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吴亮平文集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吴亮平文集 下
  • 吴亮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978750334149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10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2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吴亮平文集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社会主义史(1930年著)修订再版1

1930年初版序言1

修订再版序言3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主义5

一 资产阶级学者和改良主义者对于社会主义的意见6

二 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解释9

甲 社会主义社会12

乙 共产主义社会13

第二章 空想社会主义(从托马斯·莫尔到魏特林)15

一 托马斯·莫尔15

甲 15、16世纪时英国的政治经济状况15

乙 托马斯·莫尔生平事迹18

丙 莫尔对于当时社会的批评18

丁 莫尔对于国家问题的意见21

戊 莫尔提出的改造社会的方法22

己 乌托邦的社会状况23

庚 对托马斯·莫尔社会主义思想的批评27

二 托马斯·康帕内拉29

甲 康帕内拉生平事迹29

乙 康帕内拉对于当时社会的批评30

丙 “太阳城”的社会状况31

丁 对康帕内拉思想的批评36

三 梅叶、马布利和摩莱里38

甲 17、18世纪时法国的思潮38

乙 梅叶的社会主义思想41

丙 马布利的社会主义思想44

马布利对当时社会的批评44

马布利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46

对马布利社会主义思想的批评48

丁 摩莱里的社会主义思想49

摩莱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49

摩莱里对当时社会的批判51

摩莱里对于资产阶级民主的意见52

摩莱里的新社会建设的法典54

对摩莱里社会主义思想的批评57

四 巴贝夫58

甲 法国大革命58

乙 巴贝夫的生平事迹61

丙 巴贝夫对于当时社会的批评63

丁 巴贝夫的革命政纲65

戊 巴贝夫所主张的革命方法及策略66

己 巴贝夫对于共产公社建设的意见68

庚 对巴贝夫主义的评价69

五 夏尔·傅立叶71

甲 19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71

乙 伟大的乌托邦主义者的一般特点72

丙 傅立叶生平事迹72

丁 傅立叶对于资本主义的批评73

戊 傅立叶的和谐制度77

己 傅立叶的分配理论82

庚 傅立叶所幻想的改造社会的动力83

辛 傅立叶的由文明制度进入保证制度的过渡84

壬 对傅立叶社会主义思想的批评85

六 圣西门及圣西门派88

甲 圣西门生平事迹88

乙 圣西门的唯心主义思想90

丙 圣西门思想中的唯物史观胚胎91

丁 圣西门对于“实业家阶级”的意见93

戊 “实业家阶级”获取统治权的方法95

己 圣西门对于工人阶级的意见96

庚 圣西门所主张的新基督教97

辛 圣西门门生的思想98

壬 对圣西门本人学说的批评102

癸 对圣西门门生意见的批评103

七 罗伯特·欧文104

甲 19世纪前期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04

乙 欧文的生平事迹107

丙 欧文对于人的性格的意见110

丁 欧文所指的“现社会三大恶事”112

戊 欧文对于生产和分配的意见113

己 欧文的共产主义公社115

庚 合作社及“公平交易的交换银行”117

辛 欧文与政治运动118

壬 欧文及劳动立法119

癸 对欧文社会主义思想的批评120

八 布朗基126

甲 布朗基生平事迹126

乙 布朗基的革命主张131

丙 布朗基对于蒲鲁东主义的斗争132

丁 布朗基对于宗教的斗争132

戊 对布朗基思想及行动的批评133

九 卡贝135

甲 卡贝生平事迹135

乙 卡贝的社会观137

丙 卡贝的“伊加利亚”理想国138

丁 对卡贝社会主义思想的批评140

十 魏特林141

甲 19世纪中期法德政治经济状况141

乙 魏特林生平事迹143

丙 魏特林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评145

丁 魏特林的改造社会的意见148

戊 魏特林所主张的新社会的政治组织152

己 魏特林的社会革命论153

庚 对魏特林共产主义思想的批评157

第三章 科学社会主义159

一 马克思生平事迹159

二 恩格斯生平事迹168

三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72

甲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173

乙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179

丙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185

马克思主义论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灭亡188

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的基本主张193

马克思主义说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199

四 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201

五 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206

第四章 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215

一 列宁生平事迹215

二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220

甲 帝国主义的来源及其特点220

乙 帝国主义与战争222

丙 帝国主义时代的基本矛盾224

三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225

甲 革命在什么地方先爆发呢?225

乙 革命的条件227

丙 先创造文明的前提228

丁 无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30

戊 无产阶级革命与“不断革命”论232

四 列宁论无产阶级专政234

甲 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必要性234

乙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236

丙 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238

丁 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240

五 列宁论无产阶级专政与党的领导作用242

甲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组织系统及党对它们的领导242

乙 无产阶级专政是否即无产阶级政党专政呢?244

丙 党与工人阶级的关系245

