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移动通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章坚武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61206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18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30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移动通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概述1
1.1 移动通信及其特点1
1.2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2
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4
1.4 移动通信系统的频段使用5
1.5 多址方式5
1.5.1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方式5
1.5.2 移动通信系统中不同多址方式的频谱效率6
1.6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史7
1.7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现状10
1.8 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发展方向11
思考题与习题13
第2章 移动通信网14
2.1 引言14
2.2 移动通信体制14
2.2.1 大区制移动通信网14
2.2.2 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网15
2.3 移动通信的信道结构16
2.3.1 话音信道(VC)17
2.3.2 控制信道(CC)17
2.5.1 同频道干扰18
2.5 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18
2.4 移动通信网的频率配置18
2.5.2 邻频道干扰20
2.5.3 互调干扰20
2.5.4 阻塞干扰21
2.5.5 近端对远端的干扰21
2.6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频率规划22
2.6.1 等频距分配法22
2.6.2 信道分配策略23
2.7 多信道共用技术24
2.7.1 话务量与呼损25
2.8 移动通信的交换技术28
2.7.2 每个信道能容纳的用户数28
2.8.1 无线信道上的通话监视29
2.8.2 位置登记与一齐呼叫30
2.8.3 呼叫过程32
2.8.4 定位和越区切换33
2.9 信道自动选择方式36
2.9.1 专用呼叫信道方式36
2.9.2 循环定位方式36
2.9.3 循环不定位方式37
2.9.4 循环分散定位方式37
思考题与习题37
3.1.1 直射波38
3.1.2 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38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38
3.1 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38
3.1.3 绕射损耗39
3.1.4 反射波40
3.1.5 多径效应与瑞利型(衰落特性)40
3.1.6 莱斯(Riceam)衰落分布41
3.2 电波传播特性的估算(工程计算)42
3.2.1 Egli John J.场强计算公式42
3.2.2 奥村(Okumura)模型42
3.2.3 Okumura-Hata方法52
3.2.4 微峰窝系统的覆盖区预测模式53
思考题与习题55
4.1.1 影响数字调制的因素56
4.1.2 数字调制的性能指标56
第4章 数字调制技术56
4.1 引言56
4.1.3 当今蜂窝系统、PCS(个人通信系统)和无绳电话采用的主要调制方式57
4.2 线性调制技术58
4.2.1 二进制移相键控(BPSK)58
4.2.2 差分移相键控(DPSK)59
4.2.3 正交移相键控QPSK(4PSK)61
4.2.4 交错正交四相相移键控(OQPSK)63
4.2.5 π/4-QPSK64
4.3 恒包络调制技术69
4.3.1 最小频移键控MSK69
4.3.2 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GMSK78
4.4 “线性”和“恒包络”相结合的调制技术85
4.4.1 M维相移键控(MPSK)85
4.4.2 M维正交振幅调制(QAM)87
4.4.3 M维移频键控(MFSK)88
4.5 扩频调制技术89
4.5.1 PN码序列90
4.5.2 直接序列扩频(DS-SS)91
4.5.3 跳频扩频技术(FH-SS)92
4.5.4 直扩的性能93
4.5.5 跳频扩频的性能94
4.6 在多径衰落信道中的调制性能分析95
4.6.1 在慢速平稳衰落信道中的数字调制性能96
4.6.2 在频率选择性移动通信信道中的数字调制技术98
思考题与习题100
第5章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与GPRS101
5.1 引言101
5.2 GSM的电信业务102
5.2.1 承载业务103
5.2.2 电信业务103
5.2.3 补充业务104
5.3 GSM结构105
5.3.1 移动台(MS)105
5.3.2 基站(BS)及基站收发信机(BTS)106
5.3.3 基站控制器(BSC)106
5.3.6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107
5.3.4 发送编码器和速率适配器单元(TRAU)107
5.3.5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107
5.3.7 访问者位置寄存器(VLR)108
5.3.8 鉴权中心(AUC)109
5.3.9 设备识别寄存器(EIR)109
5.3.10 操作和维护中心(OMC)109
5.4 GSM较模拟网的优势109
5.4.1 GSM系统在抗瑞利衰落及干扰方面均优于TACS系统109
5.4.2 GSM系统与TACS系统的性能比较110
