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认知语言学 批判与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彦春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004649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03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认知科学-语言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认知语言学 批判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对认知革命的深层关注1
1.0 绪论1
1.1 人类认知观照下的认知语言学3
1.1.1 语言——大言与小言的统一4
1.1.2 认知语言学——认知画面的前景9
1.2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渊源12
1.2.1 语言与认知的传统探索13
1.2.2 认知重新进入语言研究视野18
1.2.3 认知语言学的最终形成20
1.3 认知语言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23
1.3.1 对认知语言学学理基础的再认识28
1.3.2 认知语言学中的基本命题和概念32
1.3.3 句法语义的关系——对认知语法的逻辑探寻38
1.4 对认知语言学理论定位的思考43
第二章 语言能力——认知因素的协同48
2.0 绪论48
2.1 隐喻能力及相关能力的界定51
2.2 处于有限无限之间的语言能力56
2.3 语言能力的内在性体现60
2.3.1 体现于语义三角的词汇能力65
2.3.2 语言能力的机制性体现76
2.4 语言学习障碍的清除84
2.4.1 语言迁移问题及化解84
2.4.2 石化现象问题及化解87
2.4.3 语据呈现方式的革新89
2.4.3.1 引入隐喻机制94
2.4.3.2 引入隐喻式创造性思维94
2.4.3.3 引入隐喻的形象化效应98
第三章 两种范畴观的对立及作用范围100
3.0 绪论100
3.1 范畴与范畴的争议102
3.1.1 两种范畴观的龃龉102
3.1.2 分类的动物与构拟的世界105
3.1.3 认知语言学的认知范畴107
3.1.4 范畴的实质和范畴化含义112
3.2 范畴的本质与现象114
3.2.1 经典范畴理论的超拔115
3.2.1.1 本质之于范畴117
3.2.1.2 思维的范畴而非感知的范畴121
3.2.1.3 边界的确定性和成员的平等性123
3.2.2 原型范畴理论的渊源及局限125
3.2.2.1 家族相似性问题126
3.2.2.2 原型理论问题131
3.3 范畴理论关键词阐释136
3.3.1 所谓“明晰”与“模糊”136
3.3.2 所谓“连续体”142
3.4 范畴化的深层分析及是非之断143
3.4.1 “簇模型”与范畴化问题143
3.4.2 “整数”扩展与范畴化147
3.4.3 范畴的根本问题151
3.4.3.1 原型与范畴的理论定位152
第四章 非范畴化与隐喻问题157
4.0 绪论157
4.1 隐喻的普遍性与作用159
4.1.1 隐喻与隐喻机制在语言中的定位160
4.1.2 隐喻与明喻、转喻等辞格的归并165
4.2 西方隐喻研究史回顾167
4.2.1 从“修辞”到“认知”169
4.2.2 对隐喻定义的评述174
4.3 对隐喻本质的再思考181
4.3.1 对传统隐喻实质观的质疑184
4.3.2 替代理论问题185
4.3.3 比较理论问题186
4.3.4 “替代论”与“比较论”所涉及的范畴问题188
4.3.5 互动理论问题191
4.4 认知范式中的隐喻193
4.4.1 隐喻与认知的关系193
4.4.2 隐喻的认知模式196
4.4.3 隐喻的时空映现198
4.4.4 隐喻的概念—词汇化过程203
4.4.5 语法隐喻中的隐喻206
4.5 隐喻的认知功能208
4.5.1 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208
4.5.2 人类组织经验的认知工具210
4.5.3 认识事物的新视角213
4.5.4 隐喻的类推说理功能215
4.6 隐喻与词义变化216
4.7 隐喻研究及其在语言体系中的定位221
第五章 理据与无理据的张力224
5.0 绪论224
5.1 语言的“波粒二象性”225
5.2 理据性问题228
5.2.1 语音理据230
5.2.2 词法理据232
5.2.3 语义理据233
5.2.4 像似性之于理据性235
5.2.5 雅各布森对像似性的错误论证238
5.3 任意性问题243
5.3.1 对任意性问题的回顾245
5.3.1.1 任意性的认识论基础248
5.3.1.2 任意性的方法论内涵250
5.3.1.3 对任意性问题的系统评价254
5.3.2 任意与像似的辩证258
5.3.3 符号任意性——以语言系统作参照263
5.4 词汇——语义网络背后的理据266
5.4.1 理据——词源语义学的根据266
5.4.2 理据的连接功能——从“打”说起268
5.4.3 理据与语义结构270
5.4.3.1 理据与义项网络272
5.4.3.2 “基本义”——义项扩展的起点274
5.3.3.3 义项的扩展路径与网络275
5.4.4 词汇——语义网络279
5.5 理据研究的现实意义280
5.6 理据任意二象性概括性评述284
第六章 语言范畴——语言系统中的单位与级阶287
6.0 绪论287
6.1 基于范畴的语言系统288
6.2 对词义不同层面的关照291
6.2.1 划定词位的必要性293
6.2.2 义位在语言共时系统中的确定297
6.3 语义组合原则问题300
6.3.1 对组合原则界定问题的辩正302
6.3.2 泰勒对隐喻式概念—词汇化的忽视311
6.3.3 对语言修辞用法和语用解读的分析314
6.3.4 非组合性的虚妄性317
6.3.5 对整合观的理论判定318
6.4 语言范畴的词典学应用320
6.4.1 基本范畴的词典学处理321
6.4.2 词典对词义两个层面的兼顾323
第七章 对词义的认知处理325
7.0 绪论325
7.1 认知语言学参照下的语义问题327
7.1.1 不同方法论对意义的不同把握330
7.1.2 词义与词典释义的对接336
7.1.3 认知结构对于词典编纂的意义339
7.1.3.1 “框架”的界定与理论定位340
7.1.3.2 “框架”的分类及“框架”对词义的制约和调节345
7.2 对百科知识的关照349
7.3 认知意义对认知词典学的启发354
7.3.1 语言框架和语言意义355
7.3.2 语言框架的内部结构356
7.3.3 认知意义与语言意义的张力359
7.4 词典释义新框架及其内部结构362
7.4.1 范畴与词典释义问题365
7.4.2 词典释义的语义学根据369
7.4.2.1 词典释义及相关参数370
7.4.2.2 词典释义的不同类别372
7.4.3 动词配价及词典释义方法381
7.5 词典释义的现实性与理想化388
参考文献391
热门推荐
- 1387116.html
- 3250168.html
- 2200452.html
- 1393868.html
- 1654551.html
- 2820388.html
- 2503075.html
- 3053613.html
- 3756357.html
- 27429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79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8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8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41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26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48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49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36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01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6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