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解马克思 从《中学毕业作文》到《哲学的贫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理解马克思 从《中学毕业作文》到《哲学的贫困》
  • 陈宇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22038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32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45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思想评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理解马克思 从《中学毕业作文》到《哲学的贫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思想的出发点1

第一节 关于马克思思想出发点的争议1

第二节 马克思思想的原始基因5

一、思想启蒙6

二、高尚的品格8

三、客观的历史认知态度9

四、远大的理想11

第三节 从康德、费希特转向黑格尔13

一、波恩大学时期14

二、“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15

三、转向黑格尔18

第四节 继承黑格尔 超过黑格尔21

一、《博士论文》简介22

二、继承黑格尔25

三、超过黑格尔29

第二章 面向现实本身寻求思想34

第一节 开始趋向现实34

一、为出版自由而斗争37

二、用“矛头”和“斧子”为自由而战斗40

三、阐明哲学与世界的关系45

四、在物质利益问题上的初步突破47

五、承认社会关系的客观必然性和决定性意义49

第二节 历史学研究:科学研究的起点52

一、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52

二、对“苦恼的疑问”的历史学探索54

第三节 对黑格尔的第一次系统批判58

一、马克思开始接受费尔巴哈的影响58

二、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国家观的批判62

三、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和改造66

四、对黑格尔政治国家决定私有财产的观点的批判68

第四节 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69

一、政治解放70

二、人类解放75

第三章 从针对“副本”的批判转向对“原本”的批判79

第一节 马克思新世界观的诞生地和秘密80

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81

二、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动因82

三、从政治异化批判转入劳动异化批判85

四、共产主义的哲学论证97

五、对黑格尔批判方法的批判109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前夜115

一、对“纯粹批判”的批判116

二、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批判方式的人学辩护120

三、对黑格尔唯心史观的人学批判122

四、唯物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基础124

五、开始超越费尔巴哈125

第四章 从地上升到天上130

第一节 “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130

一、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过程131

二、马克思人本主义世界观的彻底解构136

三、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深度解读143

第二节 唯物史观的正式形成146

一、唯物史观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147

二、从分工出发的社会历史批判155

三、唯物史观的第一次系统表述168

第三节 共产主义的科学论证178

一、揭示共产主义运动的经济根源178

二、阐明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力量180

三、指明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181

四、揭示共产主义革命与以往革命的根本区别182

五、科学预测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82

第五章 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最终视阈184

第一节 批判蒲鲁东的唯心主义经济学185

一、蒲鲁东及其唯心主义经济学185

二、对普鲁东历史观方法论的批判190

三、对普鲁东价值论的经济学批判204

第二节 奠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208

一、确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09

二、奠定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211

三、孕育着剩余价值的思想214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更精确的表述216

一、肯定经济范畴是客观经济关系的理论表现217

二、揭示辩证法的客观性 阐述对立统一规律219

三、阐明生产力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21

四、阐述关于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思想224

五、肯定无产阶级革命 揭示阶级斗争的社会根源227

主要参考文献2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