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风险社会视域下危险责任制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岳红强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9813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风险社会视域下危险责任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研究价值3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析6
四、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21
第一章 风险社会对侵权法的挑战与制度回应23
第一节 风险社会的基本理论23
一、从工业文明到风险社会的变迁23
二、风险社会的内涵与特征28
三、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期的风险特点43
第二节 风险社会对侵权法的危机挑战与应对发展47
一、风险社会对传统侵权法的危机与挑战47
二、现代侵权法对风险社会的应对与发展49
三、风险社会下侵权法归责原则的历史演进53
第三节 危险责任制度对风险社会的回应61
一、危险责任概念之厘定62
二、国外危险责任制度的发展76
三、我国危险责任制度的生成79
第二章 风险社会下危险责任的地位提升与功能强化86
第一节 风险社会提升了危险责任的法律地位86
一、风险社会推动现代侵权法重心的转移87
二、风险社会中危险责任法律地位的提升91
三、我国现行侵权法中危险责任地位的提升97
第二节 风险社会背景下危险责任功能的发挥与强化101
一、达成行为自由与权益保护的平衡101
二、充分发挥权利救济和填补损害功能105
三、强化预防与遏制风险功能107
第三章 危险归责正当性的多学科理论基础110
第一节 危险责任植根的理论基础110
一、危险责任的哲学基础111
二、危险责任的社会学基础117
三、危险责任的伦理学基础121
四、危险责任的经济学基础130
第二节 危险归责正当性的法理依据136
一、危险制造理论137
二、损益一致理论139
三、危险控制理论141
四、损失分担理论和长臂理论142
五、社会安全利益理论143
第四章 风险社会下危险责任构成与承担的新发展147
第一节 风险社会下危险责任构成要件的新变化147
一、以特定危险为归责基础147
二、损害事实不以实际损失为限153
三、以相当因果关系为判断依据158
四、危险类型的复杂性决定了抗辩事由的多元化与法定性165
第二节 风险社会下危险责任承担的新态势169
一、危险责任主体的组织化与多元化169
二、危险责任限额赔偿的合理性探讨174
三、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引入与扩张适用178
第五章 风险社会下危险责任的立法模式比较考察与选择185
第一节 危险责任立法模式的比较考察185
一、域外主要国家危险责任立法模式概述186
二、危险责任立法模式比较分析194
三、危险责任立法模式的发展趋势——一般条款+类型化196
四、我国危险责任立法模式评析199
第二节 风险社会下危险责任一般条款的价值功能200
一、社会安全阀功能201
二、确立危险责任请求权的基础204
三、填补危险责任类型化的漏洞205
四、强化社会的危险意识206
第三节 危险责任类型化规范的理性选择207
一、危险责任类型化的意义207
二、危险责任类型化的标准和依据210
三、危险责任的学理分类213
四、我国《侵权责任法》中危险责任的具体适用类型216
第六章 风险社会下危险责任制度的立法完善与外部协调232
第一节 风险社会下我国危险责任制度的制度缺陷与现实困境232
一、我国危险责任制度应对风险社会的制度缺陷233
二、我国危险责任制度规制现代风险的现实困境246
第二节 风险社会下我国危险责任制度的立法完善250
一、在未来民法典中构建危险责任一般条款+类型化的立法模式250
二、采用统一的危险责任概念,确定危险的标准或要素253
三、厘清危险责任中的过错责任,赋予受害人归责原则适用选择权255
四、适度扩张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强化危险责任预防功能256
五、提升限额赔偿规范的立法层级,适度调整限额赔偿额度258
第三节 我国危险损害赔偿多元化预防与救济机制互动与协调259
一、我国危险损害多元化预防机制互动与协作260
二、我国危险责任制度多元化救济机制的协调与互补265
结论273
一、风险社会提升与扩张了危险责任的法律地位与适用范围274
二、风险社会强化了危险责任的预防功能与救济功能275
三、危险归责有利于明确责任基础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276
四、一般条款+类型化模式是危险责任应对风险社会的最佳模式277
五、危险责任制度应加强内部的立法完善与外部的互动协调278
参考文献280
后记297
热门推荐
- 2058733.html
- 3798008.html
- 3595236.html
- 1107468.html
- 599004.html
- 2948307.html
- 1418695.html
- 1461718.html
- 131775.html
- 9114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43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03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36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52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36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94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18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54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62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