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新型人才培养艺术宝典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柳明,原真主编 著
- 出版社: 通辽: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 ISBN:7531204592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1380页
- 文件大小:438MB
- 文件页数:7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创新型人才培养艺术宝典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学校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篇649
上编 主科创新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649
第一章 学校《课程计划》与创新教育实施649
第一节 实施《课程计划》培养爱国主义650
一、各学段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650
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种途径651
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652
第二节 实施《课程计划》培养无神论世界观653
一、进行无神论教育的紧迫性653
二、宗教信仰自由与宗教不得妨碍教育655
三、各学科实施无神论教育的方法656
第三节 实施《课程计划》培养环境意识660
一、环境意识教育的紧迫性660
二、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意识661
三、环境教育的具体途径662
四、历史学科的环境教育664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665
第一节 学科创新素质教育目标665
一、政治思想品德素养666
二、学科业务素养667
三、个性心理素养667
第二节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668
第三章 语文学科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672
第一节 学科的主要特点672
一、工具性673
二、思想性673
三、文学性673
四、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673
第二节 学科创新素质教育目标674
一、思想品德素质培养674
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674
三、审美鉴赏素质培养675
四、心理素质培养675
第三节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675
二、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676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677
四、加强语文能力的训练,听、说、读、写并重,改变忽视听说训练的偏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678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678
六、挖掘教材美育因素,由境入情,由情到理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679
第四章 数学学科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680
第一节 学科特点及创新素质教育目标680
一、学科特点680
二、数学创新素质教育的目标680
第二节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681
一、数学能力的培养681
二、心理素质的培养683
三、综合能力的培养684
第五章 外语学科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685
第一节 创新素质教育目标686
一、思想素质686
二、目的语的素质和潜在外语能力的培养686
三、非智力因素训练与培养687
第二节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687
一、注意思想品德的教育687
二、注意非智力因素培养688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688
四、开展分层教学688
五、以多种形式进行教学689
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690
七、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690
第三节 外语教学改革探索691
第六章 历史学科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692
第一节 学科特点和创新素质教育目标692
一、历史、历史学和历史教学的特点692
二、历史学科创新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694
第二节 道德教育695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地位、特点、任务695
二、中学历史教学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途径696
第七章 地理学科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701
第一节 学科特点及创新素质教育目标701
一、地理学科特点701
二、创新素质教育目标702
第二节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703
一、课堂教学是主渠道703
二、搞好地理课外活动是关键704
第八章 物理学科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705
第一节 学科特点及创新素质教育目标705
一、中学物理创新素质教育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创新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706
二、中学物理创新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706
三、中学物理创新素质教育还要着眼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707
四、中学物理创新素质教育还应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707
第二节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707
一、教师要教书育人,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物理教师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可结合物理课堂教学进行707
