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微生物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贺延龄,陈爱侠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750193082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微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微生物学与环境1
第二节 微生物、植物和动物2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9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和大小9
第二节 细菌细胞的结构11
一、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12
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13
第三节 细菌的菌落形态19
第三章 微生物遗传学基础21
第一节 DNA的结构和基因21
第二节 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24
第三节 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25
一、DNA的复制25
二、蛋白质的合成26
第四节 基因型、表型和突变27
第四章 微生物生理学30
第一节 代谢的基本概念30
第二节 酶31
一、酶的作用及其特点31
二、酶促反应和酶的分类33
三、影响酶作用的因素37
第三节 微生物的能量来源43
一、微生物的能量来源43
二、生物氧化作用的三种类型+45
第四节 不同呼吸类型的微生物50
一、好氧微生物50
二、厌氧微生物51
三、兼性微生物52
第五节 多糖的分解53
一、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的途径——酵解途径54
二、有氧呼吸中丙酮酸的分解56
三、无氧条件下丙酮酸的分解57
第六节 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59
一、脂肪的分解59
二、蛋白质的分解60
第七节 微生物的营养61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61
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63
第八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65
一、光能自养型65
二、光能异养型66
三、化能自养型66
四、化能异养型66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68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发酵工程和废水生物处理68
第二节 间歇培养时微生物的生长71
一、停滞期与诱导酶72
二、对数生长期和细胞生长的数学表达74
三、稳定期75
四、衰亡期和奇克氏定律76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76
一、培养基的组成和营养物的浓度76
二、温度79
三、pH80
四、渗透压81
五、流体静压力81
六、氧气和氧化还原电位82
七、抑制剂和杀菌剂83
八、生长条件的变化84
第四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量85
一、细胞总数的测定85
二、活菌计数86
三、细胞质量的测定86
第五节 连续培养中微生物的生长87
一、充分混合模式的连续培养88
二、稳定和不稳定状态下的充分混合连续培养88
三、带有细胞物质回流的充分混合连续培养91
第六章 细菌的分类及重要的细菌类群94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单位和命名94
第二节 细菌分类的依据95
一、形态特征95
二、生理生化特征96
三、遗传学特征96
第三节 细菌的实用分类系统96
第四节 重要的细菌类群101
一、普通的化能异养细菌101
二、普通的化能自养细菌108
第五节 丝状细菌111
一、放线菌111
二、鞘细菌113
第七章 其他微生物118
第一节 真菌118
一、真菌的一般特征118
二、真菌的分类121
三、真菌的利用123
第二节 原生动物124
一、原生动物的一般特征124
二、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126
三、原生动物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130
第三节 藻类和蓝细菌135
一、藻类135
二、蓝细菌140
三、藻类和蓝细菌的生理与环境生态140
四、藻类的利用144
第四节 微型后生动物146
一、轮虫147
二、微型甲壳动物148
三、其他微型后生动物148
第五节 病毒150
一、病毒的一般特征150
二、病毒的繁殖152
三、病毒研究的意义153
四、病毒存活的影响因素155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157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157
一、生态系统157
二、食物链158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160
四、生态平衡160
五、微生物生态研究的意义161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162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163
二、水中的微生物164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166
四、食品和工业产品中的微生物167
第三节 微生物生态系统170
一、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特点170
二、土壤内的微生物生态172
三、土壤形成中微生物的作用175
四、水中的微生物生态176
第四节 水体的自净作用179
一、水体的自净179
二、衡量水体自净的参考指标181
三、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183
第五节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186
第六节 微生物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189
一、碳素循环189
二、氮素循环191
三、硫素循环195
第九章 微生物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198
第一节 废水生物处理简介198
一、废水生物处理的实质198
二、废水生物处理的机制200
第二节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的生物学原理201
一、废水好氧处理时COD的转化201
二、好氧处理的生物化学特点203
三、好氧活性污泥处理的生物类群206
第三节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生物学原理208
一、复杂有机物厌氧降解的过程208
二、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类群211
三、废水厌氧处理中COD的转化212
第四节 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影响因素216
一、温度216
二、溶解氧216
三、pH217
四、营养217
五、有毒物质218
六、有机负荷率218
第五节 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简介220
一、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220
二、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225
第六节 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228
第十章 环境卫生工作及微生物的检验和控制230
第一节 空气的微生物检验和消毒230
一、空气的微生物检验230
二、空气和生物洁净室的消毒231
第二节 水的细菌学检验232
一、细菌总数的测定232
二、大肠菌群的测定233
三、水的病毒检验236
第三节 水的消毒236
第十一章 微生物学实验239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个体形态的观察239
实验二 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245
实验三 微生物直接计数法246
实验四 微生物的染色248
实验五 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250
实验六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256
实验七 纯培养菌种的菌体、菌落形态观察259
实验八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261
实验九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266
附录270
附录一 常用染色液的配制270
附录二 几种常用染色方法273
附录三 常用培养基275
附录四 书中引用的专业名词中外文对照276
主要参考文献295
热门推荐
- 2148387.html
- 1504759.html
- 1428150.html
- 3446530.html
- 2518258.html
- 2970669.html
- 41402.html
- 2632887.html
- 733076.html
- 2905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25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72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30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03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1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4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4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8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57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2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