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流动与犯罪 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社会秩序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流动与犯罪 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社会秩序研究
  • 张勇濂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321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4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51页
  • 主题词: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中国;农民-公共秩序-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流动与犯罪 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社会秩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问题的缘起1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1

(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2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延伸和发展的需要3

二 国内外学界对农民工犯罪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4

(一)国外学者对相关问题研究的情况4

(二)国内学者对农民工流动与农民工、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研究5

三 对核心概念的界定8

第一章 流动:历代中国农民生存的道路选择13

一 关于流动的理论13

(一)关于社会流动的理论13

(二)流动人口的模式21

二 历代中国农民流动的回顾26

(一)“无奈的流动”——古代中国农民的流动26

(二)“被迫的流动”——近代中国农民的流动34

(三)“锁定的流动”——新中国政策制度下的农民“不动””36

(四)从“控制”到“放开”——改革开放后农民的流动41

三 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状况44

(一)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规模44

(二)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结构特征45

(三)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流向特征46

四 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社会评价51

(一)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积极意义51

(二)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负面效应56

第二章 从农民到农民工: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动力学研究58

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人口流动动因的分析58

(一)人口流动是生产力内部平衡关系的要求58

(二)人口流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本性决定的59

(三)人口流动是“推力”和“拉力”作用的结果62

(四)人口流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推进器”64

二 国内外关于人口流动或迁移的动力学理论65

(一)国外学者对人口流动或迁移的动力学分析65

(二)国内学者对农民流动的动力学分析68

三 我国转型期农民流动的动力因素分析71

(一)第一推动力:联产承包责任制72

(二)第二推动力:国家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松动76

(三)第三推动力:转型期中国农民从生存到发展的追求79

第三章 从农民工到犯罪:转型期中国流动农民犯罪的实证调查92

一 北京市农民工犯罪的状况及特点93

(一)北京市农民工犯罪的总体状况93

(二)北京市农民工犯罪的一般性特征93

(三)北京市农民工犯罪的类型特征97

二 广州市农民工犯罪状况及特点99

(一)广州市农民工基本情况99

(二)广州市农民工犯罪状况101

(三)广州市农民工犯罪的特点103

三 郑州市农民工犯罪状况及特点104

(一)郑州市农民工犯罪的一般性特征105

(二)郑州市农民工犯罪发展趋势109

(三)郑州市农民工侵财型犯罪分析110

四 转型期中国农民的流动性与犯罪的关系111

五 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的总体特征112

(一)犯罪目的:侵财性114

(二)犯罪动因:自救性115

(三)犯罪形式:团伙性116

第四章 文化冲突下的行为越轨: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的文化解释模型117

一 关于国内外文化与犯罪的理论回顾117

(一)国外有关文化冲突与犯罪理论的研究117

(二)国内有关犯罪与文化理论的研究124

二 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的文化冲突解析130

(一)农民工犯罪的文化背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131

(二)农民工:城市社会中的非正规就业与严重失业群体133

(三)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亚文化:文化差异下的流民与流民意识140

(四)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流民意识与主流文化的冲突153

第五章 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的预防体制156

一 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预防的三层次论156

(一)国外关于犯罪预防的理论156

(二)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预防的三层次论158

二 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的第一层次预防159

(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原因159

(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状况分析160

(三)坚持城乡统筹,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62

三 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的第二层次预防167

(一)改革城乡二元户籍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167

(二)构建农民工城市社会的支持体系168

(三)创新农民工社会管理体制174

四 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的第三层次预防:司法控制179

(一)提高控制成本,增强司法机关对农民工犯罪的预防功能179

(二)打防控一体化的整体作战机制是预防农民工犯罪的最终手段181

第六章 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的思想状况及其犯罪的思想预防——以郑州市为个案186

一 对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社会行为活动的考察186

(一)对郑州市农民工政治参与情况的调查186

(二)对农民工社会交往情况的考察189

二 对农民工思想价值层面的考察191

(一)社会观念192

(二)法制观念193

(三)社会利益与社会责任193

(四)城市归属感与未来预期、城市适应性195

(五)情绪倾向197

三 利益剥夺与角色落差:犯罪农民工的心理分析201

(一)对犯罪农民工行为越轨的考察201

(二)利益剥夺与角色落差:犯罪农民工的心理分析204

四 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的思想状况的总体特征206

五 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预防体系211

(一)转型期中国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211

(二)提高对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214

(三)明确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216

(四)优化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218

(五)规范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21

(六)建立和完善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体制225

附录227

参考文献230

后记2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