二、中学物理创新素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贯彻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原则708
三、中学物理创新素质教育要突出学科特色,做好物理实验,理论联系实际709
四、中学物理创新素质教育应当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注意培养能力709
五、中学物理创新素质教育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促进能力的形成710
六、中学物理创新素质教育还应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711
第九章 化学学科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711
第一节 学科特点及创新素质教育目标712
一、学科特点和化学教育的职能712
二、初中化学创新素质教育目标712
第二节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714
一、注意德育渗透,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714
二、以实验为载体,实施创新素质教育715
三、加强实践活动,提高整体素质717
第十章 生物学科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718
第一节 学科特点及创新教育目标719
第二节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720
一、生物课必须使学生掌握现代人才需要具备的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720
二、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721
三、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722
四、培养环境意识722
五、培养能力723
六、培养科学观念724
七、卫生健康教育724
第十一章 学校劳动和劳动技术课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725
第一节 劳动和劳动技术课的编订725
一、劳动、劳技是国家安排、地方管理的学科课程725
二、劳动、劳技学科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主要学科726
三、劳动、劳技学科课程是中小学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主渠道726
四、劳动、劳技学科课程,是促使学生手脑并用、全面发展的课程726
五、劳动、劳技学科课程,是以学生劳动实践为主,培养和完善学生整体素质的课程727
第二节 劳动课、劳技课中的创新素质教育728
一、劳动技术教育与德育728
二、劳动技术教育与智育728
三、劳动技术教育与体育和心理素质教育730
四、劳动技术教育与美育730
五、劳动技术教育与分流教育731
第十二章 体育学科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732
第一节 学科创新素质教育的特点732
一、体育学科的重点目标是培养学生体育学科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732
二、教学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733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必须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733
四、教学的组织工作复杂、多变733
五、体育教学具有全面的综合教育作用734
第二节 学科创新素质教育的目标734
一、体育学科目标的结构体系734
二、学段、年级体育教学目标735
三、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737
第三节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737
一、掌握“三基”是基础737
二、提高体能是标志738
三、教书育人是根本740
第十三章 学校电化教育与创新素质教育741
第一节 电教媒体的特点741
一、电教媒体的基本特点741
二、电教媒体的主要特征742
第二节 电教媒体在创新素质教育中的功能744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745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发展745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746
四、有利于促进学生美育发展747
第三节 电教媒体在创新素质教育中的科学运用748
一、从整体上把握教育、教学系统,是实现科学运用电教媒体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748
二、科学地设计、选用电教媒体是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748
三、科学地运用电教媒体是提高素质教育成效的关键749
下编 学校课外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750
第十四章 学校课外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750
第一节 创新素质教育与课外活动750
一、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750
二、课外活动的性质和主要内容751
三、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753
第二节 课外活动的原则、内容、形式和方法754
一、课外活动的原则754
二、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756
三、中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757
四、课外活动的基本方法758
第三节 共青团、辅导员与创新型人才的课外活动759
一、共青团的性质和任务759
二、中学共青团开展的课外活动760
三、辅导员在课外活动中的作用762
第四节 课外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764
一、课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764
二、课外集体主义教育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771
三、课外文明礼貌教育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777
四、课外劳动教育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783
五、课外纪念日教育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785
第六节 课外国防教育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790
一、中学生课外国防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790