丁 建设一个新型的战斗的革命的党247

六 列宁论社会主义建设249

甲 利用资本主义留下的“材料”建设新社会249

乙 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251

丙 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254

七 列宁论农民问题257

甲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农民问题257

乙 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农民259

丙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农民问题260

八 列宁论民族问题261

甲 民族革命运动的意义261

乙 社会主义者对于民族问题的主张263

丙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民族问题264

九 列宁论革命的战略策略266

甲 战略和策略的规定266

乙 战略和策略的运用267

丙 改良和革命267

十 列宁对于机会主义的批判268

甲 机会主义的社会根源269

乙 战胜右的和“左”的机会主义270

丙 同大国沙文主义作斗争271

第五章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273

一 毛泽东生平事迹273

二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及其意义282

三 中国革命的道路288

甲 历史特点288

乙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290

丙 独特的社会主义改造294

丁 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301

四 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305

甲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305

乙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311

丙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316

丁 努力学习,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320

五 论思想方法321

甲 教条主义曾使中国革命遭受大灾321

乙 人的正确思想来源于实践325

丙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方法论328

丁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332

六 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337

甲 建设新型的人民的军队337

乙 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342

丙 十大军事原则347

丁 打人民战争352

七 论党的建设、政策和策略354

甲 党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354

乙 党的优良作风359

丙 党的建设上的一项创举362

丁 党的策略364

八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370

甲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70

乙 中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374

丙 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376

丁 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精神文明383

戊 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民主387

结束语390

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1933年撰)1933年单行本394

一 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内容394

(一)辩证法唯物论394

(二)唯物史观395

(三)政治经济学396

(四)科学社会主义397

二 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399

三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粉碎一切机会主义的反革命的理论401

唯物史观(1939年与艾思奇合著)修改重版403

1939年初版序403

修改重版序405

第一章 唯物史观的几个基本论点407

一 人类生活的特点407

二 人类的实践与科学理论的关系410

三 辩证法唯物论运用到社会上的几个基本论点414

第二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422

一 社会与自然422

二 生产力426

三 生产关系433

四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442

五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447

第三章 阶级和阶级斗争450

一 阶级的产生及其实质450

二 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到自为的阶级460

三 社会中各阶级465

第四章 国家政权470

一 国家的起源、实质和变化470

二 国家政权与政府481

三 战争问题484

四 无产阶级的政权487

五 无产阶级政权产生的历史特点490

六 巩固工人阶级国家政权的必要496

七 共产主义社会与国家问题497

第五章 民族与民族解放运动499

一 民族是什么499

二 民族问题与民族解放运动502

三 民族革命战争506

四 民族统一战线508

五 民族自决与民族国家516

六 民族的独立解放与民族最后解放519

第六章 家庭520

一 什么是家庭520

二 原始社会的家庭523

三 一夫一妻制的家庭526

四 封建时代的家庭制度529

五 资本主义的家庭关系531

六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下的家庭535

七 简短的结论540

第七章 意识形态542

一 心理与意识形态542

二 各种意识形态的内容特点548

甲 法与道德549

乙 艺术551

丙 科学557

三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564

第八章 几个结论579

一 辩证法唯物论与唯物史观的学说579

二 社会与文化的起源580

三 社会与文化的发展590

甲 论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学说591

乙 社会革命597

丙 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603

四 唯物史观理论的意义607

编后记6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