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兰魁中医临证五十年学治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兰魁编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242386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19页
- 文件大小:227MB
- 文件页数:646页
- 主题词: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黄兰魁中医临证五十年学治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内经探微3
第一章 中医溯源3
第一节 中医文化初探3
一、中医经典的魅力4
二、中医的整体观念7
三、中医讲究形神合一9
四、中医重视取“证”12
五、中医是时相医学15
第二节 辨证论治18
一、辨证论治浅析18
二、辨证论治的特点20
三、辨证论治是中医精髓21
四、辨证论治重在病机分析24
五、辨证论治临床应用举例26
第三节 “治未病”思想28
一、“治未病”体现忧患意识28
二、保养生命是“治未病”的最高境界29
三、“治未病”展现了医学发展趋势30
四、“治未病”体现“上工”层面30
第二章 内经思寤33
第一节 《内经》病机十九条33
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34
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34
三、诸气膹郁,皆属于肺35
四、诸湿肿满,皆属于脾35
五、诸痛痒疮,皆属于心36
六、诸痿喘呕,皆属于上36
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36
八、诸热?瘛,皆属于火37
九、诸禁鼓憟,如丧神守,皆属于火37
十、诸逆冲上,皆属于火37
十一、诸躁狂越,皆属于火38
十二、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38
十三、诸胀腹大,皆属于热38
十四、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38
十五、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39
十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39
十七、诸痉项强,皆属于湿39
十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40
十九、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40
第二节 内经“气”刍议42
一、关于“气”的学说42
二、《内经》中“气”之源43
三、从《内经》看“气”的概念43
四、“气”的中医学内涵46
第三节 《内经》论“汗”49
一、汗出于谷,化之于气49
二、汗出腠疏,邪易袭入50
三、辨汗以察邪正胜衰52
四、汗出祛邪,以调阴阳52
第四节 “脾统血”之浅见53
一、脾与血的关系53
二、脾与血证的关系54
三、归脾汤调理气血55
第五节 阴阳辨证关系56
一、论阴阳主导问题56
二、论阴阳体用关系57
三、论阴阳的开合机制58
第三章 内经精要浅释61
第一节 病因学说61
一、病因学说简述61
二、六淫62
三、疫病67
四、痰饮67
五、瘀血69
六、外伤、虫、器伤害70
七、寄生虫70
第二节 脏像学说70
一、脏腑的概念71
二、精、气、血与津液73
三、脏腑关系75
四、脏腑辨证79
第三节 八纲辩证85
一、表里87
二、寒热88
三、虚实89
四、阴阳90
第四章 运气学说附翼92
第一节 运气学说概论92
一、“五运”、“六气”92
二、运气的运用96
第二节 十二支化气100
第三节 六气的主要内容102
一、主气102
二、客气104
三、客主加临104
第四节 运气学说与辨证论治105
一、运气说应用106
二、运气学说小结108
第五节 《素问·藏气法时论》示范109
一、肝与胆110
二、心与小肠111
三、脾与胃112
四、肺与大肠113
五、肾与膀胱114
第五章 健康与养生117
第一节 健康浅谈117
一、健康释义117
二、疾病是死亡和贫穷之源119
三、免疫系统重在平时维护120
四、食品与健康121
五、睡眠于健康大有裨益128
六、掌握自己寿命的“金钥匙”130
七、别忘体内的“好医生”131
第二节 营养与疾病132
一、营养来自食物132
二、健康与疾病133
三、肝异常引发疾病多种多样135
四、慢性病与癌症病的关系138
五、过敏性疾病141
六、骨关节疾病142
七、常见睡眠疾病144
第三节 养生刍议146
一、养生概述146
二、无我境界养生150
三、五脏养生151
四、闭目补神养生152
五、气功养生153
六、五行相克治心病158
七、实用养生几则159
八、养生诗词赏析161
第六章 感悟中医166
概述166
第一节 正确认识中医167
一、中医目前的状况169
二、中医理论是否滞后于临床170
三、理性思考与内证实验171
四、理论的运用173
第二节 中医学说之管窥174
一、中医学理论之特质174
二、中医学是一元论的哲学思维176
三、中医学是复杂思维176
四、中医学路向的问题176
五、中医药是独具魅力的“人学”177
第三节 中医之路179
一、中医济世之道179
二、争做“四真中医”181
第四节 治病之难185
一、治病有五难185
二、现代医学之局限187
中篇·伤寒学记197
第一章 《伤寒》精义197
第一节 《伤寒论》学术思想管窥197
一、《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和价值197
二、《伤寒论》证候的确定原则203
三、阴阳的调节规律207
第二节 《伤寒论》六经辩治探究210
一、《伤寒论》六经证治概说210
二、六经病的传变因素216
三、《伤寒论》病机简述217
四、六经病的病机治法223
第三节 太阳篇辨释228
一、太阳本义228
二、太阳经义228
三、太阳府义229
四、太阳运气义229