二、中学生课外国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791
三、中学生课外国防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791
四、中学生课外国防教育活动实例793
第五节 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797
一、数学课外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797
二、物理课外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803
三、化学课外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809
四、生物课外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815
五、电子计算机课外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820
第六节 课外文史地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825
一、语文课外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825
二、历史课外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830
三、地理课外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834
第七节 课外文艺与体育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840
一、课外音乐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840
二、课外舞蹈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845
三、课外戏曲、影视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847
四、课外联欢和曲艺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848
五、课外美术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849
六、课外书法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850
第七节 田径运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852
第八节 游泳运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857
第九节 球类运动及冰上运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861
第十节 课外体育运动比赛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866
创新型人才的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指导篇877
上编 创新型人才的学习心理877
第一章 创新型人才学习的特点、任务及其基本原则877
第一节 创新型人才学习的特点877
一、自主性逐渐增强877
二、对智能的要求逐渐增高878
三、对非智力因素的要求逐步提高878
四、更看重基础879
第二节 创新型人才在校学习的主要任务879
一、发展非智力因素879
二、发展智能881
三、打好基础883
四、强健体魄884
第三节 创新型人才有效学习的基本原则884
一、狠抓基础知识学习884
二、目前的学习应为将来的学习服务885
三、循序渐进、各个击破885
四、精学精练886
五、重视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886
第二章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创新型人才学习观887
第一节 创新型人才学业成功的关键因素887
第二节 非智力因素的内涵889
第三节 非智力因素在创新型人才学习中的作用889
第四节 动机与创新型人才的学习890
一、学习动机及动机的体系和种类890
二、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891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892
第五节 情感与创新型人才的学习894
一、情感的实质、特征及其功能894
二、情感的形式与学习895
三、创新型人才情感的自我培养898
第六节 意志与创新型人才的学习900
一、意志的实质及其特征900
二、意志的品质与学习901
三、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903
第七节 兴趣与创新型人才的学习904
一、兴趣的作用大于智能904
二、学习本身真有乐趣吗905
三、创新型人才良好学习兴趣的培养906
第八节 性格与学习907
一、性格的实质及其特征907
二、良好的性格品质与学习909
三、性格的培养911
第三章 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创新型人才的学习观913
第一节 智力的概念913
第二节 影响创新型人才接受能力高低的因素914
一、人的接受能力是有差异的914
二、影响接受能力高低的因素915
第三节 创新型人才注意能力的培养916
一、高效率的学习来自聚精会神916
二、注意的概念及种类916
三、注意的品质917
四、在课堂上怎样集中注意力917
五、自学时如何集中注意力918
六、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方法919
第四节 创新型人才观察能力的培养919
一、何谓观察及观察力919
二、观察的作用920
三、怎样培养观察能力920
四、观察与创新型人才的语文学习921
五、观察与创新型人才的理科学习922
第五节 创新型人才记忆能力的培养922
一、记忆及其基本过程923
二、记忆发展的三个阶段923
三、怎样增强记忆力924
五、有效的记忆方法927
第六节 创新型人才思维能力的培养928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点928
二、思维的理论假设929
三、思维的类型931
四、创新型人才思维能力的培养932
第七节 创新型人才想象能力的培养935
一、什么是想象936
二、想象的种类936
三、创新型人才想象能力的培养937
第八节 创新型人才特殊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939
一、特殊智力发展的关键939
二、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认知结构939
三、“先行组织者”可促进特殊智力的发展940
四、特殊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学习940
第九节 创新型人才特殊智力的发展与技能的掌握941
一、智力技能941
二、智力技能的作用942
三、技能、知识、特殊智力三者之间的关系942
四、技能学习的要素943
五、创新型人才技能学习的方法指导944
第十节 学习方式与创新型人才特殊智力的培养944
一、有意义接受式学习945
二、主动发现式学习946
三、机械记忆式学习947
四、中学生学习的现状及其改变947
第四章 创新型人才的学习心理948
第一节 创新型人才知识的理解948
