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08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236488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283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技术发展-研究报告-中国-2008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08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综述第一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2
二、科技发展新思路5
第二节 科技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和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6
一、抗击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7
二、支撑抗震救灾7
三、支撑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8
四、推进节能减排9
五、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10
第三节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12
一、科技资源配置12
二、科技创新能力13
三、高技术产业化14
第四节 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4
一、组织实施重大专项14
二、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15
三、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6
四、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7
第五节 科技工作新进展17
一、完善与落实自主创新的法制与政策17
二、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8
三、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18
四、加强区域科技工作19
五、推动国际科技合作20
六、推进科普事业20
第二章 国家创新体系与制度建设第一节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2
一、技术创新体系建设22
二、转制院所创新能力建设24
第二节 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技术创新与服务能力建设25
一、高等学校25
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26
三、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创新与服务能力建设27
第三节 军民两用技术创新体系28
一、调整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28
二、推进军民融合的科研生产体系建设29
第四节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29
一、生产力促进中心29
二、技术市场30
三、科技企业孵化器30
四、大学科技园30
五、国家技术转移机构31
六、科技评估31
第五节 科技政策与法律法规32
一、《科技进步法》施行情况32
二、地方科技法规32
三、《配套政策》实施细则落实情况33
第三章 科技资源与能力建设 第一节 科技投入36
一、中央政府投入36
二、地方政府投入39
三、企业研发投入41
四、科技金融42
第二节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43
一、启动“千人计划”43
二、科技人才培养43
三、科技人才计划与人才引进44
第三节 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46
一、研究实验基地与综合性实验服务机构建设46
二、科研条件建设48
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49
四、技术创新服务平台51
第四章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第一节 总体工作进展54
一、全面完成实施方案综合论证54
二、规范和完善工作制度与管理机制54
三、建立健全组织实施的管理体系55
第二节 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55
第三节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56
第四节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57
第五节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58
第六节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59
第七节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60
第八节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61
第九节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62
第十节 重大新药创制63
第十一节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64
第十二节 大型飞机65
第十三节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66
第五章 科技奥运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第一节 科技奥运68
一、实施“奥运科技行动”计划68
二、科技奥运关键技术及成果70
三、成果推广及产业化72
第二节 抗震救灾72
一、科技抗震救灾73
二、科技支撑灾后恢复重建75
第三节 抗击冰雪灾害76
一、积极应对启动科技专项76
二、推广应用成果加强技术指导77
第四节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77
一、依靠科技进步拉动内需77
二、完善和落实自主创新政策78
三、科技系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79
第六章 节能减排科技进步第一节 主要政策及工作进展82
一、节能减排政策82
二、工作进展83
第二节 研发进展85
一、重大基础科学研究85
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86
第三节 产业化与示范应用88
一、示范工程集成应用88
二、成熟技术推广及产业化91
第七章 基础研究第一节 基础研究投入与产出94
第二节 基础科学与科学前沿95
第三节 农业科学97
第四节 生命科学98
第五节 资源环境科学100
第六节 能源科学102
第七节 信息科学103
第八节 材料科学104
第九节 科技基础性工作107
第十节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08
一、蛋白质研究108
二、纳米研究109
三、量子调控研究111
四、发育与生殖研究111
第八章 前沿技术第一节 信息技术114
一、高性能计算技术114
二、通信技术115
三、信息安全技术115
四、虚拟现实技术116
第二节 生物和医药技术117
一、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117
二、疫苗与抗体工程118
三、干细胞与组织工程118
四、药物分子设计技术119
五、发酵工程技术120
第三节 新材料技术120
一、智能材料设计与先进制备技术120
二、高温超导和高效能源材料技术120
三、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121
四、光电信息与特种功能材料技术122
五、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122
第四节 先进制造技术123
一、(智能)机器人技术123
二、先进制造与加工技术123
三、极端制造技术124
四、寿命预测与可靠性技术124
第五节 先进能源技术125
一、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125
二、洁净煤技术125
三、可再生能源技术126
第六节 海洋技术127
一、海洋环境监测技术127
二、海洋油气开发技术127
三、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128
四、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129
第七节 资源环境技术129
一、矿产资源高效勘察与开发利用技术129
二、复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130
三、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新技术130
四、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价技术131
第八节 现代农业技术131
一、农业生物技术131
二、数字农业与精准作业技术132
三、现代食品工程技术133
四、先进农业设施装备技术133
五、循环农业技术134
六、海水高效健康养殖技术134
第九节 现代交通技术135
一、汽车前沿技术135
二、智能交通技术135
三、其他交通技术136
第十节 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137
一、地球观测技术137
二、地球空间信息技术138
三、导航定位技术139
第九章 新农村科技进步第一节 科技工作重点和基本安排142
一、推进统筹城乡科技发展142
二、新农村建设农村民生科技工作142
三、加快农业与农村信息化进程142
四、强化农村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建设143
