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学史 上篇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科学史 上篇
  • 李申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957300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78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610页
  • 主题词:科学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科学史 上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上篇1

第一章 传说时代的科学3

第一节 考古和传说3

第二节 传说时代的世界图像14

第三节 错误和失足27

第二章 先秦时代的科学(上)34

第一节 先秦时期探索自然的热情34

第二节 先秦的天穹结构论37

第三节 先秦时代对日月星的认识44

第四节 分野说与天人一体观念47

第五节 先秦的大地结构论52

第六节 先秦时代的气象学60

第七节 土质和矿产65

第八节 生物知识之一:分类和相术70

第九节 生物知识之二:物种起源和演变76

第十节 农业知识83

第十一节 人与天地参89

第三章 先秦时代的科学(下)98

第十二节 先秦医学98

第十三节 保健、养生与长生104

第十四节 气划分为阴阳和五行107

第十五节 精神本质与人体的三元结构111

第十六节 气的中介作用117

第十七节 数与天数121

第十八节 计算与九章127

第十九节 变动不居的世界133

第二十节 辨别、定义和类推——先秦时期的科学方法137

第四章 秦汉时代的科学(上)144

第一节 气的中介作用在汉代的发展144

第二节 由同类相动到天人感应149

第三节 作为世界物质基础的气154

第四节 汉代的阴阳五行说158

第五节 阴阳五行框架在社会生活领域里的应用162

第六节 汉代的天地演化论165

第七节 天体结构论(上)168

第八节 天体结构论(中)177

第九节 天体结构论(下)185

第十节 汉代的气象学190

第十一节 汉代的气象监测199

第五章 秦汉时代的科学(下)205

第十二节 汉代的生物学205

第十三节 汉代对于人体的了解(骨度和五脏)210

第十四节 汉代对于人体的了解(经络)215

第十五节 汉代对于人体的了解(精神和肉体)221

第十六节 汉代医学的病因论224

第十七节 五行说与汉代医学229

第十八节 养生、成仙和化学236

第十九节 汉代音律学245

第二十节 汉代历法的进展249

第二十一节 汉代制历过程的科学与神学257

第二十二节 汉代数学263

第二十三节 汉代科学精神状况述评269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科学(上)277

第一节 汉魏之际的科学发现和科学思想的转变278

第二节 魏晋时期天文新发现和历法的进步282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天文新发现和历法之争288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浑天说的讨论293

第五节 浑天说中太阳远近问题298

第六节 新论天三家与浑盖合一论303

第七节 囊括天地人物的“物理”论309

第八节 日月星光及其体质315

第九节 新兴的博物学320

第十节 博物学的两股潮流325

第十一节 博物学与地理新发现330

第十二节 地理新发现与大地中心观念336

第十三节 博物风中的生物学339

第十四节 博物风下的农学344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科学(下)349

第十五节 魏晋南北朝医学的前驱349

第十六节 魏晋南北朝医学的概况352

第十七节 魏晋南北朝医学与精神现象357

第十八节 炼丹术的理论重建365

第十九节 魏晋时期炼丹术与古代化学的进展371

第二十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内修与养生379

第二十一节 求仙者眼中的人与自然386

第二十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之一:重差术和割圆术390

第二十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之二:新的数学方法410

第二十四节 规矩圆方和数学416

第二十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律学421

第八章 隋唐科学(上)426

第一节 从汉到唐一般学术和科学发展的大势427

第二节 天文学新发现432

第三节 隋代的历法竞争之一:刘孝孙、张胄玄与张宾历法之争436

第四节 隋代的历法竞争之二:刘焯与张胄玄之争441

第五节 唐代的历法进步448

第六节 《大衍历议》的历法理论455

第七节 隋唐的天地测量活动与浑盖之争的终结462

第八节 隋唐时代对于天体的探讨469

第九节 地理和潮汐学的发展477

第十节 唐代气象学的进展481

第十一节 望气术——误入歧途的气论486

第十二节 隋唐时代生物学的进展491

第十三节 捕蝗与修德:生物学领域科学与迷信的斗争500

第十四节 万物可变论的巩固和发展504

第九章 隋唐科学(下)510

第十五节 隋唐医学的理论兴趣510

第十六节 隋唐医学咒禁术的兴起和对精神来源的探讨518

第十七节 隋唐医学对疾病分类和病因说的发展523

第十八节 隋唐医学对于精神来源的探讨528

第十九节 隋唐医学在医药学方面的进展535

第二十节 唐代服食金丹的效果539

第二十一节 炼丹理论的变化548

第二十二节 金丹术与中国科学555

第二十三节 服气胎息术的发展和演变558

第二十四节 唐代科学与巫术的斗争567

第二十五节 唐代的科学政策和对待外来科学的态度572

第十章 五代科学578

下篇579

第十一章 宋元科学(上)581

第一节 学术思想的转变582

第二节 理与穷理的愿望589

第三节 格物致知与穷理596

第四节 新的宇宙演化理论605

第五节 太极图和宇宙演化论611

第六节 宋元的天地生成论616

第七节 地中概念的彻底动摇622

第八节 宋元海潮论629

第九节 地有四游和日月左旋说637

第十节 宋元历法与历理之争645

第十一节 沈括的十二气历652

第十二节 授时历的历史地位656

第十三节 日月星的形质和光芒661

第十四节 实验方法和天文学672

第十五节 天文仪器679

第十二章 宋元科学(中)689

第十六节 风雨雷电成因689

第十七节 水的循环探讨699

第十八节 地理与地质705

第十九节 风水与地气——地理学和气论的误入歧途709

第二十节 宋代生物学:气化和形化714

第二十一节 宋代生物学:专谱和细节723

第二十二节 人的精神与肉体729

第二十三节 死后精神的归宿740

第二十四节 魂和魄:中国古人关于精神现象的说明745

第二十五节 宋金元医学的理论兴趣749

第二十六节 宋代的五运六气说753

第二十七节 五运六气在金元时代的演变762

第二十八节 宋元医学的今古之辩768

第二十九节 医学专门化程度的加深773

第三十节 炼丹术的余波777

第十三章 宋元科学(下)784

第三十一节 宋元农学784

第三十二节 水利与河源791

第三十三节 农业与祈雨术799

第三十四节 宋代关于音律学标准的探讨803

第三十五节 错解古人与音律学的进步808

第三十六节 宋元的术数数学819

第三十七节 宋元时代的算术数学824

第三十八节 开方三角和隙积术833

第三十九节 大衍求一术840

第四十节 天元术846

第四十一节 格物说与科学855

第四十二节 宋元国家与自然科学861

第十四章 明代科学868

第一节 明代的学术和科学869

第二节 格物学的两股潮流872

第三节 明代天文学的发展879

第四节 明代学者的格物成果892

第五节 地理学和科学考察之风897

第六节 明代的水利学904

第七节 朱氏新律910

第八节 明代医学的发展概况918

第九节 明代医学的理论问题927

第十节 传统病因学的重大突破930

第十一节 明代农学936

第十二节 明代历法和明末争历945

第十三节 西方科学的传入949

第十四节 明代科学发展述评953

第十五章 清代科学957

第一节 中国传统天文、地理和数学的尾声958

第二节 西学中源961

第三节 好历法与西洋人965

第四节 尊经思潮与乾嘉学派的科学活动972

第五节 明代科学的进步成果在清代的命运976

第六节 清代温病学980

第七节 清代解剖学与王清任《医林改错》988

第八节 清代科学小结1000

引用及参考文献1002

关键词索引1028

重要人物索引1032

后记10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