生510

学使张公校士两河秉公持正序510

第十卷1692

壬申(康熙三十一年1692

答李礼山512

君子亭联512

《南阳书院学规》序513

批乔祗承《识仁解》514

朱阳书院记514

与窦静庵先生515

自课516

岁进士泰岑屈公暨元配汪孺人墓志铭517

答李礼山519

《中庸》图说519

《〈中庸〉图说》跋&耿荩臣522

补遗524

《嵩崖易义》序524

白崧溪传525

郜如城传525

刘方壶传526

附录528

敬恕堂文集纪年跋&耿荩臣528

耿嵩阳先生传&窦克勤530

嵩阳耿先生纪略&窦振起534

皇清诜郎中宪大夫、直隶大名兵备道、河南按察使司副使、前内翰林院检讨、显考逸庵府君行略&耿都5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