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贵州世居民族迁徙史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平凡,颜勇主编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9835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817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贵州世居民族迁徙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434
一、族源435
(一)商代以前水族先民在中原地区的社会活动435
(二)春秋战国时期水族先民在骆越社会中的活动453
二、秦汉以后水族在黔桂边境的形成与发展468
(一)汉文史籍中关于水族的记载及水族共同体的形成468
(二)黔桂边境水族人口居住区域的建制沿革472
(三)水族人口的迁移流动475
(四)“十六水”与水族479
三、族称483
(一)“饮睢河水,成睢人”——水族的自称来源483
(二)史籍中关于水族族称的记载484
(三)水族族称的确定485
四、水族与壮侗语族诸民族的文化异同比较486
(一)语言比较486
(二)家庭结构比较487
(三)干栏式建筑文化比较488
(四)民间信仰及制度文化比较490
(五)稻作农耕文化比较493
(六)其他文化事项比较497
五、定居黔桂边境后水族社会的发展500
六、今天水族人口的分布501
(一)三都水族自治县建立及其行政区划变更501
(二)其他县市民族乡的建立及变更502
(三)水族人口的发展和分布504
一、贵州回族族源、族称511
(一)贵州回族族源511
(二)贵州回族族称513
二、元代——回族先民迁入贵州514
(一)回回进入贵州的原因514
(二)回回进入贵州的途径514
(三)经济文化发展状况516
(四)回回人口517
三、明代——回族多路迁徙贵州517
(一)回族迁入贵州原因517
(二)江南、西北及中原回族进入贵州517
(三)经济文化发展状况520
(四)回族人口521
四、清代回族迁徙贵州及居住地域变化521
(一)清代道光以前回族迁徙贵州及居住地域变化521
(二)清咸同年间贵州回民起义与回族迁徙526
(三)经济文化发展状况529
五、民国时期回族迁徙贵州及分布格局531
(一)迁徙原因和迁徙途径531
(二)经济文化发展状况534
六、新中国成立后贵州回族迁徙状况539
(一)迁徙原因及人口变化539
(二)回族自治地方的建立543
(三)贵州回族分布情况547
(四)经济文化发展状况549
一、贵州白族的来源565
(一)汉文献记载中的白族先民566
(二)彝文献记载中的白族先民568
二、唐宋时期的贵州白族570
(一)唐代白蛮的分布与迁徙570
(二)大理国时期的贵州白族572
(三)“龙家”的记载与迁徙573
三、元明到民国时期的贵州白族573
(一)“爨僰军”东征与留居贵州573
(二)明清时期的龙家574
(三)“南京人”的迁徙过程575
(四)民家和“七姓民”的流动579
(五)关于“南京藉”与“江西藉”的传说记载581
四、异源合流的贵州白族583
(一)七姓民返本归原583
(二)段等姓氏返本归原584
(三)龙家——南京形成“南龙人”585
(四)“南龙人”认同白族586
一、瑶族族源、语言、人口分布状况和社会概况591
(一)族源591
(二)语言和人口分布状况593
(三)社会概况596
二、原因、时间、线路与过程606
三、近现代瑶族的人口分布特点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建立608
(一)近现代瑶族的人口分布特点608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建立610
四、瑶族内容丰富的典籍经书与迁徙源流612
五、家谱、契约、神话传说、歌谣、民间故事与迁徙源流615
六、迁徙的生态环境与适应性——山居游耕生计方式到定居的转变617
七、反映迁徙生活的歌舞艺术620
八、瑶族地区的扶贫开发626
九、主要生活习俗630
十、结语637
主要参考书目639
一、壮族的族源、族称643
(一)壮族的族源643
(二)壮族的族称646
二、贵州壮族的迁徙647
三、壮族迁入贵州后的社会文化变迁649
(一)壮族迁入后的民族关系649
(二)壮族聚居区的社会组织650
(三)文化习俗的承袭和变化651
(四)教育的兴起与集市贸易发展655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贵州壮族657
(一)贵州壮族人口分布657
(二)壮族民族乡的建立658
一、贵州畲族概说665
(一)贵州畲族的族称665
(二)贵州畲族的人口与分布668
(三)贵州畲族的语言669
(四)贵州畲族的习俗与文化671
二、贵州畲族的族源678
(一)贵州畲族的“东方源”679
(二)贵州畲族的“江西源”685
(三)历史上有关贵州畲族的记载689
三、贵州畲族的迁徙691
(一)历史上的贵州畲族691
(二)贵州畲族迁徙的路线695
概况701
一、族源和族称702
二、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历史上的分布704
(一)历史文献对佯僙的记载704
(二)历史上的分布705
(三)历史上的社会组织705
三、毛南族的来源和迁徙的传说707
(一)毛南族聚居区的历史沿革及隶属关系707
(二)佯僙人——贵州的古老民族709
四、民族识别712
五、人口分布、语言状况及民族乡的建立714
(一)人口分布714
(二)语言状况714
(三)民族乡的建立716
六、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716
一、族称、族源727
(一)濮僚后裔727
(二)族称演变728
(三)语言730
二、分布与变迁730
(一)各历史时期分布情况730
(二)仫佬族省内迁徙考736
三、贵州省仫佬族民族识别743
(一)仫佬族民族成份认定经过743
(二)木佬人民族成份识别的民族学特征745
参考文献747
一、前言751
(一)人口751
(二)族源751
二、清军入关后满族迁徙752
三、满族在贵州的迁徙754
(一)清军第一次入黔755
(二)清军第二次入黔(平定吴三桂造反)756
(三)新中国成立后满族个体迁徙760
四、贵州满族迁徙中的生产生活变化760
(一)贵州满族迁徙中的生活习俗变化760
(二)贵州满族迁徙中的文化发展762
(三)入黔满族的经济发展762
(四)入黔满族的教育发展763
五、贵州满族的民族识别764
(一)返本归原764
(二)六额子的族别识别765
(三)族聚居区域766
参考文献770
一、族源、族称775
二、贵州蒙古族的迁徙776
三、蒙古族的识别与民族区域自治779
四、蒙古族的传统文化781
参考文献784
一、贵州羌族族源、族称789
(一)贵州羌族族源789
(二)羌族族称791
二、贵州羌族的迁徙与分布793
(一)迁徙的原因793
(二)贵州羌族几大家族入黔情况794
三、羌族习俗文化中对迁徙的反映801
(一)人口分布801
(二)居住环境801
(三)贵州羌族与迁徙有关的文化802
四、贵州羌族的民族识别810
(一)江口羌族的识别与返本归原810
(二)石阡羌族的识别与返本归原811
五、贵州羌族迁徙的特点814
(一)从迁徙的类型上看,以强迫型迁徙为主814
(二)从迁徙的性质上看,以生存型迁徙为主814
(三)从迁徙的方向上看,以南下、西迁为主814
(四)迁徙规模较小814
注释815
热门推荐
- 31976.html
- 2943964.html
- 1039071.html
- 1391932.html
- 1452827.html
- 287551.html
- 2294692.html
- 2315303.html
- 604318.html
- 32720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7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2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87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34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78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11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35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25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08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