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元代政治制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元代政治制度研究
  • 李治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3932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79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693页
  • 主题词:政治制度-研究-中国-元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元代政治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第一章 中央政治制度1

一、元代“常朝”与御前奏闻考辨1

(一)御前奏闻的缘起和普遍存在2

(二)御前奏闻的举办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6

(三)御前奏闻的议政内容和决策方式12

(四)御前奏闻是带有草原游牧印痕的“视朝”方式17

二、元代上都分省考述31

(一)上都分省的肇始与宰执建置32

(二)上都分省的职司及其与大都留省的关系36

(三)上都分省及上都的性质和地位40

三、怯薛与元代朝政43

(一)参与御前奏议决策44

(二)以内驭外挟制宰相47

(三)介入宫廷政变及其他皇位更迭51

(四)怯薛预政的影响及特征55

四、元代质子军刍议58

(一)质子军的人员构成59

(二)质子军的职司62

(三)质子军的户籍和管辖64

第二章 地方行政与监察制度67

一、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67

(一)行省的两重性质和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68

(二)行省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权力71

(三)行省权力大而不专81

(四)元行省制的历史作用87

二、元代宣慰司建置沿革与性质辨析91

(一)中统年间的宣慰司及其与宣抚司的关系92

(二)至元元年——十五年临时处理军政事务的宣慰司97

(三)至元十五年以后行省等属下分治机构的宣慰司99

(四)关于元宣慰司的性质102

三、元代路总管府研究104

(一)路总管府的由来和沿革105

(二)路总管府的机构建置与圆议连署109

(三)掌民籍、征赋役128

(四)教化办学与赈灾水利135

(五)抑豪捕盗与司刑鞫狱140

(六)路总管府官吏的选用、迁调及考课俸禄147

(七)路总管府与朝廷、地方诸衙门的关系164

(八)路总管府的三个特点175

四、元代县官研究178

(一)县官建置概况178

(二)圆议连署、长贰关系和县衙公廨制184

(三)县官与农桑水利192

(四)县官征税派役194

(五)县官兴办学校与力行教化201

(六)县官司法捕盗204

(七)县级官吏的选用、管理及其与路府州的关系211

(八)元代县官的几个特点219

五、元代巡检司考述221

(一)巡检司的设置概况222

(二)巡检司的职能226

(三)巡检的选用管理及其与州县的关系229

(一)行御史台建置概况244

六、元代行御史台述论244

(二)大夫中垂综领与察院巡守251

(三)行御史台对行省的监察及其相互关系259

(四)行御史台对所属诸道廉访司的节制指挥266

(五)行御史台的其他职司270

(六)行御史台官员的任用275

(七)行御史台的特色与功能280

七、元代肃政廉访司研究282

(一)肃政廉访司的建置沿革283

(二)肃政廉访司的分司出巡与总司坐镇291

(三)廉访司纠劾地方官吏非违不法303

(四)廉访司照刷案牍与按问处罚犯罪官吏309

(五)廉访司兼管刑狱317

(六)廉访司劝农桑、举贤、赈灾、体覆等职司321

(七)廉访司官吏的选用、迁调及俸禄327

(八)廉访司与御史台、行省、宣慰司及蒙古诸王的关系341

(九)廉访司的性质与特征350

一、元代投下考述355

(一)投下与蒙古语的关系355

第三章 投下与蒙古诸王制度355

(二)投下的含义359

(三)投下组织的类型364

二、元代中原投下封地置路州发微370

(一)蒙古国时期中原投下封户散在汉世侯辖区的状况371

(二)元世祖朝对中原投下封地行政建置的调整和变动372

(三)投下封地置路州的社会效果387

三、元代的投下户391

(一)蒙古直属千户部民392

(二)诸王兀鲁思封户394

(三)五户丝食邑民396

(四)投下私属民400

(五)元投下户的基本特征及社会影响414

四、元代的宗王出镇416

(一)蒙古宗室分封的发展演变和宗王出镇体制的形成416

(二)宗王出镇的辖地421

(三)宗王在镇戍区的权限及其与行省行院的关系423

(四)出镇宗王的委派承袭432

(一)蒙古国时期的王爵等级435

五、关于元代诸王封爵等级和王位继承问题435

(二)元世祖朝六等印章封爵制的确立437

(三)成宗以降的王爵印章封授441

(四)诸王王位印章的继承444

(五)元代封爵等级和王位继承的特征450

六、元代晋王封藩问题探讨455

(一)世祖末晋王甘麻剌封藩455

(二)晋王麾下的军队和统军权460

(三)晋王位下的封邑部民及赐田矿冶465

(四)晋王内史府及其职权471

(五)晋王与朝廷官府的关系474

(六)晋王封藩的性质和它在元中后期的地位476

七、关于元代镇戍江淮的蒙古诸王481

(一)江淮诸王的受封出镇482

(二)江淮诸王的军队与统军权483

(三)江淮诸王王府和位下封民占田486

(四)江淮诸王与行省等官府的关系489

(五)江淮诸王的特征和政治军事地位491

八、元代云南蒙古诸王问题考察493

(一)元初九王并镇与云南王忽哥赤封藩494

(二)至元十一年以后云南诸王与行省的分权而治497

(三)元末梁王专制与行省秉命504

(四)云南出镇诸王的更替、王府官属及位下领民506

九、马可波罗所记的乃颜之乱考释508

(一)关于乃颜反叛缘起和忽必烈调集军队508

(二)关于忽必烈与乃颜军队的激战514

(三)关于忽必烈奖赏有功将士和牌符赐予晋升520

(四)马可波罗在华身份刍议525

第四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及其他531

一、元代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述略531

(一)路府州县的赋税征收和支用权限531

(二)行省对辖区财赋收支的综领督办538

(三)藏富诸省与上供留用544

二、关于元代中后期的奉使宣抚549

(一)奉使宣抚的宗旨和使臣选用550

(二)奉使宣抚的分道、次数及频繁举行的原因552

(三)奉使宣抚的职司与权限556

(四)奉使宣抚的性质与特征565

三、元世祖朝钩考钱谷述论577

(一)钩考的缘起577

(二)钩考路府州县钱谷579

(三)钩考行省钱谷582

(四)钩考中书省等衙门钱谷586

(五)钩考的效用与实质589

四、元代乡试新探594

(一)乡试举办概况594

(二)乡试的运作程序600

(三)乡试的意义与影响607

五、元代蒙古人的等级结构624

(一)皇帝和皇族625

(二)异姓贵族官僚630

(三)平民637

(四)私属和奴隶642

(五)元代蒙古人等级结构的特征及影响649

六、成吉思汗生年问题补正660

征引史籍文献与参考论著6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