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空间集中与分散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城市空间集中与分散论
  • 朱喜钢著(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系)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5070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3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44页
  • 主题词:城市空间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市空间集中与分散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集中与分散的概念与思路1

(一)集中与分散的一般意义1

(二)标准的相对性2

(三)两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3

二、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4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6

(二)层次8

(三)相关范畴9

(四)研究的相似性与相异性11

三、相关研究背景及评价11

(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简单回顾11

(二)国内研究与实践评价15

(三)集中与分散的学术论争及评价16

四、研究的目的与实践意义23

(一)关于“研究”的思考23

(二)目的与意义24

(三)技术路线26

(一)研究方法27

五、研究方法与框架体系27

(二)框架结构28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28

第二章 集中与分散: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现象30

第一节 集中与分散的关系30

一、集中与分散的历史过程30

(一)城市的基本特征30

(二)集中与分散的原因30

(三)集中与分散的关系32

二、集中与分散的理论与实践35

(一)分散主义及其实践36

(二)集中主义主张与行为40

第二节 集中与分散的演化方式与演替效应44

一、集中与分散的演化分析44

(一)城市外部空间结构的演化44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化47

二、集中与分散的演替效应55

(一)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55

(二)规模效应57

(三)分化效应58

(四)空间生长与效应59

三、集中与分散的网络61

第三节 集中与分散的量化测定62

(一)分形理论62

(二)密度分析理论63

(三)紧凑度分析64

(四)结节度分析65

(五)网络拓扑分析65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67

一、集中机制:沙里宁基础上的演绎69

第一节 集中机制的一般性讨论69

第三章 集中与分散: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机制69

二、集中机制:进一步的补充70

(一)社会政治机制70

(二)经济机制70

(三)可达性机制72

第二节 分散机制的一般性讨论72

一、分散机制:芒福德的直观理解72

二、分散机制:辩证思考75

一、演化机制的理论解析77

(一)结构学派77

第三节 集中与分散的整合机理77

(二)新古典学派78

(三)最新的理论探索79

二、集中与分散的整合机制82

(一)生态机制82

(二)福利机制84

(三)制衡机制85

三、抽象性结论87

(一)空间的自构——自解机制87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88

(二)空间的被构——被解机制88

第四章 有机集中:集中与分散的调控及空间结构的优化90

第一节 有机集中思想的提出90

一、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统一90

(一)集中式发展与分散式发展的融合91

(二)有机集中理念的提出94

二、有机集中的客观必然性98

(一)城市历史的进化及城市化发展规律98

(二)经济聚集规律102

(三)价值规律与剩余价值规律102

三、信息时代的有机集中103

(四)生态平衡规律103

第二节 有机集中空间和管治106

一、管治的概念及含义106

二、管治与有机集中空间结构的调控107

第三节 有机集中的结构模式109

一、有机集中的结构关系109

(一)结构与区位109

(二)结构与功能110

(三)结构与要素110

(四)结构与生态110

二、有机集中的引导与管理111

三、有机集中空间结构的理想模式112

(一)有机集中空间结构与生态城市112

(二)有机集中空间结构的理想模式114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17

第五章 实证研究: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与分析118

第一节 集中与分散的现状及特征118

一、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化118

(一)解放后南京城市空间集中与分散的阶段与特征119

(二)集中与分散的转换与城市经济发展120

(一)人口分布与就业过度集中121

二、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121

(二)办公商务的空间分布反映集中与分散的现状特征126

(三)投资区位与产业结构的郊区化并非源于人口的分散化127

(四)职住分离模式导致集中与分散的极化131

第二节 集中与分散的演化趋势132

一、社会居住空间的分异显示空间多元化的集中与分散趋势132

二、生态环保的要求使限制过度集中的呼声日趋提高133

(一)自然环境133

(三)主城生态调节系统134

(二)生态敏感区134

三、旧城的改造与保护直接关系城市空间结构的再造135

第三节 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问题与特征142

一、城市化问题与空间结构143

二、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147

三、合理城市(城镇)规模与空间结构147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50

第六章 有机集中:南京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思路151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与聚居模式的选择151

一、产业空间区位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优化151

二、人口聚散与居住空间模式的选择156

(一)居住空间与居住模式的反思157

(二)南京居住空间及迁移模式的调整158

第二节 可达性提高与生态保护161

一、交通可达性的提高与调整161

(一)完善交通网络,增加路网密度,协调动静交通163

(二)在提高可达性的同时,有意识发挥交通引导作用164

(三)增加组团性功能交通,为形成簇状空间服务165

(四)降低与原城市中心区的可达性,有意识将可达性作为调节城市空间中心的手段166

(五)加强对路网及等级道路的差别管理与控制性发展166

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整治167

(一)生态功能区划的调整与生态防护网络的建立相结合168

(二)生态廊道建设与空间结构梳理相结合170

(三)绿色空间的建设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171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72

第七章 有机集中:南京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布局与城市设计173

第一节 有机集中的规划布局173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总体规划布局173

二、城市空部空间结构规划179

(一)结构调整180

(二)空间间隔181

三、城市外部空间结构的规划布局182

(一)隔离式扩展183

(二)蛙跳式扩展184

四、城市功能区结构的组团发展186

(一)CBD功能区186

(二)居住区规划192

第二节 有机集中的城市设计206

一、城市设计的意义206

(一)都市圈空间结构的绿色系统景观设计207

二、南京城市设计的几点尝试207

(二)主城物质框架景观设计210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218

第八章 结论220

一、几点结论与尚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220

(一)理论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220

(二)实证部分(南京为例)——以有机集中思想指导南京的城市空间结构的梳理223

(三)尚待解决的问题224

二、结束语:新世纪我国城市有机集中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225

后记2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