一、理解的概念及其在知识学习中的重要意义948
二、理解知识的心理成分949
三、理解的性质950
四、如何提高理解的效果951
五、理解的标志956
第二节 创新型人才知识的记忆956
一、记忆的意义956
二、记忆系统957
三、知识记忆的六阶段958
第三节 创新型人才知识的应用(问题的解决)965
一、解决问题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965
二、解决问题的两个主要倾向966
三、解决问题的阶段966
四、解决问题成功人的特点967
五、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968
六、怎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969
第四节 学习的迁移970
一、迁移的概念970
二、关于迁移的理论971
三、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973
第五节 克服学习的高原现象975
一、什么是“高原现象”975
二、“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976
三、“高原现象”的克服977
第六节 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成才977
一、创造能力的培养977
二、创造的个性品质978
三、有创造力创新型人才的特征979
四、创造力培养首先要克服思维障碍980
五、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创造型人才981
六、成绩低不意谓着你不是人才984
七、发现自己的最佳才能984
八、走向早日成才之路986
下编 创新型人才的学习方法指导988
第五章 创新型人才的学法指导988
第一节 明确学习对象988
一、在校学生的学习特点988
二、提高成绩必须做好两件事992
第二节 课前预习994
一、预习的好处994
二、预习的种类、方法995
三、怎样提高预习能力996
第三节 上课997
一、听课是在校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997
二、怎样抓好上课这一主要环节998
第四节 课后及时复习1002
一、复习贵在及时1002
二、及时复习的最佳方法1003
第五节 创新型人才的作业与练习1005
一、做作业、练习的作用1005
二、习题的种类及做法指导1005
三、做作业的过程1006
第六节 创新型人才的系统复习观1010
一、系统复习的主要任务1010
二、系统复习的方法指导1011
第七节 创新型人才应考指导1013
一、保持最佳的应考心理状态1013
二、应考的一般技巧指导1015
三、重视考后反馈1017
第八节 学会科学地利用时间1019
一、“时间利用课”的开设1019
二、检查时间浪费的原因1020
三、有效利用时间应遵循的原则及方法指导1021
第九节 学会科学用脑1025
一、为什么要学会科学用脑1025
二、学会科学用脑1026
第十节 值得借鉴的几种学习方法1029
一、学习及学习方法名人指点1029
二、值得借鉴的几种学习方法1031
创新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创造力开发篇1039
上编 创造及创造力理论1039
第一章 创造力概述1039
第一节 创造力的界说1039
一、创造力的标准1039
二、创造力与智力1040
三、创造力与个性1043
四、创造力与知识1044
第二节 创造力的结构分析1045
一、创造力的层次1045
二、创造力的两个主要成分1047
三、创造力的信息加工结构1048
四、创造力的多元性1050
五、创造活动过程的结构1051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分析1053
一、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1053
二、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1054
三、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1056
四、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1056
五、潜意识思维与显意识思维1057
六、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元认知监控1057
第四节 创造力理论评价1059
一、犹如盲人摸象的定义1059
二、伦布罗索:“天才就是疯子”1062
三、韦特海默:“创造性思维常因学校训练而丧失”1063
四、马斯洛:“一种神一般的、同情的、非活动的、非干预的觉知”1065
五、托兰斯:“创造者比常人有更多的异性特征”1066
六、爱杜森:“缺乏温情使科学家把智力活动而非情感作为满足的源泉”1068
七、吉尔福特:“创造力的精髓即发散思维”1068
第五节 创造力研究发展1070
一、默默无闻的70年1071
二、才华横溢的播种者1072
三、萌芽期:分析名人传记1073
四、发展期:全方位研究与应用1074
第二章 创新型人才创造力的发展1082
第一节 学前创造力的发生与发展1082
一、婴儿期创造力的自我发现1082
二、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条件1083
三、幼儿好奇心、创造性想象的发展1085
四、学前儿童艺术创造力的发展1086
五、游戏与学前儿童创造力1089
第二节 小学期创造力的发展1092
一、小学期——创造力发展的新阶段1092
二、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动态过程1094
三、各科学习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1095
四、小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与创造发明1098
第三节 中学生创造力的发展1100
一、中学生想象和思维发展的新特点1100
二、中学生自我意识与其创造力的发展1102
三、中学生交往与其创造力的发展1104
四、中学生创造力的一般特点1106
五、各科学习中中学生创造力的发展1106
六、科技活动与中学生创造力的发展1108
下编 创造力开发1109
第四章 创造力的奥秘1109
第一节 “思维逆行”的“边缘人”1109
一、创造活动:人与自然界的精彩对话1109
二、可逆思维:飞翔于对象与客体之间1115
三、边缘人格:“成人与孩子、正常与发疯、男性与女性”的通融者1121
第二节 生命不能承受太轻1122
一、“生命能”与压抑1123
二、相对压抑与意志过程1125
三、绝对压抑与创造活动1126
第三节 中国人的“象化思维”与“圣人人格”1127
一、传统文化:从结构到研究的反思1127
二、象化思维:《周易》留在中华民族心理上的痕迹1129
三、“圣人”人格:中西方传统下的精神人格比较1135
第五章 创造力教育1139
第一节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1139
一、家庭:从父亲给儿子点烟说起1139
二、学校:既培养人才也培养庸才的“摇篮”1143
三、社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147
第二节 创造力的教学相长1148
一、创造力教育的原则与策略1148
二、促进创造力的教学技术1155
三、促进创造力的主要方法1162
第三节 创造力训练指南1169
一、创造力与技能技巧1169
二、创造力训练要素1169
三、创造力训练方案1170
第四节 创造力测验1186
一、威廉斯创造倾向测验1186
二、托兰斯创造性自我测定1188
三、劳德赛创造才能自我测验1188
