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活方式疾病防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活方式疾病防治
  • 王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7000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48页
  • 主题词:生活-卫生习惯-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活方式疾病防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言1

第一章 生活方式疾病概论1

第一节 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1

一、生活方式1

二、生活质量2

第二节 生活方式与健康3

一、健康3

二、亚健康5

三、健康的生活方式5

一、生活方式疾病6

第三节 生活方式与疾病6

二、生活方式疾病的特点及危害7

第四节 生活方式疾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13

第五节 生活方式疾病的防治策略17

一、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17

二、需要各级预防与医疗机构通力合作19

三、防治工作要以健康教育为先导20

四、应选择重点生活方式疾病的防治为突破口22

五、三级预防相互衔接,实行防治结合22

六、防治危险因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25

第二章 生活方式疾病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27

第一节 生活方式疾病需要新型的防治模式27

一、单纯的治疗模式29

第二节 我国的疾病防治模式29

二、单病种防治研究模式30

三、单纯的人群预防模式30

四、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31

第三节 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的特点33

一、可以针对生活方式疾病的共同病因统一综合防治33

二、生活方式疾病防治的核心问题是帮助患者实现人体能量平衡33

三、运用科技新产品与新技术进行综合、规范化的防治管理34

四、利用社区的有利条件开展防治工作34

五、有效遏制医药费用的高涨35

第四节 生活方式疾病防治管理模式的内涵36

一、健康教育36

二、行为调整39

三、科学监测42

四、资料分析43

五、个体指导45

第五节 生活方式疾病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的推广48

一、在社区医院开始试点48

二、由点及面逐步推广48

三、逐步形成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服务网络49

四、模式的推广得到医学界广泛肯定50

第三章 生活方式疾病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的应用51

第一节 建立模式的基础工作51

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51

三、配置安装相关设备53

二、组织培训防治人员53

四、筹建模式的社区示范点54

第二节 模式运行的工作内容和方法54

一、诊疗对象的组织管理54

二、系统进行健康教育55

三、个别指导行为调整59

四、认真做好科学监测64

五、耐心细致心理疏导64

六、周到规范跟踪服务64

七、全面进行效果评估65

第三节 生活方式疾病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流程66

一、流程分期66

二、管理流程69

第四节 生活方式疾病健康促进诊疗管理的主要方法71

一、饮食治疗71

二、运动治疗85

三、心理疏导94

四、合理用药99

五、其他行为的调整105

第四章 生活方式疾病健康促进门诊工作规范115

第一节 门诊的设置115

一、诊室环境115

二、医疗设备115

三、门诊医师115

二、门诊工作程序与要求116

一、宣传健康促进新模式和新观念116

第二节 门诊操作规范116

三、病历的采集与建档126

四、体格检查项目及操作130

五、实验诊断与实验室检查项目134

六、健康问题的评价与处理计划139

七、病情监测的手段与方法140

八、复诊、随访、会诊及转诊142

第三节 门诊随访督导要点145

一、要关爱和理解病人145

二、帮助病人树立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146

三、指导病人正确自我保健146

四、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147

七、针对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的督导计划148

五、采取家庭化的指导方式148

六、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148

第四节 门诊资料的分析总结151

第五章 常见生活方式疾病的防治指南154

第一节 高血压的防治指南154

一、概述154

二、病因155

三、高血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59

四、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171

五、高血压的药物治疗178

六、高血压并发症的治疗180

七、高血压急症的处理183

八、社区高血压人群的管理与随访185

一、概述190

第二节 冠心病防治指南190

二、病因及易患因素191

三、隐匿型冠心病的治疗192

四、心绞痛的防治193

五、心肌梗死的防治201

六、冠心病心力衰竭后心律失常的防治217

七、冠心病猝死的处置218

八、冠心病的三级预防218

第三节 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20

一、概述220

三、症状及临床诊断223

二、病因及易患因素223

四、高脂血症的防治措施224

五、血脂异常的防治目标230

第四节 肥胖症防治指南231

一、概述231

二、病因及易患因素231

三、肥胖症的临床表现233

四、肥胖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34

五、肥胖症的预防与治疗237

第五节 脂肪肝防治指南243

一、概述243

三、脂肪肝的临床表现244

二、病因及易患因素244

四、脂肪肝的治疗245

五、脂肪肝的预防251

第六节 糖尿病防治指南252

一、概述252

二、病因及易患因素252

三、糖尿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53

四、糖尿病的防治256

五、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274

第七节 脑卒中防治指南286

一、概述286

二、病因及易患因素287

三、脑卒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90

四、脑卒中的治疗与预防293

第八节 恶性肿瘤防治指南305

一、概述305

二、病因及易患因素306

三、症状及早期诊断308

四、恶性肿瘤的预防309

五、恶性肿瘤的治疗316

第六章 生活方式疾病防治管理的科技手段326

第一节 人体能量消耗监测仪326

一、研制经过326

二、工作原理327

三、主要功能330

五、使用方法332

四、结构特点332

六、维护要求340

第二节 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软件340

一、研制过程340

二、主要功能341

三、软件特点342

四、基本操作343

五、常见问题369

第三节 其他监测手段371

一、血压的监测371

二、血糖的监测373

三、体重、身高的监测374

附录375

附录一 调查问卷375

一、健康促进诊疗管理基线调查表375

二、健康促进诊疗管理随访表379

(一)行为调查问卷379

(二)疾病治疗情况表382

三、社区居民基本情况入户调查表383

四、糖尿病患者基线调查表386

五、社区居民慢性病健康知识调查表391

六、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394

附录二 档案400

一、居民健康档案400

(一)膳食与运动监测记录表406

二、监测记录表406

(二)膳食记录表407

三、个人健康档案408

四、病程记录411

附录三 常用药物412

一、常用调脂药物412

二、常用口服降压药物414

三、高血压急症的注射用降压药物421

四、常用冠心病治疗药物422

五、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治疗药物425

六、常用脑血管病治疗药物426

七、常用口服降糖药物431

一、以摄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常见食物成分434

附录四 常用食物能量与成分简表434

二、以摄入蛋白质为主的常见食物成分439

三、以摄入脂肪为主的常见食物成分441

四、食物交换份表441

表1 等值谷薯类食品交换份表441

表2 等值蔬菜类食品交换份表442

表3 等值肉蛋类食品交换份表442

表4 等值大豆类食品交换份表443

表5 等值奶类食品交换份表443

表6 等值水果类食品交换份表443

表7 等值油脂硬果类食品交换份表444

附录五 饮食、运动简易测评表445

附录六 不同年龄组人群的健康检查程序4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