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认知语义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认知语义学
  • 束定芳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60643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语义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认知语义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与基本原理1

第一节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1

一、语言研究历史上的几次重要革命1

二、认知科学的兴起2

三、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5

第二节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假设与研究目标9

一、认知语言学的几个基本假设9

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10

第三节 认知语言学的几个重要流派11

一、Langacker的“认知语法”12

二、Goldberg等人的“构式语法”13

三、Lamb的“神经心理语言学”16

四、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19

第二章 认知语义学的基本观点与研究目标23

第一节 语义研究简要回顾23

一、语义研究的语言学传统23

二、语义研究的哲学和逻辑传统:形式语义学24

第二节 认知语义学的理论主张26

一、语言意义的本质问题27

二、认知语义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29

三、认知语义学的研究方法36

第三章 范畴理论及其应用42

第一节 范畴化及其重要意义42

一、何为“范畴”?42

二、范畴研究的重要意义43

第二节 有关范畴化的经典理论及其局限性44

一、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44

二、经典范畴理论的缺点45

第三节 现代范畴理论49

一、原型理论50

二、原型理论的缺点56

三、双重结构理论与概念结构的动态构建58

第四节 范畴层次理论63

一、基本层次的概念63

二、事物的分类与基本层次的特点64

三、基本层次词汇表达的特点66

第五节 范畴化的原理67

一、有关范畴化表达的三种观点67

二、本质主义理论68

第六节 范畴理论的语言学意义及其应用70

一、范畴化与语言表达70

二、原型理论与词义71

三、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73

第四章 词义的认知分析与词汇化76

第一节 词义的特点76

一、词义的百科性76

二、词汇语义的构成79

第二节 词汇化88

一、名词与名物化88

二、动词的词汇化91

三、卫星框架与动词框架语言94

第五章 概念化与语义105

第一节 概念化105

一、概念化、心理意象与组构105

二、概念化的内容与分类106

第二节 构形系统109

一、构形结构109

二、语言对空间的组织116

三、语言中的假想运动119

第三节 视点与情景127

一、视点127

二、选择129

三、活跃区132

四、前景与背景134

第四节 注意力139

一、注意力层次140

二、语言中的注意力窗口化141

第五节 力动态148

一、“力”的概念与分类148

二、对力动态的基本区分150

三、力动态理论对情态动词的分析151

第六章 隐喻的认知研究154

第一节 隐喻研究历史简要回顾154

一、隐喻研究的三个传统154

二、有关隐喻本质的理论155

第二节 隐喻的运作机制157

一、语义冲突:隐喻的基本条件157

二、映射:隐喻运作的基本方式160

三、相似性作用:隐喻意义产生的基本条件167

四、双重影像:隐喻的生动性和美感的基本源泉173

第三节 隐喻与转喻175

一、隐喻与转喻的结构177

二、隐喻与转喻的功能对比188

三、隐喻与转喻的运作机制195

四、隐喻与转喻的相互关系197

第四节 隐喻与明喻201

一、隐喻与明喻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的差异201

二、隐喻与明喻在语篇效果和认知功能上的差异206

三、明喻和隐喻在发生学上的关系208

第五节 隐喻研究应该加强的若干课题210

一、隐喻研究史研究210

二、隐喻理论的系统化和整合212

三、跨文化隐喻研究213

四、隐喻理论应用214

第七章 语用意义与语用推理215

第一节 语言表达的几个重要特征215

一、意义先于语言表达215

二、意义大于语言表达216

三、语言“触发”概念系统217

第二节 语境及其作用218

一、语境的定义和分类218

二、语境的作用221

第三节 语言意义的语用学解释224

一、格赖斯经典理论224

二、关联理论225

三、新格赖斯理论228

四、意义动态模型230

五、缺省语义学237

第四节 语用推理240

一、推理和推理的种类240

二、话语推理的依据246

参考书目2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