创新型人才创新思维模拟与活化训练篇1193
上编1193
小高斯巧解算术题1193
爱迪生测灯泡1193
两个伟人选助手1194
思维学原理之一1195
朗之万上课1195
费曼教授的报告1196
爱因斯坦的学习方法1197
思维学原理之二1198
10岁的思维向导员1199
奇妙的“形象思维”课1199
苏格拉底的“头脑助产术”1200
思维学原理之三1201
天才的思维方式1202
思维学原理之四1205
成见的束缚力量1206
我当不了总统1206
邱吉尔炒股记1207
冒险一试的勇气1208
键盘的标准设计1208
奇特的毕业考试1209
费米的推论1209
无用的减速器1210
毛虫的“从众心理”1210
权威效应1211
通用公司的决策方式1211
奇特的学校1212
文具盒的设计1212
戈底乌斯绳结1213
阿西莫夫的失误1213
思维的“误区”1214
追问到底法1215
香港小姐决赛1215
乱世从权1216
两种命运1217
磨工卖驴的启示1217
逻辑思维的死角1218
灵魂的重量1219
福尔摩斯的推理1219
濠上之辩1220
知识的价值1220
斯大林的失误1220
资料分析法1222
隐形人1222
对付德国闪击战的谋略1223
锡兰人捕鳄鱼的故事1224
背水一战1224
围魏救赵1225
贝卡谷地之战1225
以色列反败为胜1226
越南的边界战争1227
汉斯的铜牌1229
亚默尔卖水1229
老侦察员解答化学题1230
高级反谍教官的失误1231
不翼而飞的材料1231
美国的“高边疆”战略1232
情报机关中的作家1233
可悲的棋子1233
平托上校的高明测试1235
奇想1236
会生金蛋的老母鸡1236
突发奇问训练反应能力1237
“笨牛”1238
巧钻关税1239
冰制输油管1239
高明的记者1240
别出心裁的告示1241
子贡救鲁1241
吴起争权1243
孙膑巧出赛马计1243
刘邦置酒论兴亡1244
曹冲称象1244
凶手是谁?1245
宋太祖以愚困智1246
张齐贤巧断家产1246
丁谓一举三得1247
商船是否应该架炮1247
雇用小偷1248
心理眩惑现象1249
怎样提高火箭的推动力1249
黑色电扇1250
什么最重要1250
尤伯罗斯的成功奥秘1251
尤伯罗斯想到的高招1252
出卖贫穷1253
让旅客植树1254
两个推销员1254
沙漏的新用途1255
元宝变泥块1255
陈子昂一举成名1256
毛姆自荐1256
哥伦比亚公司以攻为守1257
波音公司以害为利1258
商人的借据1259
复印机的高价位策略1260
1元的投标报价1261
炸掉油漆1261
6岁的百万富翁1262
第三只“眼”1262
泡泡糖的市场分割战略1263
安全别针的有趣故事1264
联想的价值1265
经营旅馆的外行1265
画水画火1266
李允则巧修城墙1266
曾国藩防守术1267
石达开诱歼湘军水师1268
刘伯承的“重叠”计1269
平津战役1269
福尔摩斯的知识结构1270
思考的时间1270
1+1等于几1271
消除隔阂的方法1272
广告征兵1273
假信诈退敌军1274
河豚战术1274
减肥计1275
连环三计1276
喝干大海1276
宣传误导1277
举重若轻1277
迫其自毙1278
公开的秘密1279
奇妙的调查方法1279
比三个商人还要精明的人1280
万里长城与中苏谈判1281
马歇尔的良苦用心1281
模糊语言1282
无知之智1283
电脑的欺诈1283
棒球道1284
柯伦泰的谈判艺术1284
见微知著1285
阵地上的波斯猫1286
约米尼研究战争的方法1286
标准件的产生1287
AF是哪里?1288
人是有理由的动物1288
将心比心1289
模拟监狱1289
列宁的演讲艺术1290
小泽征尔夺魁记1291
埃以和谈1291
红脸和白脸1292
日本商人的礼节1292
地堡变坟墓1293
降价经营策略1294
哈式急智1294
日本人寻找大庆1295
希尔顿的微笑服务1296
美日汽车大战1297
林肯为寡妇辩护1298
让对方证人为自己辩护1298
负重的流浪汉1299
围棋·电脑·形象思维1300
汇丰银行出奇致胜1302
来自俾斯麦的贷款1304
智擒密谋分子1304
鸡蛋里的秘密1305
飞机的发明史1306
智力超常儿童的调查报告1306
相克相生的谋略1307
一套思维的价值1308
影子企业1309
上兵伐谋1309
下编1310
智过防线1310
以计为首1311
顾客创造了产品1311
经营哲学1312
自圆其说1313
追本溯源1314
反向操作1314
智力与环境1315
聪明的代价1316
哥伦布立蛋1316
新可口可乐配方1317
产品定位策略1318
“假日饭店”的问世1319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1320
价值4亿日元的发明1322
外行的发明1323
以才服人1324
箕子见微知著1324
知微存树1325
作战空间的演变1325
侥幸取胜1326
三角经营法1327
仁川港登陆1328
坎尼之战1330
美军设饵围歼越军1331
工业“幼儿园”1332
远见卓识1333
广告的策略1333
以虚带实的经营策略1334
零的突破1335
理性的谬语1337
天堂与地狱1337
自然之道1338
大师的来源1339
女王叫门1340
一本小书的价钱1340
格勒斯计保美孚石油公司1341
索尼公司的“U”型价格1342
福特的知识观1342
以攻为守牵制敌人1343
铁托欲取反弃1344
与魔鬼联姻1345
无法取胜的战争1346
斯巴达克斯的智谋1347
外商的诡计1348
火山爆发后的决策1348
他说服了美国总统1349
苏军中尉与原子弹1350
假冒的探险家1351
垃圾中的情报1351
海王星的发现1353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1353
守卫马铃薯1354
神奇的大铁锅1355
地球的重量1356
原子的影子1357
606的发明思路1357
科学知识体系的结构1358
美能够测量吗1359
没有手的雕像1361
音乐神童莫扎特1362
人造天才的悲哀1362
老猎人以火灭火1363
国王还债1364
一则信息的价值1365
首先应该想到的1366
结构类比1366
大智若愚1367
比赛聪明1368
金币会被溶化掉吗1368
美国式名人榜1369
大脑与地球1370
植物的思维智能1371
自然·人类·科学1373
想象力大赛1376
美国的小学教育1377
创造性思维更重要1379
热门推荐
- 2755126.html
- 323468.html
- 3529765.html
- 762235.html
- 3137713.html
- 2519452.html
- 202296.html
- 3304685.html
- 1846029.html
- 981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37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2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13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19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9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82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8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21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40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6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