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扶贫旅游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扶贫旅游理论与实践
  • 李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81780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03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217页
  • 主题词:不发达地区-旅游业-经济发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扶贫旅游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

1.2 研究区域的典型性6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9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10

第2章 国内外旅游与反贫困问题研究进展14

2.1 旅游与反贫困问题的主要研究历程14

2.2 旅游与反贫困问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7

2.3 旅游与反贫困问题的主要研究方法26

2.4 总评27

第3章 扶贫旅游的基础理论31

3.1 旅游与反贫困的主要理论31

3.2 扶贫旅游的相关概念37

3.3 扶贫旅游的概念辨析42

3.4 扶贫旅游的作用机理45

3.5 扶贫旅游发展模式与机制构建57

第4章 三江源地区贫困与旅游发展现状及其互动分析62

4.1 三江源地区贫困现状与成因分析62

4.2 三江源地区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发展现状73

4.3 三江源地区旅游发展与消除贫困的互动分析80

第5章 三江源地区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态度和参与行为90

5.1 研究设计90

5.2 被调查居民的基本情况94

5.3 量表分析96

5.4 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态度和参与行为分析101

5.5 本章小结117

第6章 三江源地区扶贫旅游发展模式121

6.1 三江源地区扶贫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政府主导121

6.2 三江源地区各类型区的扶贫旅游发展辅助模式124

第7章 三江源地区扶贫旅游发展机制142

7.1 扶贫旅游发展的导向性机制142

7.2 扶贫旅游发展的规范性机制147

7.3 扶贫旅游发展的传递机制152

7.4 扶贫旅游发展的参与机制154

7.5 扶贫旅游发展的效率机制164

第8章 结论与讨论167

8.1 主要结论167

8.2 讨论172

附录174

参考文献188

后记203

一、图目录7

图1-1 三江源地区位置与范围示意图7

图1-2 研究技术路线及其总体逻辑结构11

图2-1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成果变化趋势16

图2-2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方法构成27

图3-1 贫困—人口增长—生态脆弱的恶性循环46

图3-2 扶贫旅游打破PPE恶性循环47

图3-3 扶贫旅游突破贫困的制约因素49

图3-4 扶贫旅游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消除贫困“双赢”52

图3-5 扶贫旅游发展的驱动力系统56

图3-6 扶贫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57

图3-7 扶贫旅游发展的机制框架61

图4-1 三江源地区、青海省、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63

图4-2 三江源地区贫困县分布图64

图4-3 三江源地区农村人口比重、人均GDP演进态势69

图4-4 三江源旅游资源类型占全部旅游资源类型的比重74

图4-5 三江源地区历年旅游总收入77

图4-6 “您最想去青海哪个地方?”网上投票调查结果79

图4-7 旅游打破三江源地区贫困的恶性循环81

图4-8 三江源地区旅游业对地区经济贡献率增速比较85

图6-1 拉布寺、拉司通村123

图6-2 三江源地区旅游资源禀赋综合得分及空间分布126

图6-3 三江源地区扶贫旅游发展的类型区130

图6-4 结古镇、格萨尔文化广场、结古寺132

图6-5 达那寺、达那河谷、贫困居民134

图6-6 产业联动模式137

图6-7 兴海县黄河谷地、莫多水电站、赛什塘铜矿选矿厂140

图6-8 格萨尔狮龙宫殿、新寨嘉纳嘛呢石经城、鄂陵湖畔141

图7-1 三江源地区旅游收入预测趋势图143

图7-2 三江源地区扶贫旅游战略体系147

图7-3 扶贫旅游发展的运作系统152

二、表目录27

表2-1 国内外旅游与反贫困问题研究对比27

表3-1 关于贫困概念的主要观点37

表3-2 关于旅游扶贫概念的主要观点40

表3-3 扶贫旅游与其他旅游特征的比较44

表3-4 国内外利于贫困人口参与的旅游产业组织模式一览表58

表4-1 三江源经济社会发展度测度指标体系62

表4-2 三江源地区气候状况表65

表4-3 青海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66

表4-4 三江源地区受教育情况与青海省及全国的比较68

表4-5 三江源地区从业人员结构与青海省及全国的比较69

表4-6 三江源地区乡村从业人员结构与青海省及全国的比较70

表4-7 三江源地区城镇化水平与青海省及全国的比较71

表4-8 三江源地区产业结构与青海省及全国的比较72

表4-9 三江源地区交通、通信状况与青海省及全国的比较72

表4-10 游客对三江源旅游评价79

表4-11 三江源地区旅游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与全国对比84

表4-12 三江源地区旅游产业与GDP和三产产值85

表4-13 三江源地区居民家庭收入来源情况87

表5-1 被调查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及社会属性95

表5-2 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态度和参与意向主成分分析96

表5-3 居民对旅游扶贫经济、社会文化正效应的感知98

表5-4 居民的参与旅游行为意愿99

表5-5 居民对旅游扶贫负效应的感知100

表5-6 居民对旅游扶贫环境、人口素质正效应的感知101

表5-7 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101

表5-8 居民对能为旅游开发提供的项目和服务的感知103

表5-9 居民参与的限制性因素103

表5-10 性别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态度和参与意向T检验104

表5-11 民族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态度和参与意向的方差检验104

表5-12 年龄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态度和参与意向的方差检验105

表5-13 受教育程度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态度和参与意向的方差检验106

表5-14 职业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态度和参与意向的方差检验107

表5-15 家庭人均年收入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态度和参与意向的方差检验108

表5-16 是否从事与旅游相关工作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态度和参与意向的T检验109

表5-17 与景区的距离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态度和参与意向的方差检验110

表5-18 时间充裕与否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态度和参与意向的方差检验111

表5-19 政府帮助与否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态度和参与意向的方差检验112

表5-20 了解旅游与否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态度和参与意向的方差检验114

表5-21 资金足够与否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态度和参与意向的方差检验115

表5-22 知识足够与否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态度和参与意向的方差检验116

表5-23 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态度与参与意向相关系数117

表6-1 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25

表6-2 三江源地区旅游资源禀赋综合得分125

表6-3 三江源地区贫困度测度指标体系126

表6-4 三江源地区各县贫困度评价值129

表6-5 三江源地区扶贫旅游发展战略分区131

表6-6 参与国内扶贫活动的主要非政府组织135

表6-7 主要国际援助和发展组织136

表7-1 三江源地区旅游业对其国民经济的拉动效益预测144

表7-2 旅游业可提供就业岗位情况145

表7-3 三江源地区旅游就业增长潜力指标预测146

表7-4 三江源地区旅游就业增长潜力预测146

表7-5 扶贫旅游监测评估体系1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