5.5 GSM网络接口111
5.5.1 空中接口(Um)111
5.5.2 A-bis接口111
5.5.5 移动应用部分(MAP)112
5.5.3 A接口112
5.5.4 PSTN接口112
5.6 GSM的编号、鉴权与加密113
5.6.1 编号和路由113
5.6.2 鉴权与加密(Authentication and Ciphering)116
5.7 GSM无线信道119
5.7.1 频域分析119
5.7.2 时域分析119
5.7.3 语音编码(Speech Coding)119
5.7.4 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120
5.7.7 信道组成(Channel Organization)121
5.7.6 调制121
5.7.5 交织(Interleaving)121
5.7.8 不连续发送和话音激活检测124
5.7.9 定时前置和功率控制124
5.7.10 移动台接入125
5.8 GSM呼叫方案126
5.8.1 移动台开机后的工作126
5.8.2 小区选择(Cell Selection)127
5.8.3 位置登记和位置更新127
5.8.4 建立通信链路(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Link)128
5.8.5 起初信息起程(Initial Message Procedure)128
5.8.6 鉴权(Authentication)128
5.8.8 位置更新过程129
5.8.7 加密(Ciphering)129
5.8.9 通信链路的释放(Release of Communication Link)130
5.8.10 移动台主叫(Mobile Origination)130
5.8.11 移动台被呼(Mobile Termination)131
5.8.12 切换(Handover)133
5.9 GSM通向3G的一个重要里程碑——GPRS135
5.9.1 GPRS标准制定的过程与阶段136
5.9.2 GPRS网络的网络结构137
5.9.3 GPRS网络的分层结构138
思考题与习题147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48
6.1 引言148
6.1.1 CDMA技术的标准化149
6.1.2 我国CDMA系统可以占用的频率150
6.1.3 CDMA系统的特点150
6.2 CDMA空中接口协议层153
6.3 CDMA前向信道154
6.3.1 前向业务信道154
6.3.2 前向广播信道160
6.4 CDMA反向信道162
6.4.1 接入信道163
6.4.2 反向业务信道165
6.5 功率控制171
6.5.1 反向开环功率控制172
6.5.2 反向闭环功率控制173
6.5.3 前向功率控制175
6.6 RAKE接收机175
6.7 CDMA系统的容量177
6.7.1 干扰对CDMA容量的影响177
6.7.2 提高CDMA通信系统容量的有效技术——智能天线技术178
6.8 CDMA登记183
6.8.1 漫游的决定因素183
6.8.7 基于参数改变的登记184
6.8.5 基于距离的登记184
6.8.6 基于区域的登记184
6.8.4 基于时钟的登记184
6.8.3 关机登记184
6.8.2 开机登记184
6.9 CDMA切换过程185
6.10 从cdmaOne到cdma2000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186
6.10.1 CDMA技术标准的发展186
6.10.2 cdma2000的发展趋势186
6.10.3 CDMA在我国的发展前景188
思考题与习题190
第7章 3G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191
7.1 概述191
7.1.1 IMT-2000的网络标准192
7.1.2 ITU对IMT-2000的相关规定195
7.2 软件无线电技术197
7.3 无线传输技术(RTT)197
7.3.1 向ITU提交的候选RTT方案197
7.3.2 三种主流标准的RTT方案与性能比较200
7.4 如何发展我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204
7.4.1 我国发展3G的有利条件204
7.4.2 3G在中国的市场前景205
7.5 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的主要技术要求及现状207
7.5.1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207
7.5.2 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研发状况207
思考题与习题208
附录 缩略词209
参考文献217
热门推荐
- 2811895.html
- 512925.html
- 442399.html
- 2747617.html
- 3619572.html
- 3309477.html
- 216593.html
- 1979242.html
- 393272.html
- 26329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36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25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31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43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80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8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29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10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34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3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