五、实施科技工程和重大项目143
第二节 农业关键技术与产品143
一、农林高效生产143
二、食品加工及现代物流144
三、农业防灾减灾145
四、农林生态环境145
五、现代农机装备与农用物资146
六、生物质综合利用与生物质能源146
七、农业节能减排147
八、现代海洋农业147
第三节 村镇发展关键技术148
一、农村新兴产业发展148
二、城镇化发展148
三、乡村社区建设150
第四节 农村科技能力建设151
一、农业领域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51
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52
三、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152
四、星火产业带153
第五节 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153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153
二、星火计划实施和先进实用技术示范154
三、多元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154
四、科技特派员制度154
五、星火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155
第六节 促进农村发展科技行动155
一、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促进行动155
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155
三、科技兴县(市)工作156
四、科技促进三峡移民开发工作156
五、科技扶贫156
第十章 产业科技进步与高新区发展第一节 产业科技进步158
一、汽车产业158
二、钢铁产业159
三、装备制造产业159
四、船舶产业160
五、石化产业161
六、纺织产业162
七、轻工产业162
八、有色金属163
九、电子信息164
第二节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165
一、国家高新区的创新发展165
二、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166
第三节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167
一、火炬计划项目167
二、重点新产品计划168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68
四、特色产业基地169
五、高技术产业化专项169
第十一章 社会科技进步第一节 人口与健康172
一、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172
二、重大疾病防治与基层卫生适宜技术173
三、药品安全关键技术173
四、新型医疗仪器与设备173
五、中医药现代化174
第二节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174
一、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174
二、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174
三、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175
四、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175
五、城市信息平台175
第三节 公共安全176
一、生产安全176
二、食品安全178
三、社会安全178
第四节 防灾减灾179
一、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179
二、地质、地震灾害180
三、防洪、抗旱减灾180
四、海洋灾害防治181
第五节 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181
一、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82
二、生态环境保护182
第六节 可持续发展实验与示范183
一、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183
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83
第七节 文物保护等其他社会事业发展184
第十二章 区域科技发展与地方科技工作第一节 重点区域科技工作186
一、推进东部地区科技合作186
二、推动中部地区产业升级187
三、推进西部地区科技发展187
四、加强东北区域创新体系建设188
第二节 部省重大科技合作189
一、部省会商189
二、科技世博189
第三节 民族与边疆科技工作191
一、科技援藏191
二、科技支疆192
三、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192
第四节 地方科技的重要进展193
一、加强区域创新,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193
二、地方科技重要进展194
第十三章 国际科技合作第一节 多边和双边科技合作198
一、中美科技合作198
二、中欧科技合作199
三、中俄科技合作201
四、中日韩科技合作202
五、与其他国家的科技合作203
第二节 国际大科学、大工程计划203
一、国际大科学、大工程合作204
二、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205
三、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205
第三节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和项目206
一、计划与项目206
二、主要成效207
第四节 科技援外208
一、对外科技培训208
二、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援助与合作208
第五节 驻外科技工作209
一、驻外科技调研进一步加强210
二、积极应对国内重大突发事件210
三、“科技外交官服务行动”初见成效210
第十四章 科普事业第一节 重要科普政策212
一、科普规划212
二、与科普相关的重要文件214
第二节 重大科普活动与事件216
一、全国科技活动周216
二、全国科普日217
三、农村科普工作218
四、科普统计工作219
五、重大科普事件219
第十五章 科技改革开放30年第一节 科技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222
一、解放思想、拨乱反正,迎来科学的春天222
二、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223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技术创新223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24
第二节 科技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224
第三节 科技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229
一、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29
二、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提高230
三、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展顺利232
四、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不断优化233
第四节 科技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234
第五节 坚定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35
一、在科技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35
二、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236
三、把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36
四、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36
五、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236
附录一、部分科技指标239
二、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选登)243
热门推荐
- 2854304.html
- 1196521.html
- 1121828.html
- 1054559.html
- 1842572.html
- 3201591.html
- 3793450.html
- 3395538.html
- 3151654.html
- 14799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90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1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9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86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99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60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99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34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59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8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