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甘川青交接区域民族经济发展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石培基,王录仓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3314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80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民族经济-经济发展-研究-甘肃省;少数民族-民族经济-经济发展-研究-四川省;少数民族-民族经济-经济发展-研究-青海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甘川青交接区域民族经济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区域特征、地位、意义1
第一节 区域特征1
高寒、冷湿、干旱的自然地理环境1
区域位置偏僻、半封闭,但地位重要3
以藏族、回族分布为主的多民族区域3
民族文化宗教的超常影响力4
经济与文化贫困共存的社会经济结构5
传统农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8
低层次的技术结构与缓慢的区域经济增长9
基础设施落后,开放发展滞后11
第二节 区域地位12
中国汉藏经济系统的前沿地带12
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多民族宗教文化区13
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14
第三节 促进区域开发整治的意义15
利于藏区经济开发的示范意义15
利于多民族经济共同繁荣17
利于长江、黄河生态环境建设17
第二章 历史上的区际联系18
第一节 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的区际联系18
第二节 以“茶马互市”为特色的商贸城镇与区际联系20
第三节 以贸易通道为纽带的经济联系28
第三章 产业结构与区际联系现状31
第一节 产业结构31
第二节 区际分工联系与协作32
区际分工与区际联系现状32
区域内产业分工与区域联系现状58
区际联系协作的变化趋势62
第三节 产业分工与区际联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2
忽视技术创新,不利于改变区域发展中的被动地位62
忽视了产业区位调控及小企业发展,不利于区域社会经济结构水平的提高63
忽视产业布局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规律,不利于可持续发展64
忽视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干部的培养,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发展64
第四章 城镇发展现状与问题65
第一节 城镇发展历史回顾65
城镇发展简况65
历史时期城镇形成和发展的特点与机制70
第二节 城镇发展现状及问题76
现状76
问题77
发展机制和动力分析83
第五章 区域生态环境及其开发利用的环境后果86
第一节 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86
脆弱性86
复杂性87
严酷性92
第二节 人类行为形成的环境压力93
落后的思想和封闭的环境造成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响应能力低下93
单一的经济结构造成对资源的过分依赖94
第三节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后果95
森林资源及分布状况95
森林资源破坏状况96
森林资源破坏引起的环境后果98
第四节 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后果100
草地资源状况100
草地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后果101
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105
第五节 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后果110
湿地资源现状110
湿地开发利用的环境后果114
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的因素116
第六节 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后果118
矿产能源资源状况118
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后果120
第六章 区域发展结构变动与区域发展的动力机制122
第一节 1978年以前的区域结构变动与发展122
开发与发展的计划管理主体基本是中央政府122
区内经济水平低下,实力薄弱,发展的主要经济社会要素靠外部投入123
第二节 1978年以后的区域变动与发展124
由中央集权的计划体制逐步演变为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市场机制对地区经济结构调控的作用逐步增强124
地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环境差异悬殊,区域结构变动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多124
文化环境在地区发展中的动力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125
符合国情、区情的先进产业结构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125
空间相互作用规律是市场条件下区域发展的又一动力126
国家对落后地区的扶持是“老、少、边、穷”区域发展的间接动力126
第三节 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的区域结构变化与发展探讨127
建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对甘川青交接区域的作用和意义127
市场经济条件下,甘川青交接区域的结构调整与区际联系途径130
第七章 区域发展政策135
第一节 区域发展政策回顾135
历史上的主要民族发展政策135
1949年以来的区域民族经济开发政策137
第二节 政策评价141
政策响应和政策评价141
主要问题145
第八章 区域发展的条件、机遇与挑战151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151
有利条件151
制约因素154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59
经济发展的有利机遇159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162
第九章 区域发展的目标和基本思路164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164
指导思想164
基本原则164
目标167
第二节 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思路168
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168
农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169
水电、矿产业开发与布局思路170
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思路171
商贸流通发展与布局思路172
基础设施发展与布局173
第三节 城镇发展与布局的基本思路174
城镇体系发展指导思想174
城镇体系发展构想174
第四节 区域环境生态工程建设思路190
区域环境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190
生态环境工程布局思路191
第十章 分区开发布局199
地域经济系统开发分区原则与依据199
经济系统分区开发200
第十一章 特色旅游发展215
第一节 旅游资源评价215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价215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220
第二节 区际旅游联系222
旅游资源的区间互补性强,为旅游业的区际联系奠定了基础222
域内外旅游线、区的分布格局为旅游区际联系的开发提供了良好条件223
客观形成的区域分工是开展区际旅游联系的重要动力224
第三节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224
旅游客源市场及消费结构224
旅游目标客源市场的确定227
第四节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29
指导思想229
战略目标229
开发原则230
开发布局231
第五节 旅游资源开发对策234
增强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紧迫感234
统一规划,联合开发234
确定主题,树立鲜明的旅游整体形象235
大力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35
广辟资金来源,加速旅游业发展236
大力开发旅游商品,提高经济效益236
加强宣传促销,积极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237
开发应与保护同步进行237
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238
第十二章 区域发展政策措施与途径239
第一节 政策价值取向及目标体系239
政府行为及政策价值取向239
政策目标体系239
区域政策手段240
第二节 主要政策措施24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市场培育政策245
产业布局与投资政策246
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政策248
人口与城镇化政策249
区域横向联合与协作政策250
扶贫与民族经济优惠政策252
资产重组与跨区域企业集团政策253
科技教育政策254
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与对外开放政策255
试办经济特区256
所有制结构调整政策257
区域特别开发法258
第三节 主要政策协调259
政策协调的内容259
扶贫、生态保护、产业开发政策共轭261
参考文献263
后记267
热门推荐
- 748778.html
- 564294.html
- 1893150.html
- 686020.html
- 128426.html
- 661425.html
- 2212875.html
- 329587.html
- 3883801.html
- 27659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2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8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94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77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35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30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26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56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4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6036.html