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价值观现状及演变趋势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社会价值观现状及演变趋势
  • 宣兆凯总执笔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9810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价值观现状及演变趋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1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1

二、思想理论与方法基础3

1.价值、价值观的哲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研究4

2.多元价值观与主导、核心价值观关系的研究9

3.社会价值观实证研究的方法与实践13

三、研究设计15

1.综合研究视角的选择15

2.跨学科理论方法体系的构建16

3.贯通式操作化框架17

4.时空维度的对比分析18

四、调查对象的选取及其基本特征的统计分析21

1.性别结构22

2.年龄结构22

3.受教育水平23

4.职业结构23

5.家庭经济状况25

6.居住地与身份类别27

7.家庭人口数28

8.婚姻状况29

9.政治面貌30

10.宗教信仰31

五、当前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基本倾向31

1.经济价值观带有明显的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的特点32

2.“法亦容情”的政治价值观倾向32

3.多元包容的文化价值观32

4.经济发展、国家昌盛、生活幸福的社会价值诉求33

5.着眼现实,理性看待个人与国家、集体关系的道德价值取向33

6.适度、健康、环保的生态消费观与维护基本环境权益的生态价值取向34

六、差异还是矛盾冲突:主流价值观内部差异分析34

1.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并存34

2.市场经济价值观基本确立,计划经济价值观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35

3.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取向之间存在分歧36

4.理想与现实、应然与实然的差距36

5.社会分化、分层造成的价值观差异36

6.利益分化导致少数人奉行“潜规则”,攫取、维护个人或小团体私利37

七、从2005到2008: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演变轨迹38

1.现实生活的变化使社会经济价值观念出现微弱逆转38

2.公众政治与社会参与意愿和行动略有提高,维权意识明显增强39

3.不同文化间的容纳度在提高40

4.社会价值观趋向:婚姻自主选择,以爱情为基础,和睦、融洽的大家庭生活41

5.道德价值观出现了目标价值与利益关系的转换43

6.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不足45

八、当前我国社会主流、非主流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的距离45

1.涉及利益关系的经济价值观差距较大46

2.政治价值观:认识与行动、应然与实然存在差距48

3.文化(道德)价值观的差距呈现多元、多层次性51

4.主流与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但理想目标与现实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52