五、太阳病提纲231
六、太阳病时相233
七、太阳病欲解时234
八、太阳病要义235
九、巳午未时相要义235
十、太阳治方要义236
第四节 阳明本义237
一、阳明与脑的关系238
二、阳明运气涵义238
三、燥热与寒湿239
四、阳明以通为用240
五、阳明论治242
六、阳明病时相243
七、阳明病要义244
八、阳明治方要义245
第五节 少阳解义247
一、少阳腑义247
二、少阳证时相249
三、少阳方要义251
第六节 太阴病纲要254
一、概述254
二、太阴运气义257
三、太阴病提纲258
四、太阴病候特征259
五、太阴病时相260
六、太阳治方要义261
第七节 少阴纲要262
一、坎水之形式262
二、离火之义与火之身用263
三、少阴经义与少阴脏义265
四、少阴运义气268
五、少阴病提纲269
六、少阴病时相272
第八节 厥阴释义274
一、概述274
二、厥阴运气义275
三、厥阴病提纲277
四、六经辨渴277
五、对糖尿病的管窥278
六、糖代谢与木、土的关系279
七、厥阴证立方原则280
第二章 《伤寒》辨析284
第一节 《伤寒论》口渴证辨思284
一、太阳病口渴证284
二、阳明病口渴285
三、少阳病口渴286
四、少阴病口渴286
第二节 《伤寒论》厥逆证浅识287
一、概述287
二、厥逆主的临床辨治288
三、厥证的死候291
四、假证辨析291
第三节 《伤寒论》附子之应用293
一、伤寒经方附子之运用293
二、附子类方主证及姜附之伍用300
三、附子效用举例302
第四节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探究305
一、概述305
二、临床应用307
第五节 啜粥经方之涵义311
第六节 仲景验方的临床应用举例312
一、仲景学说对眼科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312
二、仲景治小便不利的法则313
第三章 《金匮》痰饮证治管见315
第一节 痰饮重在饮,饮与水同类315
一、痰由饮成,饮由水成315
二、行水蠲饮是治疗痰饮的根本316
第二节 痰饮与相关脏腑的主证317
一、形成痰饮的相关脏腑317
二、痰、饮及水三者的联系318
三、四饮以痰为主319
四、饮病的症状319
第三节 温药和之治痰饮320
一、“和之”的含义320
二、温药及其方剂321
第四章 《温病学》浅谈322
第一节 《温疫论》学术思想管窥322
一、发汗322
二、发癍324
三、数下伤阴325
四、药烦325
五、虚烦似狂326
六、夺气不语326
七、老少异治论327
八、妄投破气药论327
九、妄投寒凉药论328
十、服寒剂反热论330
十一、四损不可正治331
十二、论“食复”与“劳复”332
第二节 发热辨证论治333
一、外感发热333
二、内伤发热339
三、气、血、阴、阳虚发热340
四、瘀血、血瘀发热341
五、阴阳不能顺接发烧342
六、少阳枢机不利高热342
第三节 浅谈叶氏治温四法343
一、“在卫汗之可也”343
二、“到气才可清气”344
三、“入营犹可透热转气”345
四、“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346
第四节 “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347
一、“救阴不在血”之含义348
二、养阴保津的临证运用349
第五章 临证集萃352
第一节 经方验案352
一、活用经方验案八则352
二、经方治验案三例358
三、治验三则362
四、温阳法治验举例364
第二节 常用方剂实例368
一、藿香正气散应用举隅368
二、四逆散的应用370
三、桂枝汤临证应用371
四、乌头桂枝汤372
五、干姜人参半夏汤373
六、阳和汤临床应用375
七、补中益气汤应用举隅377
八、半夏泻心汤、当归四逆汤、四逆散之运用380
九、苓桂术甘汤方药运用381
十、审证求病机,活用真武汤383
第三节 分类辩证实例387
一、发热387
二、心衰388
三、肠梗阻389
四、浅谈儿科用药390
五、中医辨治肾病蛋白尿思路392
六、中医药治疗内伤咳嗽验谈395
七、耳聋治验一则400
八、辨治盗汗例举402
九、痹症辨证论治404
十、温补脾肾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410
十一、胆汁反流性胃炎治验413
下篇·疑难问究417
第一章 癌症病诊治探究417
第一节 中医药治疗肿瘤探讨418
一、用整体观念看待肿瘤,治疗肿瘤419
二、中医治疗肿瘤维系人体的精气神421
三、散寒回阳法应用治疗肿瘤424
四、攻下法祛除邪气治疗肿瘤428
五、下痰法治疗肿瘤429
六、健脾法治疗肿瘤429
七、调节升降气机治疗癌症431
第二节 肿瘤的病因探究432
一、环境因素433
二、内部因素433
三、营养因素436
第三节 常规治癌手段的弊端437
一、手术治疗438
二、放疗439
三、化疗439
四、激素疗法440
五、免疫增强剂441
六、破坏包围圈441
七、自然医学治癌误区442
第四节 癌性发热的中医认识和治疗443
一、病因及发热机制443
二、中医辨证论治444
三、其他治疗445
第五节 癌症防治须知446
一、怎样预测自己是否得癌症446
二、癌症病诊治中的注意事项447
三、食物保健大分类447
四、癌症患者治疗须知450
五、癌症治疗中的预后不良451
六、肿瘤病人的养生调理经验452
第六节 肝癌454
一、健脾理气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探析454
二、健脾法治疗肝癌一例456
三、中医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13例458
第七节 胃癌的中医治疗460
一、健脾法治疗晚期胃癌探讨举例460
二、下痰法治疗胃癌462
第二章 糖尿病诊治探究463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464
一、历代医家著述464
二、糖尿病病因466
第二节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468
一、养阴清热法468
二、补气扶正法470
三、燥湿祛痰法471
四、补肾固精法472
