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语言哲学的语言与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俄)斯捷潘诺夫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8704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68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俄语-语言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语言哲学的语言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语义学·句法学·语用学——“语言之三维空间”序言1
第一章 语义范式(语言语义方式所表达的“名称哲学”)5
0.普遍特点5
1.名称和命名的概念8
2.古希腊的“名称哲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6
3.中世纪经院哲学中的语言问题:希思帕尼斯和奥卡姆28
4.经院哲学和新时期哲学之交的“名称哲学”:尼古拉斯·库萨35
5.洛谢夫的《名称哲学》40
6.名称诗学:象征主义46
6.0 导语:诗歌、诗学,名称的符号学46
6.1 作为艺术对象的“本质”:象征49
6.2 现象名称和本质名称53
6.3 韵律60
6.4 “应和—感应”64
6.5 内涵世界69
第二章 17世纪语言中的哲学问题(跨范式时期)74
0.普遍特点74
1.笛卡尔和莱布尼茨75
2.斯宾诺莎81
3.“两种语言”的范式和波尔·罗亚尔学说85
第三章 18至19世纪上半期语言中的哲学问题(跨范式时期)90
0.普遍特点90
1.启蒙学派语言哲学中的“两种语言”范式92
2.康德和黑格尔的一些逻辑—哲学思想94
第四章 句法范式(语言句法方式所表达的“谓词哲学”)98
0.普遍特点98
1.谓词概念102
2.古希腊斯多葛派学说中的“谓词哲学”要素110
3.1920至1940年罗素的语言观117
4.从卡尔纳普的“两种语言”范式到语言学结构主义127
5.“谓词诗学”或“句法诗学”138
5.0 引言——形式诗学与内容诗学138
5.1 “无个性之人”的诗学: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易卜生140
5.2 俄国未来主义诗学和赫列勃尼科夫的诗学153
第五章 现象学下语言中的哲学问题(跨范式时期)159
0.普遍特点159
1.胡塞尔现象学中一些与语言有关的概念159
2.梅洛-庞蒂和1950至1960年间的法国符号学166
3.英伽登的现象学诗学169
第六章 语用范式(语言语用方式所表述的“自我中心词哲学”)171
0.普遍特点171
0.1 论术语“语用学”及术语“指示学”对其的替换174
1.“自我中心词”概念177
2.20世纪50年代刘易斯和卡尔纳普论著中的新概念185
3.20世纪80年代模态逻辑和内涵逻辑概念中的语言图式190
4.自我中心词诗学199
4.0 导语199
4.1 20世纪罗·穆齐尔“无个性之人”的诗学201
4.2 俄国意象派——“自我中心词小诗学”203
4.3 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和《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中的“旁观者诗学”205
4.4 普鲁斯特的自我中心诗学211
4.5 布莱希特戏剧中的自我中心美学要素214
第七章 语言认识阶段(范式)的普遍语言图式:三种模式217
0.导语217
1.语言-1(只具有语义)219
2.语言-2(具有语义和句法)230
3.语言-3(具有语义、句法和语用)237
第二部分 系统与文本——“新唯实论”246
序言246
第一章 从“观察”(自然语言)上升到“逻辑—哲学认识”(例证)的手段248
0.例证引论248
1.例1.言语链中的时间从“克威埃斯考斯基模型”到波斯特机251
2.例2.从卡尔纳普的“状态描写”到辛提卡的“分布准则形式”——康德、卡尔纳普、维特根斯坦的一些类似研究的对比255
3.例3.“神是爱”,“爱是神”。同一关系及语言哲学分析的两种方法:历史—哲学法与逻辑法267
4.例4.“原因”概念以及对语言进行语言—哲学分析的两种方法——逻辑方法及次逻辑方法(符号学)279
5.例5.“施里曼找到了特洛伊。”——弗雷格语义三角的“旋转”286
6.例6.“我当着彼得的面对伊万说,不应该因为他考试不及格而责备自己。”——间接语境中的复杂指称288
规则1.主体具有代词se的形式291
规则2.在复杂指称的情况下更愿意使用被动形式291
规则3.在指称不定人称主体时更愿意使用被动形式291
第二章 系统从系统到“系统之外”的唯实论——亚里士多德第一语言哲学296
0.引论296
1.亚里士多德谓词的第一分类(基本分类法)——范畴语义的非对比层296
2.亚里士多德思想中有关“短篇文本”结构的理论元素311
3.亚里士多德观点中关于建立“长篇文本”的理论元素321
第三章 文本从文本到“文本中的提取”的唯名论——亚里士多德第二语言哲学326
0.引论326
1.表达层面:长语音成分;语音概念取决于言语音节的自然划分326
2.内容层面:长语义要素依赖于语句切分的主体及谓词概念337
3.康德的范畴——作为根据语句—判断的“长成分”建立范畴的例证344
4.奥卡姆——新时代唯名论的第一位代表347
5.基于康德唯名论的系统中的词的概念与意义349
6.唯名论富有成果的思想357
第四章 系统与文本之间的语篇381
0.引论381
1.系统与文本之间的语篇:语篇——“世界”(任何世界)的语言表达392
2.“语篇内”的逻辑问题:“状态描写”、“刚性”和“柔性”能指等等398
3.系统与文本之间的“事实”表达401
第五章 系统与文本之间的新唯实论——第三语言哲学408
1.语言哲学不存在边界,但语言哲学的语言存在边界408
2.“主体之死——主体万岁!”414
3.来自新唯实论并非遥远的从前415
4.新唯实论的预感422
5.现代俄罗斯的新唯实论(《三个来源及三个组成部分》)425
第六章 相互作用的唯实论与唯名论——语言哲学与道德(关于道德规定的形式)446
0.序言446
1.圣经世界中道德规定的逻辑—语言形式447
2.康德的“范畴命令”450
3.莱布尼茨的“道德必然性”454
参考文献457
热门推荐
- 872543.html
- 1559394.html
- 2682384.html
- 413991.html
- 2488470.html
- 2911301.html
- 64791.html
- 1741899.html
- 1307702.html
- 584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37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22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92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2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01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56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39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13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19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0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