5.生态价值观:认识差距小行动差距大55

第二部分 经济价值观篇57

一、公平观:认可按能力和贡献分配60

1.按能力和贡献分配是被广泛认可的公平分配方式61

2.分配观存在群体差异性63

3.平和是公众对收入差距的一般心态66

4.对收入差距的评价呈现群体差异68

二、契约观:从重“人情”向重“合同”转变71

1.“合同”比“人情”更可靠71

2.契约观呈现群体差异72

三、金钱观:金钱只是满足人需要的一种工具75

1.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不是金钱而是事业、家庭和健康76

2.金钱观存在着群体差异性78

四、诚信观:应然与实然存在着差距81

1.诚信观念已深入人心81

2.诚信观随学历不同而存在着群体差异84

五、消费观:由“适度消费取向”向“时尚消费取向”转变85

1.适度消费是当前社会公众普遍认同的消费价值观85

2.消费观呈现群体差异88

六、义利观:趋近义利统一91

1.国家、社会与个人、集体利益如何统一是当前社会义利观的主要问题91

2.义利观上的群体差异92

七、结语95

1.在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节俭勤劳、德本财末的经济价值观95

2.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形成了重契约、重才能的经济价值观95

3.西方文化中的利己享乐主义对人们的经济价值观念有一定影响96

第三部分 政治价值观篇97

一、民主观:权威政治观向民主政治观转型100

1.多数人倾向于自下而上的选举方式101

2.人们不再盲目崇拜威权103

3.合法权威得到人们理性肯定104

4.选举观受个体社会地位诸因素影响很小104

5.公民对社区公共事务态度冷淡110

6.公众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关心程度表现出群体差异性111

7.民主建设的关键在于政府权力运行从权威向民主转型114

二、法治观:徘徊在人治与法治之间116

1.法律重于人情的现代法律意识已为广大公众所接受118

2.公众情法观念上存在着群体差异121

3.法律、关系兼顾:当前公众对司法实践的认同126

4.受教育程度对法律观念有明显的影响127

5.“法理关系兼顾”:公众认同现实社会法治的基本状态129

三、权利观:公民权利本位意识渐显131

1.权利保障观:通过健全法律和提高维权意识以保障权利133

2.维权观:依法维权深入人心134

3.维权意识上的群体差异性137

4.一颗“钉子”引发的思考139

5.政府要加强合法权益的维护140

四、公平正义观:法律平等、机会平等、分配正义应得到基本保障141

1.法律平等是公众追求的基本目标142

2.教育程度越高对平等的追求越高143

3.“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公众普遍向往的教育公平目标145

4.教育公平观呈现群体差异性146

5.普遍关爱与政府责任的分配正义观148

6.分配正义观上的群体差异性150

7.以制度性建设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151

第四部分 文化价值观篇153

一、中外文化关系上的价值取向:继承与吸纳统一154

1.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公众的基本价值取向154

2.宽容是公众对外来文化的基本态度155

3.教育等因素影响人们对外来文化的接纳156

4.值得关注的“态度冷漠”158

二、传统与现代关系上的价值取向:深入了解与高度认同的反差161

1.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待加强161

2.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存在群体差异性162

3.公众对现代信息、传媒手段高度认同165

4.信息获取受多种因素影响166

三、主流文化与支流文化:多元价值观并存170

1.公众崇尚的服饰主旋律171

2.宗教信仰受人们的普遍尊重171

3.多种因素影响着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尊重173

4.对异族风俗习惯:包容的接纳177

5.对亚文化的包容表现出群体的差异性178

6.异文化相互包容的限度181

四、结语:多元文化的协调182

1.主流文化价值观与核心价值目标契合182

2.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不会引起群体冲突182

第五部分 社会价值观篇185

一、社会福利观:追求幸福与公正186

1.家庭养老是多元化养老模式选择态势下人们的首选188

2.养老方式选择受到户籍身份等多种因素影响191

3.教育期望:共享优质资源196

4.教育期望存在群体的差异性198

5.医改目标:全民医保202

6.医改目标存在群体差异性205

7.住房需求:改善居所210

8.住房需求存在群体差异性213

9.结语:幸福、公正是当前公众追求的社会福利目标217

二、婚姻家庭观:择偶自主选择、重视内在素质,大家庭和睦相处219

1.择偶观:注重婚配对象的内在素质220

2.择偶观受性别、身份等因素影响223

3.婚姻观:自主自决意识觉醒229

4.婚姻观受年龄、宗教信仰因素影响230

5.家庭观:认同大家庭237

6.家庭结构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239

三、生活期望:经济发展、国家昌盛、生活幸福244

1.2008年愿景:家人安康、收入提高、物价稳定245

2.2008年愿景存在群体的差异性248

3.创业观:认可自身条件是创业的首要条件252

4.创业观受多种因素影响253

5.奥运期待:倾向政治、经济方面257

6.奥运期待存在群体差异性258

第六部分 道德价值观篇263

一、社会理想:由“小康”趋向“和谐”265

1.国人心中的美好社会——和平稳定、生活富裕、人人平等265

2.社会理想受年龄、教育、性别、居民身份因素影响269

3.生活理想:价值天平从平均主义偏向自由竞争273

4.选择工作生活模式受多种因素影响274

5.平等观:平等存在于理想中276

6.平等意识受多种因素影响277

二、公德意识:理性地看待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279

1.生活富裕、事业发达靠什么:好政策和个人奋斗280

2.有选择地对待与集体、社会、他人的关系281

3.个人牺牲精神在衰落282

4.对“熟人关系”的依赖282

5.高学历者对政府依赖程度低283

6.公德意识与公德行动存在反差283

7.“见义勇为”行动的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285

三、私德意识:从传统美德向现代品性转变287

1.勤劳、守信、宽容、责任感仍然是人们最赞赏的品行288

2.在“最赞赏的品行”上存在群体差异性290

3.人们最厌恶的品行:不讲信用、虚伪、自私294

4.在“最厌恶的品行”上存在群体差异性297

5.知识、勤劳、为人处事是人们最欣赏的谋生手段299

6.在“最欣赏的谋生手段”上存在群体差异性301

四、个人理想与信仰:着眼现实生活,趋向积极进取303

1.成功的事业、健康的身体、美满的家庭是人们普遍追求的生活目标304

2.居民身份、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影响人们对人生目标的选择306

3.“战胜困难,在逆境中成才的人”是人们最崇拜的人308

4.偶像崇拜受居民身份等因素影响309

五、结语311

1.社会理想由小康趋向和谐311

2.公德亟须制度保障,公共意识不断增强,实际行动顾虑重重312

3.私德在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中逐渐走向现代313

4.积极进取的全民信仰314

5.建立和谐社会任重道远315

第七部分 生态价值观篇317

一、公众虽普遍认同生态内在价值但强度微弱319

1.公众普遍认同生态具有内在价值319

2.认同生态内在价值的强度微弱320

二、公众普遍认同“不该为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321

1.“环保优先”已成公众共识321

2.生态优先观念呈现摇摆性322

3.经济生活水平差距是影响生态价值观差异性的主要因素323

三、适度、健康、环保的消费观是生态消费观的主流332

1.传统与现代消费观并行不悖332

2.经济生活水平影响消费观333

四、抗争以维护生命健康基本权益的环保权责意识339

1.抗争维权:公众面对生命健康受到损害的主要选择339

2.环保依赖政府340

3.环保权责意识与经济生活水平相关341

五、理想的生态价值诉求347

1.生态价值观的现实欲求347

2.价值观与行动的差距349

3.我们能做什么350

附录一:调查问卷表353

附录二:深度访谈提纲、访谈记录表与访谈纪录(具体内容略)3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