五、疏肝理气法472
六、健脾益气法473
七、活血化瘀法474
八、泻下润燥法476
九、以酸胜甘法477
十、温肾法477
第三节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479
一、胸痹心胸痛(心血管病、冠心病)480
二、中风(脑血管意久)480
三、糖尿病肾病481
四、眩晕483
五、脱骨疽(下肢血管病)484
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85
七、阳痿487
八、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487
九、糖尿病并发胆囊炎488
十、糖尿病并发肺结核488
十一、糖尿病患者中龋齿489
十二、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489
十三、糖尿病并发泄泻490
十四、糖尿病性膀胱病变490
第四节 糖尿病的辅助疗法492
一、糖尿病人宜练气功492
二、糖尿病的针灸疗法494
三、糖尿病的按摩疗法496
四、糖尿病的体育疗法497
五、糖尿病的饮食控制与饮食疗法499
六、饮食疗法的渊源502
第五节 糖尿病足的诊疗探讨503
一、病因病机的认识503
二、中医辨证论治503
第六节 糖尿病的阳虚本质探讨507
一、糖尿病阳虚本质507
二、附注:水谷的代谢511
三、几点说明512
第七节 消渴病治疗病案例举513
第八节 糖尿病验方精选519
一、名老中医糖尿病治验519
二、古今验方精选522
三、其他治疗糖尿病效方523
第三章 高血压诊治探究525
第一节 高血压概述525
一、引发高血压病的主要因素526
二、高血压病人应注意事项527
三、高血压的预防529
第二节 浅探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530
一、高血压与肝肾关联531
二、水火既济与高血压531
三、脾胃与血压534
第三节 高血压的辨证施治537
一、肝阳上亢型538
二、气血亏虚型539
三、肝肾阴虚型540
四、痰湿阻中型541
五、肝胃虚寒型541
六、心肾阳虚型542
七、枢机障碍型544
第四节 心脑血管疾病545
一、心脑血管疾病浅识545
二、心绞痛549
三、猝死550
四、盗血综合征550
五、耳纹与冠心病551
六、中风552
第五节 心脑血管病中医药治疗探讨553
一、中医诊治心脏病之法554
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治实例556
三、慢性心衰的中药治疗559
四、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559
五、温通胸阳解胸痹561
第六节 心悸分类辩治563
一、心阳虚类563
二、心阴虚类564
三、心之气血阴阳虚类565
四、邪扰心动悸类565
第七节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用方剂568
一、医圣张仲景方类568
二、其他方类572
第八节 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573
第九节 心脏病拾零575
一、护心主生脉,宁悸重桂枝575
二、奇效良方之冠心病10方578
三、防中风验方579
四、养心定志汤580
五、丹参绿茶饮治冠心病581
六、中医治疗冠心病偏方三则581
七、治疗冠心病食疗三方582
八、心绞痛之中医验方汇集583
第四章 临床偶得585
第一节 中医“上病取下,下病取上”刍议585
一、上壅者疏其下,阳浮则敛其阴586
二、下滞者清其上,下脱者升其上587
第二节 浅谈治病以养脾胃为先导588
一、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588
二、三分治疗七分调养592
三、调理脾胃,治病求本594
第三节 老年痴呆滞症辨治刍议596
第四节 慢性扁桃体炎治疗598
一、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598
二、喉科治法599
第五节 探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医治疗603
一、病因病机603
二、辨证分型604
第六节 浅谈中药煎服法605
一、中药煎服法妙用605
二、中药气味配合的规律608
三、中药煎服方法609
四、中药特殊处理610
后记611
一、中医药的再认识611
二、中医根在经典、贵在实践613
三、疑难病症探索614
热门推荐
- 646823.html
- 1463386.html
- 3523731.html
- 1898101.html
- 1343034.html
- 131104.html
- 2210095.html
- 2124890.html
- 3904957.html
- 17655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16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78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9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5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68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16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98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9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80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6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