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壤地理学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土壤地理学原理
  • 许林书编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24513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语文课-初中-习题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壤地理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地位1

二、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

三、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简史5

第一章 土壤物质组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3

第一节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3

一、土壤的概念及其内涵13

二、土壤的形态15

三、土壤圈与地理环境系统19

第二节 土壤矿物组成与地理环境22

一、土壤矿物质的种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3

二、土壤矿物质的转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4

三、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质地43

第三节 土壤有机组成与地理环境49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种类50

二、土壤有机质的转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56

第四节 土壤水分与地理环境68

一、土壤水分受力分析及能量概念68

二、土壤水形态类型及其能量特征72

三、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分析75

四、土壤水量平衡状况与地理环境的关系78

第五节 土壤空气与地理环境81

一、土壤空气组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1

二、土壤气体交换及其意义83

第二章 土壤理化性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6

第一节 土壤物理性质与地理环境86

一、土壤结构及意义86

二、土壤孔隙性与地理环境90

三、土壤的热特性与地理环境93

第二节 土壤吸收性能与地理环境98

一、土壤吸收性能的概述99

二、土壤胶体及土壤离子交换作用100

第三节 土壤溶液的化学性质与地理环境110

一、土壤溶液的形成与地理环境110

二、土壤溶液酸碱反应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12

三、土壤溶液的氧化还原反应与地理环境121

第三章 土壤形成过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24

第一节 土壤的地理发生原理124

一、土壤地理学的理论基础124

二、成土因素间的响应关系142

第二节 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142

一、土壤形成过程的内涵与本质142

二、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145

三、土壤形成规律的地理分异147

四、土壤形成过程的形态学表现151

第三节 土壤演化与地理环境153

一、土壤在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化中诞生153

二、土壤的个体发育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54

三、土壤的系统发育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56

四、土壤的演替157

第四章 土壤分类理论、方法概述158

第一节 土壤分类概述158

一、土壤分类的目的和意义158

二、世界土壤分类简介158

第二节 中国土壤分类174

一、中国土壤的地理发生学分类174

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进展181

三、中国发生学土类与系统分类的近似对比187

四、土壤分类的发展趋势189

第五章 地带性土壤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91

第一节 苔原土壤系列192

一、冰沼土的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192

二、冰沼土的形成特点和基本性状193

三、冰沼土的利用194

第二节 森林土壤系列194

一、灰化土195

二、暗棕色森林土199

三、灰色森林土202

四、棕色森林土203

五、褐土207

六、黄棕壤210

七、红壤和黄壤212

八、砖红壤219

九、赤红壤221

第三节 草原土壤系列223

一、黑土223

二、黑钙土228

三、栗钙土232

四、棕钙土235

五、灰钙土237

六、黑垆土238

七、燥红土240

第四节 荒漠土壤系列241

一、灰漠土242

二、灰棕漠土244

三、棕漠土246

第六章 非地带性土壤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49

第一节 水成土壤系列249

一、沼泽土250

二、泥炭土253

三、草甸土255

四、潮土258

五、白浆土260

第二节 盐渍土壤系列263

一、盐土264

二、碱土270

第三节 初育土壤系列274

一、紫色土274

二、石灰土276

三、风沙土278

四、磷质石灰土281

第四节 耕作土壤系列283

一、水稻土283

二、灌淤土和绿洲土289

三、?土292

第五节 变性土壤系列294

一、地理分布与环境特征294

二、变性土的形成特点295

三、变性土的主要性状297

四、变性土的分类297

五、变性土的利用298

第六节 高山土壤系列299

一、亚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甸土300

二、亚高山草原土和高山草原土302

三、高山荒漠土303

四、高山寒漠土304

第七章 土壤空间分异规律306

第一节 土壤分布规律306

一、土壤水平分布规律306

二、土壤垂直分布规律318

三、土壤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321

第二节 中国土壤区划321

一、土壤区划的目的及意义321

二、土壤区划的原则和方法322

三、土壤区划系统与划分依据322

四、中国土壤区划325

第八章 土壤资源329

第一节 世界土壤资源特点329

一、土壤资源特征与功能329

二、世界土壤资源特点330

三、中国土壤资源特点337

第二节 土壤资源评价338

一、土壤质量评价内容338

二、土壤资源质量评价方法343

第三节 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利用348

一、世界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348

二、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61

参考文献3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