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证与分析 逻辑的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论证与分析 逻辑的应用
  • 谷振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32289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60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6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论证与分析 逻辑的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逻辑的起源与传统1

一、“论辩术”与希腊逻辑的传统2

1.什么是“论辩术”2

2.智者派的“论辩术”、“修辞术”与“诡辩术”3

3.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论辩术”5

4.亚里士多德的“论辩术”7

5.希腊逻辑的传统18

二、《墨经》的逻辑类型特征22

1.“援”与“推”的结构形式24

2.判定“同类”的标准29

3.“推类”:逻辑的类型特征34

三、传统逻辑与逻辑的传统37

1.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38

2.传统逻辑与思维训练39

3.思维训练的方法41

第一编 论证与分析的逻辑知识基础45

第一章 概念和命题45

第一节 概述45

一、判断和命题45

二、命题的基本特征46

三、命题和语句46

四、命题的形式结构47

五、实质概念和形式概念48

第二节 实质概念49

一、实质概念的定义50

二、内涵和外延50

三、实质概念的种类51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51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52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53

四、实质概念间的关系53

(一)全同关系54

(二)真包含关系54

(三)真包含于关系55

(四)交叉关系55

(五)全异关系56

五、明确实质概念的逻辑方法57

(一)定义57

(二)划分60

(三)限制与概括62

第三节 形式概念63

一、词项与简单命题63

(一)直言命题的结构64

(二)联项、量项与标准命题65

(三)自然语言翻译为标准命题67

二、关系项与关系命题71

(一)关系命题与直言命题71

(二)关系的对称性72

(三)关系的传递性73

三、联结词与复合命题74

(一)“并且”74

(二)“或者”75

(三)“要么,要么”76

(四)“如果,则”78

(五)“只有,才”80

(六)“当且仅当”81

(七)“并非”82

(一)模态命题与非模态命题84

四、模态词与模态命题84

(二)“可能p”及其否定85

(三)“必然p”及其否定86

第二章 演绎推理87

第一节 推理概述87

一、什么是推理87

二、推理的有效性87

三、推理的类型89

第二节 直接推理89

一、根据对当关系的推理89

(一)标准命题对当关系的推理89

(二)模态命题对当关系的推理92

(一)标准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94

二、根据命题变形的推理94

(二)换位法95

(三)换质法96

(四)换质位法97

第三节 间接推理97

一、直言三段论98

(一)直言三段论的定义和结构98

(二)直言三段论的公理98

(三)关于其他格有效式的证明100

(四)有效三段论式的判定规则102

(五)非标准式、省略式和联锁式106

二、假言三段论109

(一)假言三段论的基本式109

(二)假言三段论的应用110

(三)纯假言三段论112

(一)相容的选言三段论114

三、选言三段论114

(二)不相容的选言三段论115

四、二难推理116

(一)二难推理的有效式116

(二)破斥二难推理的方法117

第三章 归纳推理120

第一节 归纳概述120

一、归纳的关系120

二、归纳推理和归纳方法120

三、归纳和演绎的联系与区别122

第二节 归纳推理举例122

一、完全归纳推理123

二、不完全归纳推理124

三、概率推理126

四、统计推理131

五、类比推理134

六、溯因推理136

七、假说演绎推理137

第三节 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139

一、求同法141

二、求异法142

三、求同求异并用法143

四、共变法145

五、剩余法147

第二编 论证中的逻辑问题151

第四章 与论题相关的逻辑问题151

第一节 分析概括主要论点151

一、由一般到个别的分析152

二、由个别到一般的概括154

三、由个别到个别的比较156

四、识别主要论点的一般方法158

第二节 揭示作者的论证意图159

一、什么是论证意图159

二、论证意图举例160

三、揭示论证意图的一般方法163

第三节 辨析争论的焦点164

一、共识点与争议点164

二、立论根据不同166

三、理解方式不同168

四、辨析争论焦点的一般方法172

第四节 怎样推断结论174

一、演绎推理的结论174

(一)与简单命题的推理相关的结论174

(二)以简单命题为前提推出结论的一般方法178

(三)与复合命题的推理相关的结论179

(四)以复合命题为前提推出结论的一般方法186

二、归纳推理的结论187

三、类比推理的结论192

第五章 与论据相关的逻辑问题195

第一节 填平论证中的不一致之处195

一、“有效性”与“一致性”195

二、与一般原则的例外相关的解释197

三、与统计数据相关的解释201

四、与探求因果联系相关的解释206

五、简短总结211

第二节 揭露或者阐明论证所依赖的假设212

一、什么是假设212

二、怎样揭示演绎论证的假设212

三、怎样揭示归纳论证的假设221

四、怎样揭示类比论证的假设230

五、揭示假设的一般原则235

第三节 对论证的强化或削弱236

一、附加论据对论证的影响236

二、对论证的强化238

三、强化论证的注意事项247

四、削弱与反驳248

五、反例削弱方法249

六、对论证的强化和削弱280

第六章 与论证方式相关的逻辑问题292

第一节 论证方式概述292

一、具有演绎关系的论证292

二、具有归纳关系的论证293

三、形式分析和语义分析294

四、两种相互补充的论证方法296

五、论证目的与论证策略297

第二节 分析比较论证的形式结构298

一、直接推理和关系推理299

二、直言三段论302

三、复合命题的推理306

第三节 潜在原则的分析与运用311

一、对一般原则的运用与分析312

二、论证中潜在原则的相同或相似317

三、识别论证方法或论证策略325

第四节 常用的几种论证方法331

一、选言证法331

二、反证法334

三、归谬法336

四、独立证明338

(一)譬喻式类推341

五、类推法341

(二)援引式类推343

(三)归谬式类推344

第七章 与论证相关的谬误348

第一节 谬误概述348

一、谬误产生的根源348

二、谬误与诡辩351

三、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353

第二节 相关谬误354

一、人身攻击354

二、诉诸无知357

三、诉诸权威358

四、诉诸怜悯360

五、诉诸众人362

第三节 歧义性谬误364

一、偷换概念366

二、合成的谬误370

三、分解的谬误372

四、强调的谬误374

五、诘问的谬误377

第四节 论据不足的谬误380

一、绝对判断381

二、自相矛盾383

三、假二择一388

四、轻率概括390

五、轻断因果393

六、统计的谬误396

七、假类比400

八、虚假理由402

九、窃取论题405

十、转移论题408

第三编 分析技巧与推理技能417

第八章 分析与推理417

第一节 分析与推理概述417

一、分析与推理的关系417

二、推理能力与分析能力418

三、分析能力的训练421

四、符号使用的约定427

第二节 排序问题428

一、排序问题的定义及分类428

二、单行排序问题428

三、多行排序问题434

四、圆桌排序439

一、组队问题的定义和种类445

第三节 组队问题445

二、简单的组队问题446

三、复杂的组队问题452

四、混合的组队问题460

第四节 对应关系问题465

一、对应关系的定义和种类465

二、双类元素的对应关系问题466

三、多类元素的对应关系问题471

四、混合的对应关系问题477

第五节 其他类型的问题483

一、时间表问题484

二、坐标问题489

三、网络问题494

附录1 综合练习499

附录2 综合练习参考答案6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