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阶级与性别理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阶级与性别理论
  • 梁小燕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8460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30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38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性别-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阶级与性别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概念的厘定9

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发展及特点19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性别29

第一节 马克思论女性的解放30

一、实践唯物主义原则对女性主义的启示30

二、劳动力再生产与女性的压迫35

三、人的本质与社会性别39

四、女性解放是衡量人类解放的标尺42

第二节 恩格斯论女性的解放48

一、家庭形式的发展与女性社会地位48

二、社会性别分工性质的转变与女性的社会地位52

三、阶级与社会性别之间的关系58

四、建立一种以性爱关系为基础的新型婚姻6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论意义70

一、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与社会性别关系71

二、历史唯物主义总体性思想与社会性别74

三、作为权力关系的阶级与社会性别77

四、马克思主义史上关于阶级与社会性别关系的研究模式81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语境下的阶级与社会性别85

第一节 “家务劳动”的理论探讨86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对“家务劳动”的论述86

二、无偿的家务劳动是女性受压迫的根源88

三、家务劳动与剩余价值的生产91

四、家务劳动辩论拓展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94

第二节 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二元体系97

一、作为特定结构的女性状况98

二、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伙伴关系102

三、作为阶级和社会性别合题的资本主义父权制106

四、二元论的其他理论模式及其批评110

第三节 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一元体系113

一、父权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属性114

二、“分工”对于分析女性整体地位的有效性117

三、社会性别分工是分析资本主义父权制的核心范畴119

四、女性的异化与资本主义父权制122

第三章 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下的阶级与社会性别12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变化126

一、女性主义理论多元发展的理论背景127

二、“多元化”融合到女性主义的历程130

三、对同质性“女性”范畴的解构及其后果132

四、适应女性主义多元发展的研究方法136

第二节 后现代语境下的阶级与社会性别142

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文化转向142

二、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历史总体性理论144

三、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147

四、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传统阶级理论的解构150

第三节 第三世界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阶级与社会性别153

一、在批判中建构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理论154

二、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的权力观157

三、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的知识论162

四、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的发展观166

第四节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阶级与社会性别171

一、对自然贬黜与对女性压迫的统治逻辑172

二、生态女性主义的有机世界观174

三、生态女性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批判177

四、生态女性主义对全球化的批判180

第四章 中国语境下的阶级与社会性别184

第一节 中国革命危机时期的社会性别184

一、五四时期社会性别问题的启蒙185

二、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阶级与社会性别的探索193

三、民主革命时期女性主义的历史遗产200

第二节 社会性别与家庭日常生活批判204

一、家庭日常生活批判是中国女性主义的迫切任务204

二、家庭是社会性别权力的起源地207

三、日常生活的内在性与社会性别209

四、社会性别分工是女性日常生活家庭化的根源213

第三节 中国社会性别问题解决的前景217

一、构建一种新型的母职观念217

二、女性的家庭日常生活与女性的解放220

三、拓展市民社会中的社会性别研究223

结语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中国化227

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227

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基础2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