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徐纪尊,张树礼,杜鹃著 著
- 出版社: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61574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与实践基础1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与“和谐社会”理想1
(一)中国最古典籍中的“和谐社会”理想2
(二)儒家文化中的“和谐社会”思想3
(三)墨家、道家、道教和中国佛教的和谐思想6
(四)近代的和谐思想7
二、现代西方关于和谐社会的探讨9
(一)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社会9
(二)和谐社会是一种自然社会10
(三)和谐社会是一种计划与自由相综合的社会11
(四)和谐社会是风险最小的社会11
(五)和谐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12
(六)和谐社会是一种高技术、高人文的社会12
(七)和谐社会是适合人类居住的福利社会13
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观14
(一)协作生产,统一管理14
(二)追求公正、正义与公平15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16
(四)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17
(五)发展社会生产,促进社会进步18
(六)强调满足人的各种需要19
四、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20
(一)以实践为基础和纽带的和谐社会思想21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构想23
(三)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25
第二章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31
一、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31
(一)走向和谐是社会主义应有之义32
(二)社会主义本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34
(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制度所追求的目标36
二、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37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37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深刻总结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39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完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客观需要40
三、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42
(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42
(二)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45
四、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三个文明”建设的内在需要47
(一)“三个文明”与社会和谐的本质、价值指向和最终归宿是一致的48
(二)“三个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49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三个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4
五、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55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56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标准58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58
第三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与特征60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60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60
(二)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75
(三)人与人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81
(四)和谐世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外部条件86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88
(一)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88
(二)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90
(三)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91
(四)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92
(五)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活动方式93
(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94
第四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96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96
(一)坚持以人为本,要以公平与正义为主要内容97
(二)坚持以人为本,要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100
(三)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作为发展的立足点与出发点102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103
(一)加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103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104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主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104
(四)“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105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改革开放106
(一)改革是社会保持和谐的动力和源泉106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109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民主法治111
(一)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111
(二)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112
(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的原则113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13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事关全局114
(二)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15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发展稳定工作116
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118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118
(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120
第五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124
一、道德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基石124
(一)道德的认识功能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思想前提125
(二)道德的调节功能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125
(三)道德的价值功能是调节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方式126
(四)道德的自律功能是防止社会矛盾激化的有力保证126
(五)道德的教育功能是保障社会和谐的内在条件127
(六)道德的激励功能是激发社会活力的必要手段127
二、道德失范——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突出问题128
(一)道德理念的缺乏129
(二)道德规范的弱化130
(三)道德评价的失据130
(四)道德自主性的缺失131
三、创新与完善——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构建133
(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思想道德建设133
(二)建设以优良道德为内核的和谐文化142
第六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法制建设152
一、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153
(一)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153
(二)社会主义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157
二、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可靠保障163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目标163
(二)重视法制建设的制度创新168
(三)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制度监督172
(四)积极探索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法律机制175
第七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180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意蕴和价值定位180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造性地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181
(二)列宁结合苏维埃国家的具体情况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181
(三)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的实际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182
(四)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183
(五)江泽民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新境界185
(六)胡锦涛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186
二、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统一的187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力资源保证和价值目标187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当代要求189
(三)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互相共进190
三、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191
(一)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191
(二)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政治保证194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198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200
四、守善寻本,雕塑和谐社会中完善的人204
(一)知荣辱,明是非,辨善恶,指导人弃恶向善204
(二)发挥道德教育作用,加强个人道德修养205
(三)构建和谐社会,努力雕塑和谐社会中完善的人209
第八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12
一、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的关系212
(一)小康社会的内涵212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218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220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226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26
(二)大力发展国民教育230
(三)坚持发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34
第九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239
一、社会弱势群体及其救助239
(一)弱势群体凸显——影响社会和谐发展239
(二)救助弱势群体242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51
(一)社会保障中的不和谐因素251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253
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59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260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263
(三)科学判断形势,保障社会稳定267
后记270
热门推荐
- 566957.html
- 3393847.html
- 2624615.html
- 787413.html
- 3432213.html
- 2027732.html
- 2175634.html
- 80693.html
- 140030.html
- 7589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56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84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71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30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76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50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92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66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92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