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语言符号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语言符号学
  • 王铭玉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9439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02页
  • 文件大小:135MB
  • 文件页数:615页
  • 主题词:符号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语言符号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语言符号学概论3

第一章 语言符号学的学科定位3

第一节 关于符号3

第二节 关于符号学7

第三节 关于语言符号学14

第二章 语言符号学的方法论基础19

第一节 结构主义的态度19

第二节 二元对立的研究方法22

第三节 常体和变体的二分观念25

第四节 组合和聚合的二维思想29

第五节 符号学三分法原理32

本编小结35

第二编 现代语言符号学的思想渊源41

第一章 符号的系统观与语言符号观41

第一节 索绪尔的语言系统观42

第二节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46

第二章 符号的三位一体与分类50

第一节 皮尔斯的“三位一体”思想51

第二节 皮尔斯的符号分类思想53

第三章 符号学的三个世界与论域类型58

第一节 符号学的三个世界58

第二节 符号的论域类型60

第四章 符号的二元分析与多元解读64

第一节 符号的二元分析64

第二节 符号的多元解读72

第五章 符号的代码理论及生产理论76

第一节 代码理论78

第二节 符号生产理论83

第六章 符号的功能系统与双向模式86

第一节 符号的功能系统88

第二节 符号的双向模式94

第七章 符号的性质及对话理论107

第一节 符号的性质108

第二节 关于对话理论113

第八章 符号的模式系统与符号域119

第一节 符号的模式系统120

第二节 符号域122

第九章 符号的互文性与解析符号学127

第一节 符号的互文性128

第二节 解析符号学139

第十章 符号的结构语义分析与叙事语义分析146

第一节 巴黎符号学学派147

第二节 格雷马斯的语义学分析理论148

本编小结160

第三编 篇章符号学研究165

第一章 走向篇章的符号学研究165

第一节 篇章的符号学地位问题165

第二节 篇章的符号学特征176

第三节 关于篇章的聚合分析和组合分析190

第二章 篇章的聚合分析202

第一节 篇章整体的相关研究203

第二节 篇章整体表达平面的实体层——外部材料206

第三节 篇章整体表达平面的形式层——内部构造213

第四节 篇章整体内容平面的实体层——实指信息220

第五节 篇章整体内容平面的形式层——内容结构225

第三章 篇章的组合分析249

第一节 语境与连贯性249

第二节 篇内语境与语形连贯252

第三节 逻辑语境与逻辑连贯263

第四节 篇外语境与语用连贯284

第五节 认知语境与认知连贯293

本编小结305

第四编 句层符号学研究311

第一章 句子的符号学研究311

第一节 关于语言符号的层次311

第二节 句子的符号学定义315

第三节 句子意义的符号性:词汇语义学证据318

第四节 句子的语言符号学地位325

第五节 句子符号研究的基本范式328

第六节 句子符号的意义研究335

第二章 语言符号研究的层次观338

第一节 层级性:语言符号性的体现339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结构层次与意义层次346

第三节 句子意义的层级性368

第三章 句子意义层级的语言符号学模型383

第一节 句子符号意义层级的分析模型(ИМ3П)384

第二节 句子意义的符号化模型412

本编小结434

第五编 隐喻符号学研究439

第一章 隐喻研究的多重向度与困境439

第一节 隐喻研究的多重向度439

第二节 隐喻多重向度研究的困境461

第三节 走向符号学的隐喻研究473

第二章 隐喻生成的静态基础——符号间的相似性494

第一节 符号间的相似性494

第二节 符号象似性500

第三章 隐喻生成的动态机制——符号间相似性的构建508

第一节 隐喻建构过程中的主体考察509

第二节 符号间相似性的构建形式517

第三节 隐喻的特征523

第四章 隐喻生成的结果与符号学解读528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与层级性研究528

第二节 符号学视角下的隐喻意义550

本编小结564

参考文献570

重要人名索引593

跋6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